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民居建筑保护和修缮方法探讨
2020-02-20宋艳丽
宋艳丽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1 桂北民居分布和格局
桂北地区是多民族共生和发展的区域,在这里瑶、壮、汉等民族通过碰撞和融合形成独特的区域文化。在村落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在这个区域是文化景观的一种存在,也是自然和人文要素综合作用的区域。民居的分布是一种穿越古今的聚落形态,建筑式样、装饰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非常独立。
2 桂北民居建筑特点和修缮要求
2.1 建筑特点
该区域建筑空间设计多数是地居室的民居,三间堂民居一般是三间平列的房屋构成。民居一般为两层,底层为厅堂,根据空间为单间,或者是分割为两个小空间,通过架设木梯上二楼。在心间和次间都运用承重墙承重。房屋建筑为内部框架结构。天井式民居是矩形天井为中心,中轴对称,前堂后寝,左右厢房模式。堂屋主要是主人供奉先祖,接待客人等场所。长辈居住的是堂屋左右厢房。经济宽松的家族形成多进式天井,通过侧门和巷道等形成分割。从区域性的建筑看,具体的建筑特点和规模,与区域性的地形环境及家庭经济条件等都具有紧密性的联系。比如多进式天井结构分布在朗山村和笔山村等平地丘陵村庄,分布得比较广泛。
2.2 修缮要求
桂北民居保护和修缮重点是对于原貌的恢复、功能的完善,以及安全性加固等。对基本没有被破坏,以及破坏不严重的进行传承式保护。在进行传承式的保护中,重点是进行建筑划分和建筑纹样等方面的保护。对于破坏严重以及典型性的民居进行修缮,重点是在外貌方面恢复原貌,进行清洗、油漆和管理。在主体结构方面主要是进行加工,在加固的过程中重点是运用传统性的建筑要求,以及建筑的模式。在内部方面进行空间的改造提升,在功能方面进行完备和充实,重点是体现新的修缮要求,满足在经济价值方面的需求,在修缮中凸显加固和功能性的融入。
3 桂北民居保护和修缮现状
3.1 空间改造缺乏
传统村落本身就是对文化景观的抽象概括,在文化和自然的结合及作用过程中,展示的是区域性的文化,村落本身就是文化景观的一种存在形式。在目前的保护和修缮过程中,对于空间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空间传承的角度,对于一些损毁的区域进行空间修复。但是桂北传统民居项目在空间方面比较狭小,在空间格局分布,以及空间的高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空间功能塑造,以及空间环境改造方面不足。空间改造是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展示的重要内容,空间改造提升势在必行,是实现分布、空间性质和建筑造型等方面表达的必然环节。
3.2 造型的保护不够
广西桂林东南部九甲地区,具有三湾、六堡、九寨,在民族分布方面以九寨作为统一性的称谓。目前该区域有13个行政村。村落环境和建筑分明,形成独特的九甲建筑造型风格。随着区域性的发展,该区域整体村落在分布方面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巷道作为骨架,顺应高线的自由排列组合也已经改变。区域性的地形和地貌是形成村落分布的重要地理环境基础,但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整体错落布局发生改变。在建筑外形方面主要是因为时间的积累,以及在村落的变革的程中,传统民居建筑被损坏,或者是被改造等。村落布局、建筑样式和装饰,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发生改变,传统建筑造型存在的基础已经改变。
3.3 抽象重塑不足
桂北山区民居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完整保存,同时能够形成持续性保存的建筑已经不多。在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以保护为主,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发挥功能效应。所以说在进行空间和造型保护的基础上需要抽象重塑,主要是在功能方面进行迭代,以及赋予其实际应用方面的全新价值和内涵。在抽象重塑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划,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资金、设计和整体规划上的难题。
3.4 功能满足欠缺
