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2020-02-20李海义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9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美丽景观

李海义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0 引言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各项文件的出台,国内各个地区都开始进一步推动建设“五个100工程”。在这之中探索“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便成为各个地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在实际进行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往往要具体依照相应的乡村景观类型,依照相应的规划设计原则,采取相应的设计建议。然而受乡村经济、技术、居民观念等原因的影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推进困难重重,因此重点对其规划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探究科学的设计策略就是当前必须重点解决的一项问题。

1 美丽乡村和乡村景观规划概述

1.1 美丽乡村

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初级阶段,整体发展较为缓慢,一般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间;②发展阶段,指改革开放之后直到20世纪末,整体发展较为平稳,城乡建设面貌上区别比较大;③加速阶段,即在21世纪城市发展渐趋饱和之后乡村发展渐渐成为重点。

美丽乡村并非单指农村外观的美丽性,还包含乡村社会、乡村生态以及乡村景观三项内容。其中乡村社会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改善农户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乡村文化和居民关系;乡村生态则是在景观规划的基础上对乡村垃圾、水源污染等加强管理,保持村容整洁;乡村景观则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并对休闲娱乐、文化营造等进行合理规划[1]。

从乡村景观角度来说,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有效通过区位优势,展现特色的乡村景观,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大力保护。从社会角度来说,美丽乡村可以有效调整乡村的产业结构,给农户物质条件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农民需求来说,美丽乡村可以丰富百姓生活,增加经济收入。

1.2 乡村景观设计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内容,需要设计人员能够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和法则,采取最佳景观应用的基本方式,在整合调节经济、自然和文化基本关系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景观建设能够实现稳定发展,进而营造一个宜居、舒适且美观的生活环境[2]。

2 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2.1 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技实现人类和自然的有机融合,打造一个相对健康、生态、适合居住、优美的乡村环境。在这之中生态环境能够给人们提供阳光、空气、食物等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因此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使人类的生命得以有效延续。对此在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当遵循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2.2 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乡村环境都会在时间的推移下不断产生变化,但因为乡村受到文化、技术、经济以及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其关于偏重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利用,例如围湖造田、森林砍伐、坡地开荒等都会乡村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伤害,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开展景观规划设计就必须遵循基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完全善待乡村资源和环境,最终实现合理规划。

2.3 注重乡村特色

通常地方特色主要包含民族风情、地貌特征、当地历史文化等,这些对乡村发展而言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优势资源[3]。所以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充分结合地方特色,不但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还要能够完全展示出来。

3 乡村景观构成要素

3.1 聚落性景观

在乡村,聚落性景观通常包含生活环境及建筑环境两个重要方面,这是整个乡村当中最基础的景观之一,整体保存程度比较好,同时还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整体观赏性比较强。在这之中乡村建筑景观能够展现出长期以来乡村的特色,比如安徽省黟县宏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徽派建筑特色村落,整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乡村生活环境一般是指庭院、街道和活动空间等,例如广场、公园等,和乡村民众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给其带来极为直观的使用感受和视觉感受。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就应当将原始乡村的形态保留下来,重点针对文化设施和村庄聚落风貌进行详细设计。

3.2 生态性景观

生态性景观通常包含植物、河流、自然保护区等内容,属于不可再生景观的范畴,在实际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保护为主,设计为辅。对于植物而言,其中的生态防护林、森林绿地、大面积植物等都要进行保护,并对其实施统一设计和规划,使其能够和乡村环境相适应。对于河流而言,要在合理的设计规划下,营造优质的水文景观。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说,由于其本身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减少人为活动给其带来破坏。

3.3 生产性景观

生产性景观通常是指乡村生产景象以及农作物生产的景观。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当中,所有农田都能够成为一种板块,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其基本类型、大小、形状、数目、格局以及外貌等方面着手,必须在保证基本生态价值的同时保持外观的美感度。

4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4.1 注重村庄肌理,保证聚落格局的温馨性

在历史地理学理论中,所有乡村发展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迁移和环境演进,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之后,所有村落都形成极为独特的生命肌理。为了能够营造出一个温馨怡人的生活环境,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尊重传统村庄肌理,确保聚落格局的温馨性,从而使乡村村落间的联系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实现人和人之间情感的充分沟通。此外,在娱乐区域和休息区域当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各环节的联系,便于人们休息、生产和娱乐。在对其原有形态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可以保护原始乡村形态的景观素材、空间肌理以及元素等,达到强化乡村和谐感的目的。

4.2 大力发扬乡村特色

在乡村当中其主要特色主要包含民俗传统、历史遗留文化等,这些之于村民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实际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当将其当地的特色展现出来,全面开发景观资源隐藏的价值,通过联系本地区的传统历史风情,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融入有关元素,充分展现地域特征和民俗文化,使乡村特点能够展现给所有人。例如可以运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植被、石材或者风俗小品等打造出来极具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带动旅游业增长的过程中促进经济发展。

4.3 建立适宜的乡村生活空间

在乡村当中街道就如大地的纹理一般,使乡村空间完全被编织起来,形成极具特色的乡村空间。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半径,就拿步行作为基本参考,科学的公共服务设施需要达到15min之内能够到达,且其半径大约为900m。适合的人际交往距离需要在10min之内能够达到,如果将人的步行速度设定为1m/s,人际交往的半径一般必须控制在600m之内。这一点就充分反映乡村建设用地不能盲目扩张或蔓延,否则无法打造出尺度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4.4 注重植物景观规划搭配

从当前农村的实际发展需求角度出发,初步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系统,但依然缺乏整体规划的绿化系统,很大一部分村庄甚至砍去原先的大树,栽种很多非乡土的植物,不但增加养护成本,还出现有树无荫的问题。因此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最好优先乡土植物,并在合理的规划之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致。比如可以通过粗狂的特点,建立充满野趣的景观;或者通过四季中植物不同的色彩转变,设计出具有丰富层次性的景观。在空间设计方面还可以运用各类植物树冠其原生态形状组合成各种线条,消除村庄建设本身表现出来的单调性。

4.5 大力规划生产景观

①重点选择较大的空间区域实施统筹规划,并结合生态学理论的相关知识去设计农田景观,和当前存在的资源内容完美结合,从而在不影响基本生产力的同时,强化景观的观赏水平;②直接依照传统农业情况适当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综合当前农业资源发展情况和周围城镇人群的需求,联系自然生态环境,对观光农业进行科学布局和有效规划,以此在达到优化景观内容的同时增加农户收入;③加强型乡村照明规划。乡村环境本身十分宁静,在这之中重点设计照明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烘托景观效果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确定路灯造型,同时根据乡村环境合理布局,使路灯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一起,进而在改善乡村夜晚一片漆黑的基础上,使乡村夜晚变得更加美丽。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美丽乡村建设理论的深入实施之下,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此这就需要其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合理规划设计自身景观,建设出更好的乡村风景,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区域当中村民的生活水平。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区域特色,全面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等因素,由此在美化景观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以此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美丽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