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在软土中的技术应用及案例分析

2020-02-20赵连平

四川水泥 2020年1期
关键词:原位软土岩土

赵连平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建设项目也不断增多,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岩土工程实施的质量,首先要做的便是加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软土地基由于其不稳定性,很难满足岩土工程建设的需求,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勘察技术对软土地基的性质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要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改善软土地基的强度。

1 软土地基的特点

1.1 流变性

软土地基内含有一定的水分,且密度较低,从而软土地基的结构更是表现出了一定的松散性,当在软土地基上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后,软土地基的结构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与此同时软土地基内的水分就会出现集中现象或是分散现象,进一步就造成了软土地基的形变。

1.2 强度低

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对地基的承载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若是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则地基上方建筑物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针对软土地基来说就很难满足工程的要求,若是不采取措施来提升其承载能力,则会存在偌大的安全隐患[1]。

1.3 触变性

在外力的作用之下,软土地基的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会造成破坏,从而会进一步的呈现出不规则的软土强度,更有甚者还有出现软土滑动、软土沉降等问题。

1.4 高压缩性

在外力的作用下,软土地基内会压缩一定程度的水分和空间,这样会影响到软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随着不断的进行压缩,软土地基会进一步出现沉降,一旦出现此种情况,便很容易导致软土地基上方的建筑同时出现沉降,进而导致建筑物发生坍塌、倾斜,严重的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1.5 不均匀性

由于软土地基的组成成分很复杂,便导致了其不均匀的整体结构,在实际的施工中,软土地基不均匀的特点便进一步影响到了其的稳定性和承载性,也给岩土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 软土地基的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勘察软土地基能够全面掌握软土的力学性质、范围分布等情况,而有效的勘察技术更能够帮助技术人员执行相应的改善措施,来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实际勘察中,鼓励采用多种勘察技术共同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这样能够进一步保障勘察的稳定性。

2.1 钻探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钻探技术是最有效的勘察技术之一,此种技术能够准确勘察软土区域的分布情况、状态和厚度等,还能够详细的提供岩土工程区域的地下情况以及软土层的相关指标等,在勘察中,为了避免破坏到软土层,钻探技术一般采用干钻的手段进行,也为了避免在钻探取样的过程中对软土的结构造成破坏而无法准确的测试出软土的性质,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软土层的护壁。在软土取样的方面,可以采用静压法,这样能够保证取到软土样本的本质性[2]。

2.2 原位测试技术

我们都知道,软土地基是可流动性的,因此在采取钻探技术采集软土样本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力学指标发生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比如软土的特点、工程的等级等,随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软土原位测试[3]。

2.3 物理探测技术

在一些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当原位测试技术无法准确的勘察软土地基时,就可以采取物理探测技术了,将此种技术结合原位探测技术之后可以全面勘察软土地基。

2.4 土木试验

通过实施土工试验,能够准确的掌握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此类试验一般包括软土的力学性质试验、软土的化学性质试验和软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3 案例分析

贵州省某高速公路岩土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有300m左右的软土地基,路基右侧最大填高为20.5m,路基左侧最大填高为22.4m,为了避免软土地基对高速公路建设产生安全性隐患,因此需要采用勘察技术来有效勘察该软土地基的水质情况和地质情况,以此准确掌握软土地基的真实情况。

3.1 工程区域环境情况

软土地基主要位于洼地内,整体地貌、地形相对来说较为复杂。①采用钻探技术勘察了该软土地基的地质情况,发现该软土地基有约9.6m厚左右的碎石粉质粘土,有约6.5m后厚左右的粉质粘土。②采用物理探测技术进行了勘察,结果并没有发现该软土地基中存在地质断层,再结合钻探技术发现,这个地基的地下水主要是基岩裂隙水和覆盖松散空隙水,在枯水时期和丰水时期的水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地下水约为4.3m深。③采用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技术进行勘察之后,发现这个区域的粘土层和粉质粘土均有一定的可塑造性,且土层厚度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但是不难发现,这个软土地基下有较为稳定和完整的基岩,能够起到一定的持力作用[4]。

3.2 软土的分布范围

根据勘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软土主要分布在地势比较低的区域,比如在工程路基的填筑侧边。

3.3 软土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影响

分析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土工试验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区域的软土地基是不符合岩土工程建设的要求的,若是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软土地基进行治理,则很有可能会发生滑移、沉降等情况。

3.4 软土地基的改善措施

为了保证彻底根除软土地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此次岩土工程中采取如下措施:使用素混凝土桩(长度:9m,直径:45cm)来改善软土地基的碎石垫层,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注意,先回填预压周边的杂土,随便便根据路基的中线向填方的两侧开始进行施工,并采用相同的高程在不同的分区中进行施工,但是需要注意,高程的误差应当在50cm之下,在施工的最后,在软土地基的桩顶区域垫上碎石垫层(50cm厚度即可),完成压实工作,在完成整个施工步骤之后,还需要进行最后的检查,当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超过了160KPa,则表明该区域符合了工程的承载要求[5]。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软土地基中采用有效的勘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并为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勘察人员自身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充分掌握各种勘察技术来面对突发情况,合理有效的对软土地基进行准确的勘察,以此促进岩土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原位软土岩土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研究
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