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
2020-02-20白雪梅
白雪梅,朱 刚
(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建材分厂,新疆昌吉 831700)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施工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基本条件,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有效掌控施工材料质量。施工中水泥材料是非常常见的材料,在实际施工中其质量应该加以重视。水泥材料质量管理中核心内容是水泥检验,详细分析检验水泥材料,确定水泥的实际应用性能,保证水泥质量。但是目前水泥检验过程中还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从而无法保障水泥检验结果准确性,在这样条件下,如果将不符合规格的材料投入建设中,将会对建筑质量以及投入使用后的人身安全产生严重威胁。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影响水泥检验质量的因素,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以此保障建筑建设中应用质量较好的水泥材料。
1 水泥检验的重要性
在建筑材料中水泥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泥质量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应该重视检验水泥这一工作。但根据现阶段我国水泥检验工作情况可知,水泥检验制度相关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着,检验人员应该加大管控水泥检验工作的力度[1]。例如,不能够准确掌握水泥有关数据,使用的检测设备老旧、落后,没有规范的水泥加工过程以及检验水泥质量不合格等。以上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泥质量,这难以使建筑质量达到相应标准,甚至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在这样情况下,应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水泥检验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行严格把控;以此提升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并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建筑行业提供优质的水泥,以此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2 影响水泥检验的因素
2.1 环境因素
水泥属于水硬性的无机胶凝材料,呈粉状,在加水搅拌之后,与水和空气融合后将硬化。水泥在硬化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可以抵抗盐水及淡水的侵蚀,然而在制作水泥过程中,周边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泥质量,因此要求开展准确、可靠地检验水泥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水泥凝结过程中需融入大量水分,具有充足的水分才可以确保水泥达到饱满状态,检验人员也应保障水泥在应用前处于潮湿状态,保证水泥具有相应强度以及硬度。从而能够得知检验水泥的准确性和周边环境具有紧密联系,是影响水泥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温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泥凝结时间,温度越高,水泥凝结的时间也越短;在冬季和夏季,有着较为明显的温度变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泥抗折度,针对这一情况,检验人员严格需对实验温度进行调控。
2.2 检验设备因素
在检验水泥工作中需要使用专业设备,保证设备应用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有利于提高水泥质量,因此检验设备能够达到标准,这是对水泥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例如,测量水泥胶砂的成型振实台台盘时,设备会对重量精确度产生影响,不管是重量比标准值高,还是比标准值低,这都将影响水泥质量。除此之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振实台振幅偏差,较大振幅会产生较高强度,较小振幅会降低其强度[2]。在这样情况下,检验人员应该引入先进、科学的检验设备,应该定期维护、检查和校准检验设备,使设备操作流程更加规范,以此有效控制和管理水泥质量。
2.3 操作因素
检验人员选用的操作方式也将影响水泥质量。进行检验时因为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会使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当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很差时,将严重影响检验数据结果。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在水泥收货前检验人员需要进行水泥抽样验货,对水泥质量是否合格加以判断,开展检验工作时,通过水泥同编号的检验结果当做理论依据。检验人员在收货后应该在有关监管部门协同下进行检验,防止受水泥质量影响出现不必要纠纷,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泥质量水平。
2.4 检验人员因素
检验人员具备的素质修养和技术水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针对这一情况,需定期培训检验人员,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并且要培养检验人员综合素质,使检验人员承担自身检验工作责任。不仅如此,也应优化检验管理制度,保证检验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层应该检查有关人员的技能证件,需规范开展水泥检验工作,为我国培养业务技能高和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
3 影响水泥检验质量因素的具体改进措施
3.1 增强水泥检验操作的规范性
检验水泥过程中,需要全面管控水泥材料检验操作流程,有效管理水泥检验人员,提高水泥检验人员能力,以胜任检验工作,熟练掌握水泥检验设备的使用和检验各环节和各要点,以此来确保水泥检验效果。在这一基础上,在选择水泥检验人员时应严格把关,对有关人员能力以及资质进行把关。在试验检测工作开展前,应培训和教育水泥检验人员,使检验人员认识到检验水泥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使后期工作流程得到优化,确保水泥检验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3]。合理规划水泥检验操作流程,明确相应责任,是确保后续工作高效、规范开展的有效手段。
3.2 加强检验设备管理
在水泥检验过程中,针对水泥材料检验的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这种仪器设备方面的管理主要就是为了较好提升仪器设备的应用协调性和适宜性,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仪器设备的运行价值。结合水泥检验中相关仪器设备的应用进行分析,现场试验室需要及时淘汰落后的仪器设备,结合最新检验水泥标准要求,加大投入资金的力度,引入先进检验设备,以此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除此之外,应重视日常保养及维修水泥检验设备,确保水泥检验设备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使用前应详细进行核查,防止在检验环节应用存在异常的检验设备。
3.3 有效管控检验环境
为保证水泥检验的环境条件较为理想,应全面管理水泥检验试验室,管控检验环境方面需围绕各个方面要求详细把关。例如在检验水泥过程中严格控制用水温度,保证其在21±1℃,保证获得准确的水泥强度结果[4]。此外,也需严格控制水泥检测试验室湿度以及空气纯净度,从多个方面防止环境因素产生不良影响,实际试验检测操作前,需全面进行检测,结合相关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检验水泥的准确度。
4 准确开展水泥检验工作的策略
4.1 准确落实水泥采样工作
水泥采样工作主要是混合水以及水泥样品,并将其放置在仪器中,对温度等所需数据进行设置,这一过程中应保证数据准确性,以此确保顺利开展检验工作。因为检验水泥结果准确性会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影响,为保障水泥后期检测过程,应该加强水泥采样工作,具体有以下两步骤:①检验水泥样品,检验后保存一部分样品,有利于后期工作开展;②尽量选用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设备,以此提高检验水泥样品的质量,保证顺利完成后期操作。
4.2 控制水泥材料的碱含量
水泥不同的含碱量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混凝土,为保障工程质量,需有效控制水泥中的碱含量。水泥中碱含量会影响水泥抗裂性,碱含量不超过0.6%氧化钠,将会显著增加水泥抗裂性,水泥含碱量达到0%时,能够明显改善水泥抗裂能力,从而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应合理控制碱含量,尽可能减少应用具有较高碱含量的材料。尽管目前水泥生产中不会对水泥碱含量加以限制,但实际监测工程时,监测结果表明水泥的碱含量高,会使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这会使混凝土结构劣化。在生产和制造水泥时,控制水泥生产原料之中的含碱量。
4.3 合理使用熟料
科学控制熟料能够提高水泥质量以及使用性能。生产水泥过程中使用熟料,能够加强研制和开发低钙水泥熟料,运用硅酸二钙对低热硅酸盐水泥进行制造,以此减少消耗、废气排放以及水泥生产成本。煅烧熟料过程中烧成温度相较于硅酸盐水泥较低,控制温度在1350℃左右,可产生一些废气,例如二氧化碳等,在10%以内控制废气排放量[5]。除此之外,低热硅酸盐水泥的抗硫酸盐性能较高,耐磨性与低干缩性良好,建设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强度高以及耐久性强的环境要求,提高水泥质量。目前国家制备和应用高性能水泥是重要的研究及开发项目,有效研究高胶凝性、高钙水泥熟料体系,能够将水泥熟料的胶凝性加强,增强水泥性能。
5 结束语
水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其质量对于建筑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该重视检验水泥的工作。目前有许多因素会对水泥检验工作产生影响,无法确保获得准确检验结果,进而难以保证水泥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检验人员应该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落实检验相关规定,提升检验人员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此确保水泥质量达到使用标准,保证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后质量能够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