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运行机制的探究

2020-02-20农春仕孟国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4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技术人员仪器

农春仕,孟国忠

(南京林业大学a.实验室与基地建设管理处;b.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南京210037)

0 引 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对科技进步和创新面临更加全面而紧迫的需求。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重要的科技资源,是支撑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保障。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数量日益增多,较大地提升了科研创新水平。截至2018年底,仅我校共有原价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39台(套),价值1.42亿元,虽已全部纳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但使用效率不高。总体来看,我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总量仍然不足,且分布很不均衡。同时,重复购置、封闭使用、利用率低、监管虚化也是目前我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1],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浪潮席卷全球,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加快捷、多样的渠道和方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构建并完善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运行机制是提高仪器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

1 资源共享是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1.1 资源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一个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把“消灭剥削、人人平等、追求共享”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2]。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将实现全民共享作为重要的努力目标。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需要,在发展理念上主要经历了经济发展、科学发展和共享发展3个阶段。在经济发展阶段,以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目标;在科学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共享作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共享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当今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事关党的发展命运。只有深入推进共享发展,才能引领时代发展,只有坚持并实施共享发展,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保证。因此,资源共享既是体现资源价值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资源共享是提升科研仪器使用效能的重要手段

资源能够充分共享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体现。高校科研仪器是由国家财政资金购置,属于国家资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由国有资金购置的科研仪器属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并不会因为别人的使用而损害仪器购置人的权益。而恰恰相反,如果这些科研仪器仅仅局限于本校或本院、甚至本课题组使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社会效能的不平衡与不和谐。美国学者默顿认为,科技资源根源于科技活动,是社会长期积累形成的产物,它应该对外开放[3]。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科技资源的一种配置形式,是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实际上,当前人们也已普遍体会到,拥有资源比共享资源付出的成本要多得多。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本质上是由于资源的相对紧缺造成的。通过开放共享促进了科技资源的流动和传播,可以解决科技活动主体对有限资源的需求[4]。因此,只有做到凡是由国家财政经费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都要向社会开放共享,才能提升科研仪器的内在潜能和增值效应,运用技术手段将闲置的资源进行释放,杜绝浪费,使有限的科研经费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资源共享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5]。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正是人类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得以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6]。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共享是创新的基础,以满足资源需求为根本动力,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为目标。仪器设备是重要的科技资源,其共享的前提首先是信息的共享,以信息共享促进实物共享。当前,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将分散的科研仪器进行共享利用,建立起面向仪器设备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仪器设备信息共享系统,将同一行业甚至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开发人员以及生产人员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更大程度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对接,为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2 当前高校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存在问题

2.1 思想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有些科研人员认为,自己或团队利用科研经费购置仪器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申请者个人或是团队,只限定自己或课题团队使用。从个人或团队利益角度考虑都希望保持自己的资源优势[7],即使自己不用,因担心别人使用会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或是自己使用时的不便而不愿共享,结果使得科研仪器设备无法共享、共用,大量高价值的科研仪器设备被闲置或是重复购置。此外,对于科研仪器设备的垄断也是学术团队和科研人员取得科研成果的捷径之一,这种利益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力度[8]。

2.2 运行机制问题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促进下,我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绝大多数的科研仪器设备都已纳入了各省、市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仪器设备管理主体履行开放共享义务的过程中,工作统筹力度不足、组织管理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有效的仪器共享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存在开放共享形式化、碎片化现象,开放共享效能不足。

2.3 资源保障问题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一项需要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全方位扶持、多部门整体推进。①大型科研仪器的耗材比较昂贵,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科研仪器设备属于精密设备,其维护、保养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较高。“重建设、轻运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仪器设备是在“专项”“工程”等财政支持下购置,由于缺少与之相配套的维护、保养经费,导致仪器在运行一定时间后,由于维保经费不足而被动处于闲置状态。②由于科研院所职称评定、薪酬与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原因,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低、职称晋升困难等现象,导致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不足,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有效开展。

3 完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

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新经济新业态,也是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成为人工智能新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手段,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内容治理、辅助决策、身份核验、服务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也是共享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统筹、平衡各利益主体的行为方向和目标,完善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为促进全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3.1 认真贯彻国家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规定

国家高度重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发布一系列文件,作出规定部署[6]。2014年《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2017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289号),201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中央级新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查重评议管理办法》(财科教〔2019〕1号)。这些文件、规定是做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工作的纲领和指南,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定期认真、持续学习、切实贯彻落实,并制订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创新发展作用。

3.2 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共享思维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强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对于促进全社会创新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减少科技资源浪费都具有重大积极作用。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思维,营造良好的共享文化环境,体现国家科技资源的社会价值[9]。①仪器设备管理主体要转变观念。仪器开放共享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从不同层面相继出台文件,对仪器开放共享作了明确规定。旨在进一步促进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减少重复购置,释放服务潜能。仪器设备管理主体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统筹,强化责任追究,真正把仪器开放共享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碎片化。②科研人员要转变观念,不应将由国家财政购置的仪器设备作为私有资源,去除“重占有,轻使用”“独自占有”等意识。关键是加强各级领导的共享观念与规范培训、考核,使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人员创新能力。

