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2-20董芳菲

四川水泥 2020年1期
关键词:所学钢结构知识点

董芳菲

(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3)

0 引言

随着钢结构行业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钢结构课程传统教学与实际工程存在严重的脱节滞后,导致钢结构行业缺乏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阻碍了钢结构的发展步伐。为了适应社会对钢结构人才的需求,必须对钢结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1 钢结构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授课课时少

钢结构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到的设计计算内容较多。而课程授课课时较少,部分内容无法深入展开,计算案例讲解更为有限,更多的是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课下练习,而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做作业却往往无从下手,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仍是一知半解。

1.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较弱,学习过程中对教师依赖大,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复习巩固工作较难扎实落实,仅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且学生缺少前后联系、归纳总结的意识,难以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导致所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更难以做到灵活应用。

1.3 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更多面向的是混凝土结构工程,即便在钢结构课程中安排有参观实习,但课时有限,对学生来说也是走马观花,效果甚微,学生整体对钢结构缺少更直观的认识。实践教学不足,进一步加大了理论教学的难度,比如在教学中涉及到的钢结构连接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对于节点连接难以想象建立其空间模型。

1.4 教师工程实践经验较为薄弱

目前,高校的年轻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一毕业便走到了教师岗位,有着丰富的学习经历,而社会实践经历较弱,授课教师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必然存在注重理论分析,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只是一句口号。

1.5 教学内容相对于工程实践滞后

钢结构行业发展迅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型构件等不断涌现,而教材内容更新滞后,部分内容陈旧,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

2 教学内容改革

钢结构课程课时少,内容多的现状一时半会难以改变,针对这一问题,唯有从教学内容入手来解决。坚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1 突出重难点,优化教学内容

精讲重难点,着重把基本的、重要的、困难的知识点讲解清楚。钢结构课程与前修课程联系紧密,如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已涉及到的钢材力学性能,该部分内容可不讲或少讲。钢结构所采用的基于近似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在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中已重点讲解,且同样为混凝土结构课程的重点内容,该部分内容可对比混凝土结构简单讲授即可。

2.2 加强现行规范和工程实例教学

在教学中,应注重结合我国现行钢结构规范中的条文理解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既有了整体思路和工程概念,也加强了对规范条文的理解。同时,教学中应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将知识点项目化,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实际工程所需的技能和素质。

2.3 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

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将不断涌现出的新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

3 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引导的教育理念,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1 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学平台。内容包括教学课件、重难点知识视频、习题库及工程案例库等。对于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简单易学的知识点,学生通过线上资源自学完成即可,平台中可设置相应知识点测试环节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给重难点内容留出足够的教学空间。同时还有利于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教学环节。

3.2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导致学过的内容很容易遗忘,前后知识混淆不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点按教学思路一步步深入展开,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体系。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抓住学习主线,了解学习的层次和各部分知识的先后关联,既有助于复习记忆所学知识,又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

3.3 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适当增加现场和实验教学环节,并注重将工程实例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实现知识点项目化,以“项目作引导,任务为载体”组织项目实施。比如在进行钢结构构件截面设计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按照明确设计目标—分析实现目标的设计方法及步骤—实施完成任务—总结反馈的思路完成整个设计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将所学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并加以应用,有利于学生针对这类工程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前提是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经历,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和评价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应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老师能够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高校应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搭建师生实践能力提升平台。

3.4 注重过程性考核

传统钢结构课程以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而过程性考核有所欠缺。这会导致存在部分学生忽视过程学习,而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也能顺利通过考试的现象。同时,也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教师不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而做出改进,因而,应注重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可以包括学生线上自学、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参与及完成情况、章节测试等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更为客观的确定平时成绩,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4 结语

钢结构课程传统教学存在授课课时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实践教学不足、教师实践经验欠缺、教学内容滞后等诸多问题。为了培养适应钢结构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不断优化并更新教学内容,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所学钢结构知识点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非所学
非所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