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建筑设计分析
2020-02-20李雪菲
李雪菲
(山东高速资源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0 前言
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其中,建筑产业尤其是建筑业的发展,对社会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推动作用。然而,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显现,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就对节能环保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绿色节能技术施工。因此本文就以节能技术为基础,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促进我国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原则分析
为了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思想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并能发挥其应有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作用,相关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几个应用原则:①降低能耗原则,该原则主要是指,相关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时,必须保证每一项施工所消耗的能量较低,尽可能控制能耗。并从长期角度分析资源消耗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正确且有效地认识到节能消耗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该原则的核心意义在于:保证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避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该原则是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中应用设计理念必须遵循的意图原则,同时该原则也是绿色设计施工理念应用的核心原则,之所以出现绿色建筑原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人们希望能从建筑施工方面着手,开展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②建筑的低能耗原则,该原则主要是指从建筑的功能方面着手,提高建筑的节能性,使建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保证居民能够正常的生活。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分析
2.1 建筑规划绿色设计理念及设计分析
建筑规划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该项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整个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而影响绿色建筑的功能发挥,因此,绿色建筑设计者在实际实施建筑规划绿色设计理念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该项设计理念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升建筑物的节能与环保性,首先,就必须准确、有效地分析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信息、气候条件信息和建筑工程布局要求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资源配置工作相结合,保证各项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避免出现浪费问题;其次,必须从建筑基础层面上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进行运用,尽量减少建设项目用地,确保土地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这既能有效实现绿色建筑建设,又有利于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状况。
2.2 建筑平面绿色设计理念及设计分析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平面设计工作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有效地实现建筑平面的绿色设计,不仅能大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质量,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为了保证建筑平面绿色设计思想能在绿色建筑的施工方案设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①在实际的外墙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选择具有保湿功能的材料;②在建筑照明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照明设备的节能性,尽可能设计出与LED节能灯相匹配的照明辅助基础设施。通过设计接水管路结构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使绿色建筑能充分利用生活污水和雨水灌溉绿化带,从而保证各种水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节水能力。
2.3 门窗采暖结构绿色设计理念及设计分析
在门窗、采暖结构设计中有效提高节能环保性是绿色建筑设计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相关绿色建筑设计者在实践中运用绿色建筑设计思想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控制门窗与墙面的合理面积比例,控制其传热系数及密封性,是绿色建筑中节能的关键建设项目。门、窗的选择应根据相关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选择。对于门窗的抗风压性、空气流通度、热阻值等均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安装时应注意框角垂直度。窗框和墙之间的空隙采用聚氨酯泡沫型材料填充,并用密封胶进行牢固粘结,使其表面达到光滑无痕。
2.4 通风条件设计
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能显著提高住宅室内环境质量,提高热舒适度,对节约能源、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认为,影响住宅建筑自然通风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建筑主体通透性、朝向、高层空间热压拉风、外窗可开启面积比、建筑室内穿堂风道等。所以,为了体现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可以尝试关注以下几个问题:①在建筑室内空间中,合理设置门、窗的开启位置和大小,使室内形成良好的通风通道;②利用楼梯间、拔风井和中庭等垂直空间满足进风/排风高差要求,顶部设置开口,可以引热空气进入室内,满足通风要求;③在住宅建筑的大空间布局中,应充分考虑建筑围合关系和形态开口情况,改善气流流通状况,达到优化内外环境温度差的目的,给居住者带来良好的居住体验。
2.5 屋面的保温设计
屋顶保温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节能、保温、保温等多种因素。隔热层材料具有容量小、导热系数小、强度较高等特点,在铺设过程中综合运用正、反两种方法,对施工进行实时调节。做好防水层与屋面隔热板的铺设,创新应用屋面隔热技术。
2.6 可再生资源利用绿色设计理念及设计分析
可再生资源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节能环保型资源,该资源具有很强的可再生性,能有效地将该资源转化为人们生活所需的能源,不仅大大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而且大大提高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能力。所以,首先,绿色建筑的设计者必须首先在建筑物中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这种装置的有效应用,将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转换成电力,并向建筑物提供电力。建筑填土施工方案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以加气混凝土为主要施工原料,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绿色建筑排水系统设计中,必须将绿色建筑内的排水管与城市循环水管道相连接,保证建筑内的污水和建筑内的雨水能够进入城市循环水管道,从而保证雨水这一可再生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3 有关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阐述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能够融入社会、融入环境,推动我国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促使我国在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上给予制度上的支持,但这对于建筑产业的发展来说,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需要依靠评价方法的建立。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评价方法中,一般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框架法等方法。
3.1 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进行指标评价方法的确定
阐述和分析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时,需要合理、科学地确定评价指标。例如在园区绿化建设中,绿化率的高低就成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关键,绿化率在50%以上即可算得上是优秀,并能科学规范地将建筑施工中涉及的可再生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等方面,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指标加以规范,使之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3.2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需要依托于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
当设计绿色建筑时,需要综合分析其各项指标和数据,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能达到全方位的优化和节能的目的。就评估内容而言,要求专业人员能够从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入手,对企业技术进行效益提升。要对建筑节能设计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内容,其次要有专业人员能合理地选择评价方法,进而推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贯穿于整个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中,能够对评价方法的选择考虑到实际情况。就专家评审法而言,有必要采用德尔菲法、技术经济分析法、投资回收期法等专家评审法;对于综合评分法,则需要对它能依靠网络的作图法或AHP法进行具体的应用和分析。
3.3 需要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的评级进行不同环境的具体考量
现实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评估中,需要合理考虑各地区的影响因素。例如建筑的朝向和结构问题,建筑的保温构造问题等,都是影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评价的重要因素。四季和温度的影响,是推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案实施的关键,特别是在规划建筑节能设计时,更要从风向和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合理、规范地考虑建筑周围的建筑结构和结构变化,这样才能有效、持久地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这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通过研究表明,这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的节能减排性,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节能与环保性。为此,相关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研究上,准确把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措施,以确保色绿建筑设计理念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