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整治下的乡村建设
——以城口沿河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2020-02-20郭钰珠

四川水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农村

郭钰珠 邓 宏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30)

1 人居环境创建

人居环境是个大概念 ,分不同层次。不同的层次人居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在快速发展的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乡村环境的治理,村庄村容的改造越来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多个学科都在乡村空间规划领域做出了相当可观的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六 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的乡村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都归功于各学科的研 究者不懈的努力。[1]

将城市与乡村纳入整个系统来研究,城乡统筹概念被 应用于乡村空间的规划当中,强调乡村空间的区域整体性;破解深度贫困问题,需要深度发力。要深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快路、水、电、讯、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破解瓶颈,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山里人走得出、山外人进得来、货能卖到山外、群众生活更便捷。要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提高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受益,分享更多红利。

2 乡村转型发展及空间重构

乡村转型发展及空间优化重组的理论框架 和方法体系尚待完善。城乡发展的相互统一月来月受到重视。乡村转型发展是农村 传统产业、就业方式、消费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的综合变化,乡村空间重构必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需从乡村地域系统的视角出发,以乡村地域系统的各种要素及其组成的结构为依托,综合分析 和建构乡村转型发展空间重构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拓展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社会等多维空间重 构机制及优化调控理论。

3 以城口沿河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3.1 现状分析

3.1.1 地理位置

城口县位于重庆东北部,地处渝川陕三省(市)交界处。南与重庆巫溪县、开州区、四川宣汉县毗邻,东北与陕西镇坪县、平利县、岚皋县、紫阳县接壤,西与四川万源市相连。同时,城口县属于大巴山南麓,是秦巴山区扶贫攻坚的核心地区。

沿河乡位于城口县西部,距县城约40公里,面积为111平方公里,公路与省道城(口)万(源)路连接。西侧与万源市接壤,周边分别为坪坝镇、庙坝镇、双河乡。乡辖红岩村、柏树村、文峰村、联坪村、迎红村、北坡村6个行政村35个社。

3.1.2 现状地形特征

片区处于大巴山核心腹地,呈明显的高山峡谷地形特征。最低海拔位于红岩下游,为480米左右,最高海拔位于迎红村的西北角山体(大梁上),为1760米左右,最大高差为1280米。

现状空间特征

片区内用地沿岔溪河向西,串联由四座高山分隔而成的三条长度为4.2公里、8.4公里和4.5公里峡谷。由于片区内均由高山、峡谷组成,因此呈现出的空间特征为局促、悠长、险峻、神秘及变化丰富等。

片区内现状有一部分村落、民居由于受到地缘关系的影响,为了方便农业生产劳作,村落以小聚落(甚至单栋民宅)形态,分散布局于用地比较平坦的山坡、山腰之上。该部分民居布局较为分散,且建筑大部分为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筑,建筑形式主要为土、木、石等结构,建筑质量较差,有一部分已经无人居住。[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农民与土地紧密生产关系的逐步解除,从上世纪90年代后,片区内农村住宅选址建设逐步从地缘影响向服务导向进行转变,从而产生大部分新建住宅呈现出向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便捷(学校、卫生院、村委会等)区域聚集现象。

3.1.3 道路交通条件

已通各村,但交通条件差,设施不完善沿河全乡主要依托现状乡道010与省道301连接,形成对外交通主要通道。片区内由乡道和村道两级道路组成。其中乡道北接301省道,南至迎红村,全长约13.6公里,宽度为6.5米左右。目前301省道至沿河集镇段为水泥路面,集镇至迎红段正在进行道路升级改造。区内村道全长28.2公里左右,宽度为3.5-4.0米左右,主要通往各个村社。村道路面除连接联坪村道路为水泥路面外,其他路段为土石路面。

片区内现状道路虽然已经通达各个村,但是还有部分居民小组未通达,同时,大部分道路为尽端式道路,不利于交通可达和应急需求。另外道路路面还有部分未硬化,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2]

3.1.4 现状问题

基于对片区现状的深度调研和解析,对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总结出现状以下问题:

(1)对外交通较差,通达条件一般,入户道路不畅。交通的条件影响城市经济发展。(2)公共配套较全,基础设施缺乏,环卫设施较差,整体质量较差。(3)院坝空间凌乱,厨厕环境欠佳,家畜圈棚无序。(4)山水环境优美,建筑风貌杂乱,乡村景观不佳。(5)文化特色不足,精神内涵缺失,地方乡愁难觅。

