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骑行,把水和光明带去贝宁

2020-02-21沉潜

莫愁 2020年2期
关键词:贝宁充电站水井

文/沉潜

袁江磊

浙江小伙袁江磊结束非洲贝宁支教工作回国时,本来坐飞机只需一天时间,他却花了一年时间,途径16个国家,跨越1.6万公里,骑行回家。他的心底有一个梦想——帮助贝宁当地人解决用水、用电的难题。

从贝宁骑行回国

袁江磊从重庆交通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后,得知学校对口援建的西非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孔子学院正在招收汉语支教志愿者,便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表。

2014年9月,袁江磊到达贝宁。工作之余,他或徒步或骑行,几乎走遍贝宁所有地区。与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比,当地人的热情与乐观令他印象更为深刻。

贝宁许多地方特别贫困,住在土坯房里的村民,连基本的照明和饮水问题都没有解决,但他们脸上并没有悲苦,反倒是洋溢着灿烂笑容。村民的淳朴与善良温暖了袁江磊的心,他也想做点什么回赠村民。

于是,有了这次的骑行之旅。

他计划路线,研究签证办理,准备骑行物品,沿途设定紧急联系人以防不测。同时,他还联系了一些企业,希望企业给贝宁当地人修建水井和太阳能充电站,提供赞助。

2016年9月10日,袁江磊正式上路。他决定沿途记录所见所闻,反映出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真实非洲,并发布到社交媒体上,以此吸引大家的关注。

骑行第四天,袁江磊在多哥首都洛美,接受了新华社驻非记者的采访。没过几天,广州一家从事非洲贸易的公司通过这则报道联系到他。“不用捐很多,够建一个水井和充电站就好。”这家公司爽快答应,双方约定:袁江磊每骑行1公里,即可累计1美元慈善基金。

途中小憩

1.6万公里的骑行之旅

一个人,一辆单车,一段注定充满故事的旅程。烈日暴晒之下的非洲土路,显得笔直又漫长。路面布满的砾石,不知何时震掉了车灯架。偶尔路过的汽车,卷起红色泥尘,沾到袁江磊黝黑的脸上,让他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灰头土脸。

2016年10月14日,骑行在布基纳法索街头的袁江磊,从中午开始发烧、乏力,身上冷热交替。喝了杯板蓝根冲剂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持续加重。

瘫软在地的袁江磊,觉得身体越来越轻。当时他正骑行于荒野,距离下一个村庄还有30公里,可感觉距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他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的朋友阿巴斯紧急送他到医院。

在毛里塔尼亚,因为签证只剩下三天时间,他必须赶往舒姆镇乘坐火车前往努瓦迪布。这是一辆人货混装的火车,与非洲人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不同的是,火车只短短停留了一会就启动了,所有乘客都跑了起来,袁江磊不得不推着自行车跟着跑。跑了100米后,看看身旁掠过的无顶车厢,袁江磊用尽力气将自行车甩上车厢,然后再奋力一跃,扒上车厢,上了车后,他才发觉刚才跑丢了一只鞋。

2017年8月15日,袁江磊抵达新疆卡拉苏口岸,回家之旅宣告结束。他以雪山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转过身,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浪漫迷人的玫瑰湖、火烈鸟的灿烂问候、素昧平生的刻骨温暖等,路上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为900多村民带来水和光明

2018年3月,袁江磊带着骑行筹集到的10万元来到贝宁,来到紧邻沙漠的尼普尼村。村里几口土井,丰水期时才有发黄的水。到了旱季,村民要到两三公里之外的邻村买水。村里没有通电,如果村民想给手电筒、收音机、老式手机充电,得去23公里外的富努古村。

村子的贫苦与落后,刺痛了袁江磊的心。他找来打井队,决定在这里挖一口深水井。他又联系生产太阳能发电板的公司,在村中心架设一座小型太阳能充电站。当地人工作效率一向不高,令袁江磊意外的是,仅十天时间70米深的水井基本完工,两天时间一座1.2千瓦充电站架设完毕。

手摇水井摇出来自地下70米的第一桶水,不远处可满足附近五个村庄用电需求的充电站开始运转。光明和水来到那天,载歌载舞的村民比过年还开心,巴尼夸拉市市长也派来代表参加欢庆活动。袁江磊离开时,村民热情送别,他承诺还会定期回来,维护水井和电站。

袁江磊与非洲的缘分还在继续。此后,他在一家中国对非贸易公司找到工作。2019年6月,他又在贝宁成立了一家旅行社,提供非洲定制化旅游服务。袁江磊希望为国人打开一扇了解非洲的大门,同时也希望为非洲当地人修建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

事业刚刚起步,前途光明,但充满未知。信心满满的袁江磊说:“曾经的未知,在历史滚滚车轮下变成具体而鲜活的记忆,让我足够强大地迎接下段未知际遇,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袁江磊与当地村民

猜你喜欢

贝宁充电站水井
基于已有充电站调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研究
撒贝宁:敏思善问,问出精彩
水井
“首充”
贝宁的摩托车
水井
NPC潜逃计划
为什么特斯拉宣布不再完全免费提供超级充电桩服务?
乌龟与水井
愚人节里的意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