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灰色人生(二)

2020-02-20郭丽姝

世界文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希区柯克

郭丽姝

把演员逼到崩溃

在片场搞恶作剧是希区柯克拍摄技巧的一部分。他认为演员必须达到角色的精神状态,而制造心理压力是迫使演员入戏的好办法。拍摄电影《讹诈》中的强奸镜头之前,希区柯克当着全体剧组人员的面,一再质问主演安妮·奥德拉前天晚上跟谁睡在一起,恨不能激怒她。琼·芳登就更倒霉了,在希区柯克看来,想要完美演绎《蝴蝶梦》里的压抑气氛,她的神经还不够紧张。为了使芳登达到理想的拍摄状态,希区柯克每天都对她说,剧组的人都认为她没有天分,她肯定会毁了这部电影。这一招很管用。最终芳登扮演的神经紧张的妻子为她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提名。

渐渐地,心理技巧让位给了视觉效果。专注构图的希区柯克把演员的站位精确到厘米,为了让演员在不离开指定点位又不破坏既定光线的情况下说出台词,他往往把一个镜头重拍十几次。

以前,希区柯克想方设法挖掘演员的情绪状态,可到后来,他却对演员的情绪毫不在意,这一点让大家很迷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爱好者尤其不能理解。在《爱德华大夫》(1945)中扮演健忘症患者的格里高里·派克回忆,他问过希区柯克,在某一场景中他的人物角色在想些什么,希区柯克答道:“我根本不在乎你们想什么,把你们脸上的表情统统抹掉。”他最常给人的一条建议就是“什么也别做”。还有玛琳·黛德丽、多丽丝·戴、金·诺瓦克,她们都曾因为希区柯克的漠视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勉强坚持到影片拍摄结束。

希区柯克把演员当道具的做法在蒂比·海德莉身上发挥到了极致。由于厌倦了专业演员总是提各种问题,他请来了这位模特儿扮演《群鸟》(1963)的女主角。蒂比·海德莉很听话,希区柯克认为这是演员身上最宝贵的素质。蒂比·海德莉擅长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优雅地把头转来转去。一开始,希区柯克对她别无他求,并且跟她签订了7年合约。然而培训的过程却相当痛苦:希区柯克规定海德莉在片场之外如何穿戴,跟谁交往,他还跟踪她,以证实她没有违背他的指令。在片场的时候,他则指导她的每一个动作,包括眼神在内。如果海德莉做不到,他也会想方设法达到目的,比如向她投掷活鸟,从而在她脸上激发出必要的恐怖表情。这种控制渐渐发展到了痴狂的地步,海德莉甚至说过,希区柯克在骚扰她。拍摄下一部影片《艳贼》(1964)时她试图反抗,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按照规定,在合同期后续的5年内,她无权接拍其他导演的影片,希区柯克也不给她角色演,顺便还送了她一个“问题明星”的名声。

从不对同事说“谢谢”

让希区柯克头疼的不只有演员,虽说摄影师、编剧、音响师和其他同事都认为希区柯克是少数不在片场发脾气的大导演之一。然而,拍片时很难真正做到风平浪静,希区柯克总是担心一切不按计划行事,因此总是将他的紧张情绪传染给整个剧组。

希区柯克喜欢全盘掌控,讨厌变故和創新。他总是穿着黑色的西装三件套(他有好几套同样的西装),每周去看一次医生,从不接受一个以上记者的采访,从不让陌生人进入拍摄现场。来片场之前,他通常已经想好了一部成型的电影,只要把分镜头拍出来就行了。任何偏差都是不允许的:演员脸上不必要的阴影,摆放错位的道具,多余的一秒镜头。只要出现上述情况,就得重拍。摄影师拍摄《电话谋杀案》中的杀人镜头时用了好几天,直到希区柯克对剪刀上的反光感到满意为止;《迷魂记》中的烟灰缸,是道具师在剧本中所描写的旧金山一家真实存在的宾馆内找到的;《火车怪客》中的干树叶和垃圾是希区柯克亲自挑选的(匪徒要从下水道的这些垃圾中捡起打火机)。

