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教学的时空观渗透
2020-02-20刘家颖
刘家颖
摘 要: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卷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的考查方向,考查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的取材广泛,通过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历史视觉,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因此,作为理解历史的基础——历史时空观,它的培养就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本文试从三种历史题型入手,浅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历史时空观念的渗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30-002
一、历史时空观的内涵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时序性、综合性、联系性、人文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把历史投置于一个宏观的时空框架下,深入了解史实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明晰历史线索的变迁、延续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学习。
二、历史时空观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评价类型题: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评价不同
时间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具有“流变性”。由于时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历史时空常常以动态形式呈现。[1]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一样的评价标准。以2015年全国文综1卷40题为例,它考查了儒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当今人们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在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目时,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要立足于历史时空观的基石上,再以此来深入展开各历史阶段的复习。宋代的理学为什么要发展汉代的儒学?韩愈和康有为为什么要求儒学要回归原点、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使其在当今社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题蕴含了对儒学古代、近代和现代知识的考查,显然儒学的发展和演变与中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身上被不同的时代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带着这些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以不同时代长的框架审视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掀开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因素,得出不同质量的历史理解。
(二)比较类型题:同一性质历史事件在不同空间产生的结果不同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都会遇到具有同一性质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例如当我们在讲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时,肯定绕不过的就是它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又如2017年全国文综1卷41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历史比较题的分析体现了历史时空观的重要性。同一性质的历史事物在不同的空间领域(包括国家、地区等)进行对比需要放在具体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往往影响着历史事件的发生和走向。因此,关注历史比较事物生存的时间和空间,分析史实间内在联系,把握与此相应的阶段特征和空间特征,从不同比较点出发进行对比,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宏观历史视野的重要任务。
(三)趋势类型题: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必定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
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與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必定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2]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被历史趋势所承载,被历史必然所贯穿。[3]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或者是文化现象的产生与特定的时空背景有密切联系,并且也可从中分析和判断出它未来发展的趋势。例如我们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对英美法德政体进行对比分析,四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代议政体,但走上代议政体的途径、形式和最后政体的民主政治走向和发展方式却不尽相同。而产生这些不同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各国的国情不同。那么这里所说的“国情不同”其实就是他们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的不同,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基于历史时空观上自觉地以动态的眼光去审视和分析历史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把握历史发展的演变趋势,从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历史时空观的教学对策
1.巧用地图
古语有云:“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图文结合自古以来是学者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地图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对于弥补教材文字不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技能和素养,建立完整严密的时空观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做教研、教改工作,学会使用和善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时空体系。
2.绘制时间轴
在《基于长时段大时代的主题式命题——2017年全国文综1卷历史题的变化与启示》一文中,毛经文老师说到“高考历史试题已经从时间点看历史考历史走向了从时间段看历史考历史,即从微观走向宏观,是历史阶段化与特征化的表现,也是一个历史阶段明显区别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某个时间的节点特别重要,在学术上也赋予了其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先确立学习的主题,进而确立时段,通过绘制历史时间轴,把相关联的事物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宏观把握历史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演变等重要信息,深化时空概念,把控历史知识,总结历史规律。
3.构建思维导图
历史时空观的有效把握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但最基本的历史时空概念往往又是学生历史学习的短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厘清学习的思路。因为学生在思考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立足课本,把课本读明白、读精通、读深入的过程。学生通过认真解读课本,了解书本里面所蕴含的内在联系,对一些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掌握,对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领会,以及对该知识点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上更丰富含义的深挖,都体现了学生在大时空背景下对知识的认知、探究和理解,实现了对知识的再现,再认。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融会贯通[4],更从宏观上明晰了历史线索的发展和演进。
4.调整教学模式
历史时空观的养成应该是渐进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内在生成的,而不是外在强加的。学科素养时代的高考更强调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材料的阅读和训练,重视学生思维的开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时空观的培养对于历史的学习至关重要,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滋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龚磊.《谭其骧的时空观念与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03
[2]罗燕媚.《“师生共读”对提升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性探究——以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为例》,《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01
[3]黄飞.《素养立意下历史时空观念的尝试性架构——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04
[4]鲁东海,马燕.《历史时空观念的考与教》,《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