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安全及管理措施研究
2020-02-20叶萍
叶萍
(山西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总站,山西太原 030013)
0 引言
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比较关心的问题,在建筑的发展中,只有安全生产,才能保证建筑生产顺利进行,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还可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节约生产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行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安全隐患的出现,社会对建筑安全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同时,我国建筑行业在施工中还存在部分隐患,部分施工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本文从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出发,最后提出提高安全管理的措施。
1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比较庞大,其施工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方式、技术应用以及建筑材料等。工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每一环节都关系着建筑的质量,其安全问题也就比较多。进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保证建筑能够顺利竣工,保证各个环节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可以让所有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安全问题,在施工作业中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同时严格遵守施工条例,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不仅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还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1]。
另外,加强安全管理,可以保证施工人员以及建筑周边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以往的施工中,部分单位没有做好施工环境的安全工作,没有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或者施工人员在作业中出现了违规操作,比如没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出现了一些违背安全的事情发生,而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隐患的发生。另外,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占地面积比较大,对周边的行人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能会影响到行人的安危,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所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保证建筑顺利完成的基础。
2 目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施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
在具体的工作中,大部分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部分单位缺乏施工管理措施,没有形成相应的安全施工管理办法。在管理中比较混乱,对安全问题没有进行落实。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负责人要求比较低,相关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比较散漫,没有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进行管理,对安全问题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部分项目经理在管理中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管理,导致施工过程缺乏安全性。另外,缺乏监管,监管部门对安全施工的标准还没有充分了解,缺乏责任意识,对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没有预见性[2]。
2.2 安全管理不规范
随着建筑市场的变化,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在安全管理中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企业已经提高了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引进了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强了安全管理。不过仍然有单位没有重视安全管理,在管理中缺乏安全设备。在大型建筑中,一般都把工程分包成几个小工程进行施工的。这些小型企业还没有建立安全措施,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3]。同时,大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对施工作业进行真正的管理,派遣的管理人员安全知识不足,专业性不高,导致在管理中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安全管理方面,只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安全责任问题才能落到实处,但这种管理模式没有发挥应急方案的作用,给工程埋下了隐患。
2.3 施工人员素质低下
施工人员的素质对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就业结构不断变化,在建筑施工中很多员工都是农民人员。农民工数量比较庞大,工作待遇不高,在建筑中施工队伍一般都是临时人员。这些人员对我国建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繁荣,在建筑中发挥的价值越来越大。不过,目前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他们在施工中缺乏一些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部分人员在施工中违规操作,没有按照工序进行作业。在实际的施工中,因施工人员违规操作引发的意外有很多,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单位没有对其进行培训,他们对基本的安全知识还不了解。同时,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培训效果不明显,有时单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其进行培训,但是效果不理想。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建筑安全立法
因建筑工程存在很多的利益主体,管理困难,各个环节违法的操作比较多,违法分包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也是引发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类现象,政府必须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打击,对建筑中各种违法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相关单位要按照安全的标准进行操作。在完善立法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体系,对没有按照安全标准进行操作的行为要严格处罚,把一线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在工作时间方面,要有具体的规定,避免施工人员疲劳工作,在安全措施方面,必须要引进相关的安全设备,防止一些隐性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完善立法,把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为建筑施工所有人员都提供安全保障。
3.2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缺乏也是导致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企业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全体员工都把安全问题熟记于心。在安全教育方面,既要对施工人员普及安全知识,还要对安全负责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的人员都树立起安全责任意识。在安全教育方式上,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进行教育,也可以举办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奖励的形式让员工了解一些基本的施工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避免一些安全隐患。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建筑现场事故对所有人员进行教育,让安全警钟长鸣在员工心中。加强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员工在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能督促他们安全生产[5]。
3.3 提高施工技术质量
在施工中,如果施工技术先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可以说高超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人员的伤亡,提高生产的效率。在具体的施工中,要结合施工环境,仔细考察施工地区的自热环境和人文环境,技术人员必须要结合项目的设计图纸进行操作,遇到施工难题要及时上报,不能按照图纸生搬硬套。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引进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完善生产设备,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器要及时维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良好的施工技术是决定生产环境安全的重要方面,工作人员要学习新型的操作技术,并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技术要点,保障工程的进度与质量[6]。
3.4 加强施工现场监督
监管部门在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依照法律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数量。一方面,监督人员要对施工中涉及的材料与设备进行监督,保证建筑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对材料的码放要进行检查,保证材料与设备在安全的状态下工作。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把安全问题始终放在工作的重心。安全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巡查,对于重点施工环节要加大检查力度,在作业中要设置安全指示牌,提醒工作人员要注意安全。同时还要制定应急预案,对不同的事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我国建筑近几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很多城市出现了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更加复杂,一定要做好现场管理,把安全问题严格落实。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安全问题一直没有杜绝。随着建筑数量的增加,提高建筑生产的安全性非常有必要。所以,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安全,把安全问题始终摆在第一位,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还要加强监督,对一切违反安全的生产活动都要进行惩罚,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