精益求精的希区柯克受不了外景拍摄,这一点不足为怪,不完美的落日、不合时宜的雨、偶然经过的行人,都会让他手足无措。只要有可能,他就尽量避免拍外景。希区柯克经常劝说制片人在摄影棚内搭布景,从而大大提高了制作成本。在拍摄《海外特派员》中主人公在火车站的一分半钟镜头时,希区柯克拒绝去伦敦取景,制片人只得花费数十万美元,搭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真实尺寸的伦敦滑铁卢车站。他们还全景复制了《海外特派员》中的阿姆斯特丹广场、《后窗》中的布鲁克林小区和《阴谋破坏》中的伦敦街道。有一天希区柯克想拍摄一个人物角色在埃菲尔铁塔上的场景——这次制片人还算走运,因为希区柯克最终也没想出该把这一幕放到哪部电影中。

只有一次希区柯克建议在外景地拍摄:他希望《西北偏北》中的男主角藏在拉什莫尔山林肯像的鼻子里。美国内务部斟酌了这一针对美国总统的大不敬行为,拒绝了拍摄请求。剧组只得迅速在摄影棚内搭起了一尊林肯像(几乎重建了整座山),不过最后希区柯克还是放弃了拍摄这一幕的念头。

跟希区柯克共事不仅特别累心,而且让人感觉不受尊重,因为他从不感谢自己的同事。此外,他嫉妒别人的名声,有意贬低他们的贡献,甚至说他们的坏话。例如,他把《后窗》《擒凶记》和《怪尸案》的编剧迈克尔·塞茨说成是“一个平庸的电台节目编剧,只会写写对话”,把为《惊魂记》和《迷魂记》配乐的伯纳德·赫尔曼说成是剽窃者,把设计出《惊魂记》中的沐浴场面并因片头设计而获奖的平面设计师索尔·巴斯称为“顾问”。一直处于希区柯克阴影中的摄影师、编剧和乐师都很生气,但他们并不表现出来,正像服装师海伦·科尔维格所说的那样,跟希区柯克共事你能渐渐地学会“在心里为自己鼓掌”。

害怕剧透

职业生涯之初,希区柯区不太相信观众。还在伦敦工作的时候,他就经常对同事说,人们之所以去看电影,要么是受了大肆吹捧的评论家的诱导,要么就是去看某位大明星。他认为,观众对故事情节不感兴趣,因此在无声电影时期,很容易完成从悬疑电影到喜剧电影的转变。然而有声电影出现之后,一切都变了。希区柯克发现,突然响起的刺耳的开门声,可能跟意外反转的故事情节一样,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知道,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包括创造票房收入),最可靠的手段就是让观众有为之一震的感觉。深受各种恐惧症困扰的希区柯克非常清楚如何让观众为之一震,如何把最普通事件当中的恐怖感表现出来。

在音乐片和西部片一统天下的好莱坞黄金时期,希区柯克的恐怖片大受欢迎。观众一直希望他能不断地给他们带来刺激,而希区柯克也从来不负众望。在他的影片中,车厢内偶然遇到的邻座一上来就主动提出要杀死妻子;跟大学生吃晚饭的时候,桌子底下会冒出一具尸体;而一位老朋友的妻子可能根本就不是他的妻子……悬疑电影存在的唯一问题就是剧透。希区柯克特别担心媒体和观众将故事情节说出去,因为这会使以后的观众对电影失去兴趣。

《迷魂记》上映之前,制片人发给电影院的宣传单上写着“不要透露《迷魂记》的秘密”,“没人能安静地坐在那儿把《迷魂记》的最后10分钟看完”。《惊魂记》上映之前,希区柯克的做法更夸张,为了避免剧透,他买下了助手所能找到的布洛克小说的全部版本,还通知媒体说,母亲的角色将由奥斯卡得主海伦·海丝扮演,而且这部电影讲的是“隐喻的性”。他让剧组人员发誓,不会向任何人透露剧情。影片拍完之后,他还禁止维拉·迈尔斯、安东尼·博金斯和珍妮特·利等几位主演接受记者的采访。希区柯克跟电影院经理签订合同,要求他们保证在电影开始之后不让观众入场,并人手发放一份关于“疯子是什么人,如何跟他们打交道”的说明书。为了制造更强烈的效果,合同还规定影片结束后再等30秒才能开灯。这些措施是否有助于避免剧透很难说,但即使观众把故事情节告诉了别人,对票房收入也没有影响——《惊魂记》是希区柯克职业生涯中最卖座的影片。

