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DC 24 V中间继电器动作性能研究
2020-02-20蒋小辉张进玉刘钺伟仲毅凯
蒋小辉,张进玉,刘钺伟,仲毅凯,赵 宠
(1.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机电系,湖北 宜昌 443002;2.三峡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0 引 言
随着控制技术的进步,各种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些设备执行机构的主要作用是驱动受控对象,通常以液压、气压和电磁式元件和机构为主。这些执行机构必须通过电磁式继电器实施其控制回路的启动与停止。电磁式DC 24 V中间继电器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继电器,由铁芯、复位装置、引脚、接触点以及衔铁组成[1]。它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额定参数、吸合时间、释放时间、整定参数(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值,大部分控制电器的动作电压值可以调节)、灵敏度(一般指继电器对信号的反应能力)、触头的接通和分断能力以及使用寿命。电磁式DC 24 V中间继电器吸合电压、线圈电阻等参数又对其动作性能具有较大影响。
1 电磁式直流中间继电器机构原理
电磁式DC 24 V中间继电器是电气控制系统中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类型众多的一种继电器。它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基本相同。就结构而言,电磁式DC 24 V中间继电器由感测和执行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感测部分将信号转换、放大和判断,驱动执行部分动作。
1.1 电磁机构
电磁式低压电器的感测元件是电磁机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带动触点动作,实现分合回路功能。电磁机构通常由线圈、铁心和衔铁组成[2]。图1为电磁式DC 24 V中间继电器结构。
图1 继电器电磁机构
1.2 触点系统
触点的作用是接通或分断电路,通常采用具有较低和较稳定的接触电阻的银质材料。它的氧化膜电阻率与纯银相似,可以避免触点表面氧化膜电阻率增加而造成接触不良。从动作状态上,它可分为动合触点与动断触点。从结构上,它可分为有桥式和指形两种。电磁式DC 24 V中间继电器大多采用桥式触点,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桥式触点结构
2 电磁式直流中间继电器动作原理
吸引线圈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电磁能[3]。串联线圈导线截面积大,匝数少,阻抗较小。并联线圈线截面积小,匝数多,阻抗较大。当线圈通过工作电流时产生足够的磁动势,从而在磁路中形成磁通,使衔铁获得足够的电磁力,克服反作用力而吸合。当线圈工作电流消失,磁路中磁通消失,电磁力消失,衔铁在弹簧力作用下返回。
3 线圈电磁吸力及其动作特性
电磁机构工作时,线圈得电产生电磁吸力作用于衔铁,并使衔铁产生机械位移;线圈失电,电磁力消失,衔铁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位。衔铁受到电磁吸力和弹簧反力。电磁吸力与线圈产生的磁场大小相关,反力与复位弹簧机械特性相关。当电磁吸力大于反力时,铁心吸合;反之,铁心释放。因此,电磁吸力是决定其能否可靠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
电磁吸力F为:
式中,B为气隙磁感应强度。
直流电磁机构的电磁吸力特性为[4]:
式中:I为线圈中通过的电流(A);N为线圈的匝数(匝);S为气隙截面积(m2);δ为气隙宽度(m);F为电磁吸力(N);μ为真空磁导率。从式(2)可以看出,对于固定线圈通以恒定直流电流时,其电磁力F仅与δ2成反比。
直流电磁机构吸力特性曲线,如图3的曲线1所示。曲线1斜率较大,由式(1)可知,衔铁气隙小,闭合前后吸力大,线圈电流连续,工作可靠,可用于运动频繁的场合。但是,吸引线圈失电时,磁动势急速减小为0,电磁机构的磁通发生相应的急剧变化,励磁线圈中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动势,此感应电动势一般是线圈额定励磁电压的10~20倍,易使线圈过压而烧坏。
图3 电磁吸力特性
4 继电器线圈电气特性
吸合时,随着继电器线圈上电压的升高,它的电流不断增加。当施加电压值大于吸合电压时,电磁线圈电磁吸力大于弹簧片的弹力,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此时由于衔铁动作而造成磁路中的空气间隙突然消失,使得线圈中电流突然下降。随着电压的继续升高,电流继续增加,逐渐达到一个确定值的水平,使弹簧的弹片进一步发生形变,从而使得衔铁和铁芯发生二次接触。释放时,施加在线圈上的电压逐渐减少,电流逐渐变小,使得电磁线圈电磁吸力小于弹簧片的弹力。此时,由于机械惯性,衔铁并没有开始运动,继续减小电流,衔铁释放。此时由于衔铁动作而造成磁路中突然形成空气间隙,使得线圈中电流突然上升。衔铁此时有被吸合的趋势,但是由于电流继续下降,电磁线圈电磁吸力依然小于弹簧片的弹力,衔铁释放完毕。线圈吸合及释放时电流变化,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吸合时线圈电流变化
图5 释放时线圈电流变化
5 结 论
当继电器吸引线圈失电时,励磁线圈中产生极大的感应电动势,导致线圈断电瞬间出现较大冲击电压,易烧坏线圈。为了防止发生这类故障,可在直流线圈中采用反并联二极管与限流电阻来消除这类危害。线圈断电时,剩磁产生吸力,使复位困难,继电器动作滞后。此时,可在衔铁上安装有一定厚度的非磁性材料或极靴,使衔铁快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