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多模式镇痛护理效果观察

2020-02-21刘建风刘晓燕徐燕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疼痛

刘建风 刘晓燕 徐燕茹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疼痛,不仅会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可影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不利于功能恢复[1]。故加强疼痛护理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2016-01—2019-03间,我们对72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行常规镇痛护理和多模式镇痛护理。现对不同护理方法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患者均具有全髋关节置换术指征[2],治疗依从性好。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随机分为2组,各3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51~78岁,平均68.9岁。高中及以下学历1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50~78岁,平均68.4岁。高中及以下学历1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1)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和空气流通。夜间睡眠时开启光线柔和的地灯,以利于患者充分休息。(2)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和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与支持,定期帮助其按摩患肢,让患者感受家庭温馨氛围;播放其喜爱的曲目,分散患者疼痛的注意力。(3)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和配合方法,使其了解手术及术后镇痛的措施。(4)镇痛药应用。围术期当患者主诉疼痛难忍时,需及时依据医嘱规范应用镇痛药物。(5)镇痛泵镇痛。对采用镇痛泵的患者,详细告知镇痛泵的操作方法。镇痛期间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及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模式镇痛护理:(1)针对性疼痛护理。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疼痛的原因、镇痛方法及效果。指导患者依据视觉模拟评分表(VAS)[3]正确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4分者,可采用非药物护理;4~6分者,予以弱阿片类药物镇痛。>6分者,行强阿片类药物镇痛。(2)超前镇痛。术前口服帕瑞昔布、塞来昔布等镇痛药物,提高患者的痛阀。(3)物理镇痛。术后协助患者摆放合理体位和翻身,1次/12 h。术后24 h对手术切口应用冰袋实施冷敷。避开手术切口动作轻柔按摩患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麻木症状。对有外固定的患者,应保持外固定的舒适度。

1.3观察指标(1)术后6、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2)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术后第1、3天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和焦虑越严重[4]。

2 结果

2.2VAS评分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比较分)

2.1SDS、SAS评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后第1、3天的SDS、S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老年人群居多,术后控制疼痛不利不仅可导致机体代谢、免疫及生理功能紊乱,还常使其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其术后康复训练进程,甚至发生关节僵硬、畸形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5]。因此,做好镇痛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意义重大。

由于人体疼痛由多靶点机制所致,因此应用单一镇痛药物效果欠佳,且随着镇痛药物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呈增加趋势。多模式镇痛是一种全面化、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患者的痛阀,提高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为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创造可靠基础。其包括口服镇痛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局部药物镇痛及神经阻滞镇痛等[6]。我们在常规镇痛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联合多模式镇痛护理,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和SDS、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有关文献报告结果基本一致[7]。充分表明了该镇痛护理干预的突出优势,应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常规镇痛措施。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疼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疼痛不简单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