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工程造价专业的运用探究

2020-02-20

四川水泥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行业装配式

罗 剑

(内江师范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1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建筑行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行业,一度被认定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也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助力。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传统的建筑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随着建筑工人的老年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走上建筑工地一线。这就导致了当这一代中老年建筑工人退休后,整个社会将面临着前所为未有的用工危机。与此同时,建筑工业化发展为建筑行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世界范围内将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标准定义为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与装配化施工。特别是在日本,在研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领域具有较为先进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在最近这些年,日本先后建造起诸多装配式结构体系建筑。此外,美国、英国等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也具备很高的工业化水平,特别是瑞典,其国内的建筑工程工业化比重已经达到了80%以上,也是世界上建筑工业化水平坐高的国家。而我国最近这些年迎来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口老龄化,在建筑行业中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工程已经势在必行。

2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五”计划中提出借鉴苏联及东欧各国经验,在国内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

2)20世纪60年代,多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体系得到快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预应力空心板等快速推广。

3)20世纪70-80年代,装配式建筑应用大量推广,北京从东欧引入了装配式大板住宅体系,建设面积达70万平米,至80年代末全国已经形成预制构件厂数万家,年产量达2500万平米。

4)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唐山大地震发生后,采用预制板的砖混结构房屋、预制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等在唐山大地震中破坏严重,引发了人们对装配式体系抗震性能的担忧,装配式建筑大量减少;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建筑设计逐步多样化、个性化,混凝土现浇结构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5)2008年-2013年,随着我国建筑科学的持续进步,抗震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减少,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实现建筑工业化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得到建筑企业重视。

6)2014年以来,中央及全国各地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推动建筑工业化,形成了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钢结构等多种形式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终于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1]

3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3.1 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

以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生产建筑所需产品,可以在工厂之中是对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各种构件进行制作加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将电管线、水和窗户等预埋好,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制作墙体装饰材料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在工厂中生产装配式建筑构件,需要利用固定的模具,确保制作完成的产品精准度,让产品更加集成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利用模具,能够实现技术标准统一,换言之通过工具模型使构件趋向于标准化。将装配式建筑构件进行工厂化和标准化生产,将产品运送到工程场地的时候,可以很好的保证每项工序能够合理有序展开,通过标准化生产推动工程工业化发展。在建筑工程中,不断摸索工业化发展重点,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浪费现象,规避工程缺陷,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益,逐步形成建筑工程装配式结构体系,换言之,通过工业化促进产业化发展,伴随着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队伍中,工人逐渐青睐于装配式建筑。[2]

3.2 装配式建筑为冬季施工提供了方便

若是在工厂的车间中生产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构件,可以很少受到季节变化的制约。在建筑工程的现场位置安装组合构件,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减少现场的湿作业量。这种方式有利于在冬季的时候展开施工,解决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动机施工难问题。另外,还可以缩短建筑工程施工工期,降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支出,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支出,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3 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高、耐火性好、隔音效果好

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与传统建筑使用材料同体积相比质量较轻,建筑物自重低。装配式建筑墙体中间放置保温隔热材料,即使着火后材料也与外面火源隔开极难燃烧,耐火极限可以达到国家A级标准;装配式建筑构件隔声量大于50dB(A),满足建筑物隔声要求。 3.装配式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非常好,由于装配式建筑保温隔热材料放置在墙体中间,而材料本身也满足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要求,这样使室内采暖能耗大量降低。4.装配式建筑偏差减小,精确度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是工厂化的作业模式,构件绝大部分是工厂流水线生产,从铸模、成型到养护,精确的构件只需在工地进行组装就可以完成建造。这样运到现场装配后建筑精确度比传统建筑方式提高一倍以上,精度偏差以毫米计算,真正以造汽车的精确方式建造房子。[3]

4 装配式建筑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4.1 建筑设计劣势

劣势在于建筑部件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提高,在设计时除了最初始的三阶段设计之外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外还需要增加一项深化设计,因为在设计人员初始设计过程中会存在着为了使建筑美观,会增加一些比较奇形怪状的设计,但是这些设计不利于建筑部件化,不利于把它拆分开来。

4.2 造价相对较高

装配式建筑的初衷为节约材料、降低造价、减少人工、节能环保等几个方面,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造价高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来源是什么呢?