3.2 整治策略

契合沿河片区资源环境特征,在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的同时,结合片区内产业发展定位,通过特色化乡村环境建构,助推当地产业发展,助推农村扶贫攻坚。针对现状发展基础及条件,结合片区人居环境短板上突出问题轻重缓急,将沿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区建设总共分为近、中、远三期完成。

3.2.1 筑基础,补短板

到2018年底,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道路通畅程度、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农村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居民点庭院、厨、厕、水沟改造和路灯建设等乡村基本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初步形成安全、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

3.2.2 美村容,提品质

到2020年底,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环境提升建设:优化周边山、水、田园景观,打造生态宜居生态农村,实施片区内农房风貌改造,统一建筑整体风貌;改造路旁、水旁、宅旁、村旁绿化景观,提升村庄视觉环境,初步形成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中期目标。同时以提升村庄视觉效果和整体景观环境为目的,立足片区原生、原乡的空间特质,结合农村“五化”改造,通过改造、修缮、提升等措施,达到提升村容村貌,提升村庄品质的目标。打造山水田园的乡村美景,优化传统空间的空间格局,形成入口,中心,节点的景观序列。对路旁,水旁,宅旁,村旁进行绿化。统一传统建筑风格,色彩,细部特色,保存原乡风貌,让人记得住乡愁。环境景观建设,立足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同时,力求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助推地方乡村旅游发展

3.2.3 塑特色,助发展

到2022年底,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发展建设:结合片区资源特征和沿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地方特色的村庄入口、中心、节点景观;建设公共停车场、标示系统等产业服务设施,从而助推当地产业发展,达到振兴乡村战略远期目标。

3 .3 构建产业体系

3.3.1 生态白荚竹

以集中连片与零星种植相结合,实施生态白荚竹产业基地标准化、集约化分类经营,引导农户通过林地入股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重点建设迎红村1000亩白荚竹高产示范基地,依托市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力量,提高全乡白荚竹产量和质量。打造北坡村、联坪村2个100亩标准化白荚竹种植示范基地,推广竹资源标准化种植技术。实施竹林抚育工程和土地整治,配套建设竹林便道、蓄水池、引水管网等设施,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点6个。到2020年,发展白荚竹产业规模4万亩,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

3.3.2 高山食用菌+生态养殖

引进食用菌行业重点龙头企业,以花菇、水菇、小黑木耳、灰树菇为主要发展品种,改造提升现有食用菌制种基地和菌种培养房、接种室等产业源头设施,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种植试点示范基地3个,推广规模化制袋技术、精准化高效栽培技术、新型高效栽培设施、栽培管理与采摘技术等。利用白荚竹基地、核桃基地和生态林基地等套种食用菌,探索“林菌”经营模式。利用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培养料和菇蒂等,通过分解发酵作为肥料还田,改造提升竹林、经果林、粮食基地土壤质量,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到2020年,发展花菇130万袋、水菇200万袋、灰树菇100万袋、黑木耳5万椴,总产值达到10580万元。

结合生态白荚竹和高山食用菌等种植业的发展,适度发展城口山地鸡和中蜂等养殖业,推广“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种菌”等生态种养循环模式,以及“畜禽-园林地”直接消纳利用种养模式。提档升级红岩村1.5万羽城口山地鸡养殖棚舍,强化养殖基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污染治理和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到2020年,沿河乡城口山地鸡出栏量达到15万羽,中蜂养殖规模达到1500群,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

3.3.3 其他产业

结合沿河乡农户传统种植习俗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小杂粮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满足农户多样化发展诉求。到2020年沿河乡发展黄豆、红小豆、苦荞等小杂粮1500亩,中药材1550亩,核桃3000亩,总产值达到700万元

3.3.4 发展旅游

开发自然资源,主打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原乡文化,构件深度的观光体验之旅。同时做好周边的配套服务设施,为游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依托大巴山高山峡谷、清泉溪流、巴山竹林、陌上花海、原乡村乡美景开展旅游观光。体验水上漂流、户外拓展、草坪露营、革命艰辛、农家生活、田园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高山避暑,健康疗养。不仅仅给人美的体验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享受山间美景,自然科普,红色文化。

4 小结

乡村转型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需求,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乡村地域系统的要素重组、结构重构、功能优化理论和机制模式,增强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社会空间相互之间的关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升人居环境,解决农村环境差,贫穷落地的现状,在保护乡土文化的前提下精准扶贫,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