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挑四两为客

2020-02-21万水

莫愁 2020年2期
关键词:肩挑窘境温饱

文/万水

“肩挑四两为客。”某日早晨醒来,看到四弟在家族群里发了这么一句话,还配了一张图:一个蓝衣灰裤的农夫肩挑两个箩筐,似乎为生活忙碌奔走。图文引发我深思。

字面意思是肩上挑着四两礼物去人家家里,即便礼轻,也是自己凭能力挣得而馈赠给别人的,主人家自会感激,以宾客的礼仪接待你。这句俗语,总结出了古人为人处世的经验。放在当下,适用场景也很多。

我们老家在安徽农村,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母白天下田地挣工分,晚上给人缝洗衣物,终日劳累也只够勉强糊口。这种困境下,一家人在村里都是低头走路,亲戚朋友间少有往来。四弟看在眼里,他想尽一己之力改变现状,体验“肩挑四两为客”的体面感。

四弟十几岁时,正逢国家改革开放时期,全国掀起一股“下海”浪潮。他受影响,只身前往江苏闯荡,一连四个月杳无音信,全家急得不行。事后父亲斥责他:不辞而别,小小年纪在外遇到坏人怎么办?

现在看来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四弟头脑好使,敢想敢做。自少年时代起,他先后前往江苏常州、福建福州做学徒,学了漆匠、裁缝手艺,挣来的工钱改善了家里的生活,减轻了父母的压力。

几年下来,他发现帮人做工不如自己单干,于是开始尝试做小本生意——在福建“倒腾”物料赚差价,在老家县城开餐馆,十几年间也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这期间,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贫穷直奔温饱,从温饱飞奔小康,客来客往也能拿得出体面的吃食招待,一家子一扫过去的局促,在村里昂首挺胸起来。

“肩担四两为客。”新时代回看这句话,我认为是启发我们做人应有大志气,富有开创自己事业的气魄。不论是自己创业,还是作为单位员工,工作上都需要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四弟是全家第一个勇于行动的人。

本以为四弟会待在老家守着餐馆过下半辈子,谁知年近40岁的他不满足于“小老板”的身份,又琢磨着去浙江杭州开办服装厂。这些年随着电商的兴起,大大小小的服装厂跟着受益,四弟凭着对市场的敏感以及早年所学所见,在服装界打拼出一条新路,在杭州城站住了脚跟。

纵观四弟这半辈子,摸爬滚打地走过,能有如今的成绩,不仅得益于他敢想敢做的精神,认识到窘境又不局限于窘境,能及早做出应对策略,并且积极部署,还得益于他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端正的品行。

他没有贪念,每次都只往前迈一步。遇事不急不躁,懂循序渐进之必要性,往往化危为吉。赚钱的同时,也能设身处地为人考虑,在外对客户舍小利取大节,在内与厂里员工同吃喝打成一片,设置各种福利、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他说:“员工开心工作,我开心挣钱,何乐而不为?”

他虽常年在外,但时刻牵挂家中老母亲和兄弟们,对自己省吃俭用,对家人慷慨解囊。他还扮演着人生导师角色,为侄孙辈指点迷津,鼓励下一代读书观政,积极改变命运等。

四弟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能越过生活的磨难,闯出一片天的个人经历,也是对书中“做人要先修德”的最好诠释,因为德越高,望越重,好运愿垂青。名利来时能接得住,守得牢。

人这辈子,不仅要体面地活着,还应当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留点自己的“记号”在这人世间。年老的时候回想也不觉枉活。可谓是:万贯家财一担挑,一落江湖任飘摇。

猜你喜欢

肩挑窘境温饱
蜘蛛(外一首)
“一肩挑”后如何走稳?——基层对“一肩挑”的感触
“一肩挑”挑得可好?——“一肩挑”运行状态观察
Carry-on Bags
数说70年
挑夫
标准保“温饱” 特色促“小康”
肩挑希望
技校德育课面临的窘境与对策
关店换帅,传统零售业“窘境”怪马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