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梯无架安装的安全防护及施工关键节点探讨

2020-02-20熊祥斌

机电信息 2020年32期
关键词:井道道口轿厢

熊祥斌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三明分院,福建三明365000)

0 引言

现福建省电梯安装普遍使用无脚手架安装方式(以下简称无架安装),相比传统的有脚手架安装方式以及较先进的吊篮工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安装成本上,其可以省去搭脚手架和安装吊篮的费用,降低安装成本,是现在许多电梯安装公司倾向使用的电梯安装工艺,除了部分无机房电梯以及大货梯不适用以外,绝大多数电梯均采用无架安装方式。随着电梯无架安装量的增多,电梯无架安装的安全防护及施工关键节点方面的监督变得极为重要。

1 安全防护

1.1 机房防护

电梯机房位于电梯最顶部,是安放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等重要部件的地方,同时通常总承包单位将电梯井道移交给安装单位时,机房预留孔洞已经做好,但未安装临时的机房门窗,所以安装前对电梯机房门窗以及预留孔洞的防护尤为必要。

1.1.1 机房门窗防护

在电梯无架安装施工过程中,整个环节都围绕电梯主机以及控制柜动慢车进行安装,机房设备间有可能被雨水淋湿而造成电气开关锈蚀失效,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电气设备短路导致人员触电的事故。同时,电梯安装现场管理较为混乱,控制柜主板等部件价值高,容易被偷窃。笔者建议机房窗户必须完全固定封闭,机房门可活动封闭上锁,并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及1号、2号及3号修改单2.1项(3)条要求,在机房门上张贴“电梯机器危险,未经允许禁止入内”等相关警示标语。

1.1.2 机房预留孔防护

机房预留孔是用于主机定位、放样线等工作的孔洞。由于机房一般处于较高位置,风速较大,尤其是沿海地带,经常性出现台风气候,机房的碎石、工具等杂物容易从孔洞掉入井道内,造成高处坠物的情况,所以必须对机房预留孔进行防护。通常在电梯安装现场,该孔洞需用厚度大于8 mm的木板或铁板进行遮盖,并且在板材四周用高强度铁钉或螺栓进行固定,确保板材不移位,同时注意对钉头的处理,防止作业人员在机房作业时被扎脚。

1.2 井道作业防护

电梯安装人员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井道内作业,电梯的支架导轨/层门组件、轿厢组装、电气线路布线等流程都在井道内完成,井道作业的防护直接关乎到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井道防护包括井道口防护、施工作业平台防护和底坑防护。

1.2.1 井道口防护

电梯无架安装过程中井道内部处于悬空状态,一旦碎石或杂物从层门井道口掉入井道内会产生很大的速度,极有可能砸到安装人员或电梯部件,从而对人身和设备安全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在安装人员进场前就必须做好井道口防护。

对于无架安装的井道口,要求封闭所有开口,包括电梯的外召预留孔洞。在现有的井道口防护方式中,用护栏加建筑防护网是现在大多数安装单位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比较节省成本且固定方式比较简单,护栏必须牢牢固定在井道口不能移动。

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规范》(JGJ 80—2011)4.2.2项,高度不得小于1.5 m,且底部设置至少高出地面20 cm的踢脚板,建筑防护网将整个井道口封闭,并且分别在每个防护网两侧的上、中、下部位用高强度铁钉或膨胀螺栓的方式固定,并张贴“井道施工,请勿靠近”等类似警示标语。井道口外召孔洞较小,其防护方式可参照机房预留孔洞,用板材加高强度铁钉或螺栓固定,保证外召四周完全封闭。

1.2.2 施工作业平台防护

施工平台是安装人员的作业地点,电梯绝大部分的机械工作都在施工作业平台完成,故对平台的防护直接关系到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无架施工的平台由轿厢、轿顶、头顶防护3个部分组成,一般这3个部分由钢管或方管以及扣件连接在一起。

(1)轿厢平台用于摆放电梯导轨、层门组件等,为了防止轿厢不被这些部件刮擦和保证轿厢内的整洁,应在轿厢地面铺上一定强度的木板,并且装设三面栏杆防止部件掉落。

(2)轿顶平台是安装人员站立作业的位置,有踏空、高处坠落的危险,所以在轿顶平台的站立空间应全部铺满木板,并且设置三面栏杆用于悬挂安全带。同时,安装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用电钻打击井道壁,难免会产生一些碎石垃圾,为了防止这些垃圾以及轿顶的安装工具和电梯支架等部件掉落,应在木板底部的三面设立至少10 cm以上的踢脚板。另外,对于反绳轮在轿顶的电梯,安装人员有可能与钢丝绳发生刮擦甚至被其卷入,所以钢丝绳需用塑料管或硬纸皮等一定硬度的材质围封并固定。

(3)头顶防护位于施工平台的最顶部,即使在机房、井道口保护失效的情况下,头顶防护也能作为最后一道防护,所以做好头顶防护是安装工作前的重中之重。头顶防护的要求是防护木板的厚度要在15 mm以上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并且与钢管牢牢固定,在其正上方的投影不能看到在轿顶的安装人员,只允许留钢丝绳穿过的尺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禁在头顶防护上站人。