自掏腰包拍摄此片的希区柯克,却被奥斯卡评奖委员会浇了冷水。即使五次败北奥斯卡,希区柯克仍希望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惊魂记》获得奥斯卡提名之后,1961年4月17日,希区柯克出席了颁奖典礼。虽说他特别讨厌这种活动,但还是一直坐到了宣布最佳导演奖的那一刻。最终这一奖项颁给了《公寓春光》导演比利·怀尔德。据《惊魂记》编剧约瑟夫·史蒂法诺说,希区柯克认为这是对他的污辱,对评委会大为不满。

没拍成最恐怖的一部影片

希区柯克最受不了制片人,因为在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他从控制别人的人变成了受控的人。虽说他们一直希望满足希区柯克在布景、剧本和剪辑方面狂妄自大的做法,但实际上他们却做不到这一点。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亲自重新剪辑了希区柯克在美国拍摄的处女作《蝴蝶梦》,把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部“女士影片”。塞尔兹尼克因《蝴蝶梦》获得了奥斯卡奖,希区柯克却说,这不是他的电影。这种“不是他的”电影还有不少:在《深闺疑云》中,制片人坚持使用开放式结尾,因为他们认为著名的大众情人加里·格兰特不可能是凶手;制片人还删掉了《爱德华大夫》中几乎所有萨尔瓦多·达利应希区柯克要求创意的插画;还删掉了《帕拉亭案件》中50分钟的戏份。很多情况下,在电影筹备阶段制片人就已经开始干预甚至否定了拍摄计划。

每次被人干涉和拒绝之后,希区柯克都很抑郁。从小就热衷于谋杀题材的希区柯克特别担心遭到拒绝,因此好久都没向制片人提出拍摄杀人狂影片的建议。直到《惊魂记》成功之后,希区柯克认为,制片人已经准备好拍摄真正的恐怖片了,于是他提出拍摄《疯狂的万花筒》。该片讲述了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变态狂杀害妇女的故事,希区柯克不仅打算拍出谋杀场景的全部细节,还想拍下强奸镜头,甚至想把奸尸写进剧本中。环球电影公司制片人拒绝了这个计划,因为在当时,希区柯克的名字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标了,他们不想冒险拍这么一部“恶心的精神病”电影,毕竟希区柯克是著名的“绅士杀手”。

据《疯狂的万花筒》编剧霍华德·法斯特回忆,跟制片人见面后,希区柯克大哭了一场。拍完《惊魂记》之后,他就不打算再当独立制片人了。希区柯克失去了对电影的兴趣。生平第一次他有一年的时间几乎什么都没做,艾尔玛·蕾维尔非常担心,亲自找到环球公司总经理卢·瓦瑟曼,请求他给希区柯克找一个有趣的题材。然而首次尝试却以失败告终。据剧组里的很多人回忆,希区柯克拍摄间谍片《黄宝石》时,没有现成的剧本,拍片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打瞌睡。《黄宝石》票房惨淡,希区柯克称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是他这辈子“最不幸的经历”。

环球公司很担心,于是主动建议他拍摄变态狂影片。《狂凶记》(1972)讲的是一个颇具魅力的杀人狂的故事。为了拍摄此片,希区柯克回到家乡伦敦,受到了评论家和观众的热烈追捧。环球公司制片人以为他们终于使希区柯克恢复了状态,但他们错了。希区柯克仍然每天到公司办公室来,但他几乎并不着手新的拍片计划。在拍摄最后一部电影《家庭阴谋》时,他允许演员临场发挥,还把剪辑的事交给助手,自己则待在办公室里睡觉或者喝白兰地,即使在亲自解散了所有的工作人员之后,他仍然装出还在工作的样子。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于1980年4月29日去世。据说临死前他经常想起小时候的事,比如过圣诞节的时候,妈妈无缘无故地夺走了他的食物……

小档案 拍摄过程使演员感到满意的希区柯克影片

《电话谋杀案》(1954)

在谈到跟希区柯克合作的这部影片时,格蕾丝·凯利高兴地说:“希区柯克太棒了,他从来没有不耐烦的时候,把我当成瓷娃娃看待。”希区柯克不仅跟凯利讨论拍完的样片(他几乎从不跟别的女演员这么做),还跟她讨论准备请她出演的下一部电影剧本。

《美人计》(1946)

