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2020-02-20黄匆诗
黄匆诗 陈 越
(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江苏无锡 214000)
0 引言
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大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民的出行需求日益旺盛,地铁可以缓解人们的出行压力和交通堵塞情况,为人们提供更多方便。地铁运营安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就要了解影响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这样就可以更高地解决问题,保证地铁正常运行。
1 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现状
地铁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铁的运量大,方便、快捷、环保,因此,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开展地铁运营时,需高度重视其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地铁运营安全水平比较高,管理措施相对完善。在各大地铁站中会安装视频进行监控,还有配套的门禁与报警等安全装置,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人民出行的安全系数。
1969年,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使用,这意味着我国地铁运营工作正式起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开通地铁的城市越来越多,由于地铁建设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因此就会在运营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地铁运营人才流失,队伍年轻化经验不足等。还有一些地铁项目投入后就立刻使用,或者一边施工,一边运营;追赶工期,缩短施工时间,安全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这样就会产生安全事故,增大安全运营的难度。目前,已有不少地铁项目在运营时发生安全事故,其所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为保证地铁安全运营,就要重视风险因素,将风险降到最低。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将安全事故降为零。
2 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因素
地铁虽然很便捷,但由于其空间比较封闭,每天要面临大量的人流量,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可以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地铁运营的目的是保证旅客安全,使其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在地铁运营工作中,要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了解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因素,可以对事故进行更好地预防。
2.1 人为因素
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由于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或者乘客没有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就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工作人员缺乏高水平应急处理能力,就会使得事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①乘客随身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安检人员漏检;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吸烟或打闹,就会产生事故隐患。②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设备设施故障,相关操作人员作业不规范,就可能会出现碰撞事故。③地铁站台、站厅出现人流超负荷,就会诱发因过度拥挤出现的踩踏事故。在上下班高峰期,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站内的秩序进行指引,还可能会导致乘客被挤下楼梯、电扶梯等客伤事件。
2.2 设备因素
地铁运营是由各类设备设施的支撑,但轨道、轨枕出现磨磨损过度、裂缝等问题,就会导致列车脱轨。供电设备存在老化,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出现断电,大量的电气设备就无法正常运行。特种设备安全装置故障,恰好使用人员未违章操作、设备故障产生安全事故,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就要定期对各类设备、设施加强安全检查与维保力度。
2.3 社会灾害
由于地铁站的客流量很大,人员非常密集,空间封闭,一旦出现社会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在地铁中的突发事故可预见很多,如爆炸、火灾、疫情等,这不仅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2.4 管理因素
由于地铁从业人员年轻化,管理经验有待提升,业务能力有限,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意识,就会在工作中粗心大意,不落实相应的职责和措施,导致各级管理人员履职履责不到位,相关巡检、检修工作质量不高。比如,管理人员对一线员工缺乏工作指导、监督,导致现场人员对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导致有安全隐患,长期缺漏引发事故。
3 地铁运营安全改进对策
要正视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性,根据影响其安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这样才能确保地铁继续发挥作用,成为造福人民的交通工具。
3.1 制定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
为保证地铁运营安全,就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①要根据交通部委及运营实际明确地铁安全运营管理要求。②结合各岗位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及“一岗双责”要求制定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③制定赏罚分明的措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提高安全意识,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制度完善后,就要保证每一项制度均得到落实,为地铁安全运营保驾护航。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地铁运营工作更加规范。要结合地铁运营实际情况设置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这样就可以保证地铁运营工作有严格的标准和依据。
3.2 提高地铁运营设备设施的质量
要提高地铁基础设施,完善硬件条件,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地铁安全运营水平。要加强对硬件设备、软件程序的检验和测试,了解其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确保其技术水平符合地铁运营的要求。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了解到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积极提升设备设施的维保力度,降低设备故障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3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在地铁运营工作中,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体系,这样就可以有效应对突发事故。要对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合理的评估后,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建立报警、响应和处理等一系列应急体系,使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突发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地铁安全运营应急预案,通过多方面求证、论证的方式确保应急预案更加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保证员工可以冷静面对、解决问题,要组织员工开展实战演练活动,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要完善地铁应急状况演练机制,确保应急演习常态化,使相关人员能够提高自身警觉意识。此外,还要提高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了解到地铁安全运营的意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安全教育与城市防灾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各个社区等潜在乘客之中。
3.4 完善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
由于地铁每天会面临庞大的人流量、复杂的设备设施及环境,因此,需要建设完善的风险辨识评估机制,明确辨识的方式方法,不错过每一个风险。要结合地铁运营的风险管控措施,及时观察地铁运营动态,找到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内整改解决。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管控,相关人员根据预警信息迅速举一反三排查隐患,解决隐患。此外,地铁站需要设置完善的安检设备,安检人员要通过专业的金属探测仪或安检机对乘客的包裹和乘客进行安检,不要留下安全检查的盲点,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4 结束语
总之,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所承担的职责重大,在充分发挥地铁优势的同时,还要加强地铁运营管理,保证地铁安全。现阶段,地铁运营中还存在许多风险,这就需要积极控制风险,减少隐患发生,方可使人民群众能够放心乘坐地铁,顺利到达目的地。地铁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从自我做起,有效规避风险,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不麻痹大意,使工作不留死角,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