1)装配式建筑目前在国内还不是很成熟,现有的设计单位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现在的设计并没有进行深化设计,对于一些建筑依然按照现浇方式来设计,因此在构件生产的过程中每生产一个构件就会换一次模具。没有实现模数化,使得工厂在预制构件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部分的精力和金钱在制作模具上。如果说能把梁、柱、板、墙、楼梯等构件实现模数化,以某一个数值作为基数来参考,在这个模数的基础之上来进行设计,势必会对生产成本的降低起到很大的作用。

2)在预制构件的建筑安装上,目前来说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得构件在安装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同时也没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操作流程。这就导致了在构件安装过程中会出现重复工作,甚至是过剩的工作。

3)目前装配式建筑的规范标准还不是非常的完善,导致工厂生产,现场安装的过程中没有标准可依,同时安装质量也不能像传统建筑一样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另外在安装过程中装配式构件还存在着安装顺序的问题,正反面的问题,如果这些内容不在工厂进行生产时确定下来和标注清楚,会对现场安装造成很大的困扰,甚至是有可能导致安装不成功乃至构件的损坏。

4)因为装配式建筑构件是一种集成化的构件,除了包含土建和钢筋之外,还包含有建筑装饰,水电安装等方面的内容。这与传统的建筑行业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建筑行业大部分情况下是在一个专业完成之后进行另外一个专业,中间交叉虽然有,但不是特别多。而装配式建筑需要的是精细化的设计和制作,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构件的尺寸,预留孔洞,钢筋的分布等内容进行多次确定,以达到能在工厂中预制好之后运输到现场能够直接进行安装而不需要返工。

5)装配式建筑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此过程中,建筑本身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很多节点依然无法预制,还需要通过现浇的方式来完成。

6)目前市场上还缺少装配式构件安装的相关机械设备,传统的机械设备不能满足预制构件的安装精度要求,同时预制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也是重中之重,因此缺少合适的机械设备也是造成工程造价偏高的原因之一。

7)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工厂的支持,所以装配式构件的生产厂家尤为重要,而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装配式工厂的数量还比较少,每年能生产的构件数量有限,这也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建造的时候,因为厂家少,所以构件的运输有时候会受到阻碍,运输受到阻碍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期。同时运输距离较远,也会直接导致我们的运输费用的增加,所以运输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4]

4.3 专业人才问题

目前高校开设的装配式课程较少,也就导致学生出社会后接触和从事装配式工作的较少。也就间接导致装配式建筑的专业人才稀缺。

5 装配式建筑如何融入工程造价专业

众所周知,工程造价主要从事建筑的计量与计价的工作,如果说装配式建筑在未来会取代传统的建筑,那么我们的工程造价专业同学现有的知识并不足以进行装配式建筑的计量与计价,因此在工程造价专业里应该开设相关的装配式的课程。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目前在很多城市装配式并不发达,而且装配式建筑也是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兴起。所以现在的学生并不能把原有的传统建筑的课程取消,换为装配式建筑的课程,而是应该循序渐进,以传统建筑为主,装配式建筑为辅,逐渐转变为以装配式为主的这样一种形式。就目前而言,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可以就目前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增设一些课程,以下为我的一些看法:(1)开设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课程,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想让同学们知道,装配式构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如何进行操作的,有哪些步骤,这样才能方便同学们去思考它的价格组成,才知道如何来考虑价格。(2)开设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类课程,让同学们知道装配式构件从厂家到施工现场需要经历的过程,以及装配式构件的堆放,场地布置情况,人员的安排等内容。(3)开设装配式构件生产的课程,让同学们知道构件是如何生产的,中间的环节有哪些,有哪些需要值得注意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构件的质量及造价。通过逐渐开设的课程,让同学们从传统的工程造价逐渐转变为能为装配式建筑计量与计价的人才。[5]

6 总结

装配式建筑还有待发展,我们的同学也还需要一个新的开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需要完善几个方面的内容:(1)完善产业结构:需要把参与建设的各方把观念从传统建筑转变到装配式建筑上来。(2)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需要政府部门的职能机构完善、统一,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法律依据。(3)提升技术水平:提升各单位、各专业人员的相关水平,提高装配率,实现绿色环保建筑。

猜你喜欢

工业化建筑行业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
信息技术构建建筑行业新格局
建筑行业如何开展员工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