桂北民居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尤其是在桂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性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的情况下,桂北民居保护和改造必须赋予其全新的功能,也就是在居住和办公功能开发和满足的基础上,需要在旅游功能方面进行开发。比如在民宿开发,以及在传统展示方面需要全面结合,但是从目前的保护和修缮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很多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
4 桂北民居保护和修缮方法
4.1 空间的改造提升
空间优化方面主要是按照功能的要求,根据保护和修缮的情况进行空间塑造。比如在兰家老宅的修缮中,就是从功能定位角度提出空间改造和提升的路径。在进行空间的扩大方面运用三种方法,对于建筑中非承重部分,进行切割和打通,目的是可以扩大空间,满足展览和村民聚集等功能。在空间的改造和提升过程中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尽量在原貌方面进行保留,这是在桂北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基本原则,也是在满足功能要求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在空间的扩大方面主要是运用部分抬高屋顶的方式,整体外观能够得到保持,但是空间范围可以进行部分的扩大。在一些狭小的空间方面可以进行合并整合,通过对于连廊等部分的连接,形成符合当地技术要求的设计和构思。在进行空间的改造中,保留传统,局部提升。
4.2 造型的保护优化
在进行传统结构保护方面,主要是从传承符号构建清理、修补和重塑方面完成。因为传统的典型构造需要具有一定的背景和要求,在进行方案确定中,实现一定的筛选和评估。兰家老宅有一些标语,在维修中需要刷掉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标语,这些标语虽然也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留下的,但是从桂北建筑整体性的风格,或者说是传统性的遗留方面等格格不入,所以需要去除。在内部墙壁的雕花、砖痕、木质构建等,考虑施工和造价的因素,将相对完好的木梁、木楼板和墙面等进行清洗。对于传统符号尽量保留,对屋顶和窗扇等部分采取修补措施,这样可以对典型的符号形成修补,凸显建筑传统风貌。
4.3 抽象重塑更新
在进行抽象性重新塑造中,主要是对传统构建损坏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村落典型的传统构建元素进行重新塑造,目的是可以满足整体性区域文化元素的保留和传承。通过分析,在整体修缮策略方面以清洁和修补为主,墙面进行清洗,展示砖木结构和木结构的肌理。屋顶和窗户等运用修补策略,在充分的体现加固功能下,提高室内环境品质。在内墙改造和多功能的满足中,融合进入现代元素,尤其是对于局部损坏严重的区域,形成现代和传统结合的改造风格。在进行改造中,需要根据功能的需要,以及在改造中进行充分分析,尤其是在现代建筑技术的使用中,需要形成充分性论证。比如兰家老宅计划改造为结合展览、培训、集会和学习为一体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对于村落文化进行展示,突出对发展成果等进行展出,体现的是综合性建筑功能。原来的建筑面积比较小,多种功能安排空间缺乏,在空间的改造中引入大空间改造和修缮的方法,目的是实现在建筑多功能方面的凸显。
4.4 功能的完备充实
在采光改造中,选择玻璃瓦改装模式,在进行立面的处理中,综合性考量外部形态和采光的要求,舍弃开天窗的设计,避免大面积的增加费用,选择增大开窗面等策略。在开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建筑功能等,以及在建筑外形方面进行充分的考量,重点是不破坏整体性的外形。在通风功能的改造中,尽量保持原貌下,舍弃增加开窗数量的策略。选择对建筑进行最小量的改造,增设可以开启窗户的策略,满足在建筑方面的通风要求。在进行地面潮湿的改造中,通过硬化地面的方式进行改造,选择该区域特色性的材料结合水泥,形成在地面方面的重塑,重点是可以起到防潮湿作用。在进行区域的聚会和展示功能满足方面主要是引入可移动家具,满足展示和聚会的功能。在现代化的设备引入中,需要考量建筑空间以及考量区域性的建筑风格,这对于功能的完备和充实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5 结论
桂北山区民居具有典型的民族和区域个性。但是随着现代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大量传统建筑被拆除,这种背景下,本次从兰家老宅改造成展示和集会空间的案例出发,提出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修缮的要求,从空间的改造提升,造型的保护优化和功能的完备充实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