《美人计》的两位主演加里·格兰特和英格丽·褒曼都是希区柯克喜爱的演员。他允许格兰特拍片迟到,还跟褒曼一起讨论角色的行为动机。格兰特拍过4部希区柯克电影,并称他是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导演。褒曼拍过3部希区柯克电影,也是多次被希区柯克请到家中做客的少数女演员之一。

《家庭阴谋》(1976)

希区柯克在拍摄他的最后一部影片《家庭阴谋》时,第一次允许演员即兴发挥,倒不是因为他相信他们,而是因为他对影片能拍成什么样子不太感兴趣。主演布鲁斯·邓恩说,整个拍摄过程相当开心,因为希区柯克总是夸他,有时候还请他喝酒。

小档案 有外景的希区柯克影片

《擒凶记》( 1956)

每当想起为了拍摄此片跑到马拉喀什去的事,希区柯克就心有余悸:因为赶上斋月,拍摄进程经常中断,当地群众演员都跑去过节了。此外,那儿的酷热也让希区柯克难以忍受。希区柯克大骂编剧把主人公的故事写在摩洛哥,他说如果把情节安排在伦敦就好了,那样的话,所有的镜头就可以在摄影棚内完成了。

《西北偏北》(1959)

在拍摄玉米机撞上卡车的镜头时,希区柯克想找一块玉米地,但没能找到,副导演只好在普通的田地里“种上”一片假玉米。玉米机也没能弄到,因此用了一台画上去的波音战斗机。

《海角擒凶》(1942)

在这部影片中,希区柯克罕见地综合运用了外景镜头和内景镜头。比如,拍摄虚构的苏打城时,他把在摄影棚内拍摄的镜头和真正的加利福尼亚山放在了一起。当然,希区柯克本人并未亲自去拍加利福尼亚山,他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副导演。

小档案 希区柯克电影不同寻常的广告创意

《蝴蝶梦》(1940)

宣传《蝴蝶梦》时,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用了“100公斤的天才”形象(媒体对希区柯克的称呼)。在宣传照上,一手拿着哑铃的希区柯克很是拉风,旁边的广告语是“身材虽胖心情好”。

《惊魂记》(1960)

《惊魂记》广告创意的主要出场明星是希区柯克本人。在宣传画上,他请求观众看电影时别迟到,也别把结局说出去。在视频短片中,为了不让演员露脸,希区柯克亲自在贝茨旅馆里走来走去,讲述残酷的母亲、她的儿子和围绕着他们的杀机。

《群鸟》(1963)

宣传这部影片的时候,制片人想出了不少花招:首映式前不久,他们就开始在电影院发放鸟形面具,每只面具上都有一个号码。首映式当天,电影院在售票处门口贴出幸运数字清单,拥有这些数字的人可以免费观影,如果他们戴上面具的话。

小档案 遭到制片人干预的希区柯克影片

《爱德华大夫》(1945)

拍摄这部有关精神病院医生的悬疑片时,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将自己的心理医生派到希区柯克身边,而这位医生总是修改剧本。为了摆脱塞尔兹尼克的干预,每次只要他一出现在片场,希区柯克就借口设备损坏停止拍摄。但这并没有影响塞尔兹尼克在影片完工后进行重拍:他不喜欢萨尔瓦多·達利设计的布景,又聘请了《飘》的艺术指导重做。

《房客》(1927)

制片人迈克尔·鲍肯重新剪辑了这部描写开膛手杰克犯罪案件的无声电影,将字幕从300条缩减到80条,只保留了希区柯克拍摄的主要情节。最终希区柯克还挺满意,因为电影的票房不错,而全部功劳都归在了他的名下。

《帕拉亭案件》(1947)

大卫·塞尔兹尼克认为,由希区柯克和艾尔玛·蕾维尔编写的恐怖电影《帕拉亭案件》的故事情节太做作,于是决定亲自重写。由于电影已经开拍,塞尔兹尼克就在每场戏开拍前一天将新剧本寄给导演。这部影片票房惨淡,但是批评家没有怪罪希区柯克,他们说影片中“都是塞尔兹尼克的影子”。

猜你喜欢

希区柯克
“高级”的快乐
什么是“高级”的快乐
“高级”的快乐
基于齐泽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区柯克电影解读
希区柯克,以吓唬世界为乐
明星画报—希区柯克和他的女神们
人生如同过客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
美国戏说希区柯克惹恼英国人
被忽悠的悬念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