3.3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激发开放共享内驱力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必然会影响其所属单位对资源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会涉及其利益分配。应当坚持效益均衡原则,创新运行方式,以保证仪器设备所有方和使用方各自的权益,力争实现利益共赢。

(1)构建功能完善的共享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仪器设备进行有效融合,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仪器设备共享网络系统,实现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信息化、现代化,有效串联供需两端,促使各种创新要素与用户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构建信息发布、资源查询、仪器预约、费用结算、评价反馈的全程化共享网络系统,为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2)托管机制。许多高校相继建有提供测试服务的校级公共平台,且有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人员和经费有较好的保障。对于缺乏实验人员和经费保障的研究团队来说,可以按照一定的约定将仪器设备托管到校级平台,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既可以实现开放共享的目的,又可以解决日常管理与维护保养的问题,有效提升仪器的使用效能[10]。

(3)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仪器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分离是影响仪器开放共享的重要因素。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探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机制,将仪器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进行分离,有效配置仪器开放共享的各个环节资源,依靠仪器所有方和使用方的利益驱动来推进共享工作[11]。

3.4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开放共享质量

人是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质量的开放共享服务、实验新技术的研究、设备的功能开发等都需要高素质的实验队伍。既要有高学术水平的科研专家,也要有从事分析测试的一线实验技术人员。只有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与实验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人员既需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学术背景,也需要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同时,仪器设备的更新、实验技术的升级都需要实验技术人员要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组织技术交流等形式,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与服务水平。

(2)强化实验技术人员与研究项目的融合。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环节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验技术人员要融入学科、科研团队之中[12],帮助科研人员结合仪器设备的特点,在了解实验需求、设计实验、样品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改进实验方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构建有效的实验技术人员激励机制。通过分配、奖励制度、职称晋升等改革,构建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建立并稳定一支专心从事实验管理或技术工作的队伍[13]。同时,通过制度改革,营造共享、共赢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业务素质,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发挥积极作用。如北京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就是依托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的,实验室仪器和资源合作内单位实现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这让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科技资源融合和共享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3.5 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开放共享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如核磁共振谱仪、电子显微镜(透射、扫描)、原子力显微镜、大型质谱仪等都需要较高的运行维护费用。政府层面要强化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经费保障,加大资源服务后补贴的力度,切实体现“谁共享、谁受益”的共享保障原则。同时,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经费的不足,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以多种方式投入人、财、物来促进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此外,仪器设备管理单位也要设立内部的仪器开放共享基金、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持续有效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支持[14]。

(2)人员保障。实验管理及技术人员数量总体不足也是影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体制原因,仪器管理单位短期内增加大量实验人员并不现实,需要优化人员配置结构,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实验人员结构体系。同时,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培训,聘用研究生为实验助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创新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3)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每年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运行情况、管理单位共享制度的合理性、开放程度、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激励共享良性发展。

4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取得的成效

4.1 建立共享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学校对全校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仪器全部纳入共享平台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平台可实现仪器信息查询、仪器预约、测试评价等功能,有效扩大了仪器设备的开放范围,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所有大型仪器的详细信息,为测试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仪器共享平台实行24 h开放,用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预约,测试结束后的费用结算、反馈评价等均在平台上完成。同时,所有预约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手机,实现了测试服务的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此外,通过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学校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共享现状,为大型仪器购置的前期论证提供可信的参考,对解决仪器重复购置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15]。

4.2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人员活力不断提升

激励机制是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益的重要推动因素。学校以大型仪器设备的服务机时数、仪器维护保养质量、人才培养、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作为衡量指标,建立与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工作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与考核体系。不断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发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将大型仪器设备的服务收益与实验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保证实验技术人员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劳动贡献的尊重,使得实验技术人员参与仪器开放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效能不断提升。同时,由于参与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人员之间的差异性,在激励的方式和结果方面注重差异化与公平化的统一,对不同人员采用分层差异化激励,使付出的回报率接近,保持结果的公平性。

4.3 建立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不断优化

自2018年12月开始,我校与无锡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以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为目标,创新管理与运营模式,突破学校现有管理体制、机制限制,采用集约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模式,实现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优化配置,打通了资源共享通道,有效激活了高校内部仪器设备资源以及企业创新活力。开放实验室建立以来,基于企业在市场运营方面的优势,对外共享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部分闲置仪器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明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5 结 语

总之,搞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是国家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校科研与管理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大工作、重大责任,高校党政领导与科研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有效地做好此项工作,为社会建设发展作出有效贡献。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技术人员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