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自然科学课程分组式教学探究
2020-02-20李欣
李欣
摘 要:在现当代的中职学校自然学科课程教学当中,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当中走出来,并在课程教学当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在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当中,分组教学成为了中职院校当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自然科学这样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更是非常的普遍,但是,就目前在针对分组课程教学的时候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运用分组教学,本文以“中职学校自然科学课程分组式教学探究”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希望从中探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和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自然科学; 分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14-001
一、中职学校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
首先,对中职学生而言,自然学科课程主要是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的积累以及后期对风险精神的培养。在公益以及志愿者所表现的精神至上,只有通过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够在公益这一实践过程当中,让大学生更加明白什么是爱和被爱,懂得在学习过程当中,现实与理想、懂得纯真与感动、懂得责任与坚守、懂得团队与宽容等等。
其次,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让大学生重新获取儿童时候的快乐,让学生在现当代繁华的世界当中真正去了解这个世界上所存在的神奇魅力,并且通过现代化的课程教学之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大学当中这样一种美好的想象,并且为后期的大学生活而奋斗。
二、中职学校自然科学课堂分组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粗放的分组,导致合作学习活动难以开展
一般而言,在自然科学课程分组当中,分组的原则应当是同组异质、异族同质的特点。但是学生在后期的发展却会出现两种不平衡性的特点,也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在学科学习上的发展不平衡性。在整个自然科学课程的分组发展过程当中,教育教学者也只是去考虑在这当中的一些简单的因素,进而导致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看作是简单的分组标准,忽略了整个小组当中不同成员在自身个体发展上表现出来的不平衡性。尽管这样一种分组的方法在操作之上相对简单,但是仅仅运用一两次的测试成绩来当作参考的话,很难真正得到真正的评价结果,这也在很大方面違背了分组课程教学的真正原则,减弱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补的优势。
2.自然科学课堂分组合作不够充分
许多的课程教育者认为,只要通过小组合作这一方式,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进行合作学习。而在课程教育教学之上,大多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课程教学当中进行非常激烈的探讨,但是教育教学者却并没有能够在热讨当中基于学生非常及时而且有效的引导,进而不断的去等待着热讨的结束,就开始在整个课堂后期的发言。而这样一种流程就会导致整个课程教学部分当中的学生也就是通过这样一种问题进行自我发言,看起来整个课堂在气氛表现上是非常的活跃的,但是学生却并没有更加深入的进行交流、思考。许多学生也会借着这样一次机会对学习当中的一些无关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影响了后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针对课程分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的具体对策
1.以定制小组量化标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自然科学课堂分组教学过程当中,有一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难以更主动的参与到自然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而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逐渐成为了整个小组的重点“发言人”,针对这一问题,教育教学者大多可以运用评价这一特殊手段去调动小组当中的每一位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过程当中。例如:可以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当中,结合小组的量化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知识面等等来制定出各不相同的量化标准,进而更加有效的去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参与到整个课程的学习当中。
2.构建阶段性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断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则是每一位课程教学者的最为重要的人物。针对现当代学生对于分组学习这一形成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疲惫之感,进而能够通过在阶段上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来促进学生能够在各不相同的阶段当中都能够更加专注的予以学习和探讨,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可以在每一周的时候,对“周优秀团队”、“一周之星”进行评选,也可以评选出“月冠军”、“最佳个人冠军”等等,并且针对这些所评选出来的进行一定的奖励,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在学习当中获取快乐、主动参与所感受到的成功与喜悦。在每一学期的学习结束之后,课程教育者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小组以及小组当中的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且能够了解到学生后期的成长,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学习这一快乐,形成最为优越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现当代自然科学当中,分组教学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只有在针对其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够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手法进行解决,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主动性,为后期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推进垫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寿才.课堂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青海教育,2005(11)
[2]张国新.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J]青海教育,2006(Z1)
[3]姜淑莲.完善课堂设计,实施素质教育[J]才智.,2011(36)
[4]张荣山.课堂设计的几个环节[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03)
[5]张兆芹.现代教学策略的制定及运用[J]?教育导刊,1994(07)
[6]葛锦文.班内分组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1993(06)
[7]张秀萍.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