1.2.3 底坑防护

底坑位于井道的最底部,是电梯缓冲器、限速器张紧轮等部件安装的部位。在电梯安装前期,部分安装人员也会将电梯导轨放置在底坑以节省搬运工作量。底坑的安全开关有急停、极限、张紧轮等开关,对于液压缓冲器,对重和轿厢缓冲器都各有一个安全开关,若任意一个开关失效,电梯均不能运行。对绝大多数井道底坑而言,最大的安全隐患莫过于底坑积水,其后果会使安全开关短路,严重时可能造成触电事故,所以安装人员应在井道移交之前,让总承包单位做好底坑防水措施,同时为了防止暴雨天地下室进水,必须在电梯底部端站井道口做好20 cm以上的防水挡,如果条件允许,可在电梯底坑井道口前做好排水措施。

2 施工关键节点

电梯无架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关键节点,这些节点是事故频发的阶段。对于电梯无架安装而言,安装人员容易发生从高处坠落或出现被物体打击的事故,通过对历年发生的这两类事故调查发现,安装人员在对重安装和电梯相关部件的施工节点上出现这两大类事故的概率最高。

2.1 对重安装节点

电梯无架安装在对重安装上一直是危险性极高的环节,其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在安装对重时,井道悬空,安装人员需要在井道顶层完成搭架、吊装对重、增加对重块以及放钢丝绳等工作,安装人员会存在从高处坠落以及对重框掉落的危险。

二是当轿厢侧导轨安装与对重侧接近时,如果没有处理好两侧距离,轿厢与对重容易发生碰撞,造成设备损失。所以,安装人员在安装对重时一定要从机房或者其他固定建筑物的地方拉一根强度较大的救命绳绑在身上(禁止在井道脚手架上挂安全带),吊拉对重框时要检查吊点是否能够承受对重框的重量以及葫芦吊装链是否完好,增减对重块时,除非必要情况,否则不要进入井道作业,并且在对重块放好后应用压板或者钢丝绳将其固定,防止掉落。

除此之外,在动慢车前必须在对重框上安装导向钢丝绳,这样可以保证对重按照导向钢丝绳的轨迹下落。当安装进度在轿厢侧接近对重时,若两侧存在碰撞风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安装人员也可以适当移动导向钢丝绳防止此情况发生,切不可爬至头顶保护上进行操作。

2.2 电梯相关部件安装节点

电梯在安装相关部件(如导轨、支架、层门组件等)节点时,其最危险的是进行交叉立体作业,交叉立体作业在任何工种都是禁止的,是发生高处坠落和坠物的源头。对于电梯工种而言,现场最普遍存在的交叉立体作业有以下几种:

(1)在同一个井道,电梯安装人员在井道内部施工,其他分包作业人员将井道口护栏移开并在井道口粉墙或者安装地砖等,这是在工地上经常发生的现象,由于作业前双方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双方均存在安全隐患,而这种情况的安全隐患在于,分包人员容易在井道口发生坠落事故,同时安装人员和分包人员之间都会存在高处坠物造成人员被砸伤的风险。

(2)在两个或者多个通井的井道内同时对多台电梯进行安装时,由于无法保证每台电梯施工进度的一致性,相邻的井道安装作业平台高度不一,有可能上方的安装平台会在电钻冲击井道壁时产生碎石、工具掉落,砸到在下方相邻井道的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3)同一井道内,安装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在施工平台井道的上部进行导轨支架等机械部分的安装,同时在底坑进行搬运导轨或安装缓冲器等作业,这是安装人员为了赶进度比较常见的一种交叉立体施工现象,这种情况会使井道上方的碎石下落砸伤下方作业人员。因此,在电梯前期安装至相关部件节点时,必须要意识到上述几种情况,禁止安装人员交叉立体作业,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并与其他分包作业人员有效沟通,规划好电梯安装周期,在每次作业前应确认电梯防护栏是否被移动,作业时确保井道内是否有其他状况发生。

3 结语

电梯无架施工技术虽然工艺简单,安装灵活,但每年省内以及全国无架电梯安装事故发生率依旧很高。笔者从诸多事故中发现,一方面是安装班组自身的安全意识过低以及对无架安装工艺不熟悉,另一方面则是安全防护不规范以及对施工关键节点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本文阐述了电梯机房、井道、底坑存在的电梯部件安装隐患,对电梯无架安装的安全防护及相关施工关键节点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提高安装人员对电梯无架安装的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井道道口轿厢
关于电梯井道安全门常见问题探讨
电梯部分封闭井道的检验探讨
高层建筑电梯井道烟囱效应形成分析及解决措施
利用站内联锁条件的几种特殊道口处理方案
轿厢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研制及应用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列车接近道口通知电路的改进处理
地铁出地面电梯井道选型分析及防水、散热优化设计
电梯轿厢报警装置失效如何处理
一种轿厢在门区意外移动的有效制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