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关键词法在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19于红茹
王 宁,于红茹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专业课教师都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教学效率,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建设有效课堂。好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内容做支撑,教学形式富于逻辑性和趣味性也是必要的。
在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中,有大量的陈述性知识。如:认识病害、昆虫及杂草的种类及形态特征,这在专业学习中至关重要,防治病虫草害之前,正确的判断不仅影响到防治策略的制定,还会影响到指导用药。在国家的重大环保目标-2020年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压力下,双减方案-即减肥减药行动方案的执行,又对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类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以图式的形式呈现,需要消耗教师和学生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反复练习,才能加以认识和分辨,同时需要较多课余时间来反复记忆、不断再认和再现,才能真正融入个人的知识体系中。而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有些非常明显的特征,如知识点之间“有关联”、“无逻辑”,这样的专业知识不仅数量多,学习效果优劣也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直是专业课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对于图式类的知识,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语言描述的方法进行理论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优点。用时短,可以直达教学内容的核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这个方法效率很高。但随着生源情况的不断变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授课模式单一,吸引力下降
目前在校学生为00后,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电子产品已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知识的来源十分广泛,学习形式也多种多样,相比之下,传统授课模式过于单调呆板,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
(二)学习新知识,关注时间不够
对新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需要一定的关注时间。传统教学形式,由于缺少互动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时间不够,难以掌握新知识的关键信息。
二、5W的含义
5W是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5种基本要素。并按一定的结构顺序将他们排列,形成了“5W模式”。这5个W原意分别是 Who,What,Which,Whom 和 What Effect。每个要素都是成功的重要基础。顺序是要素之间的重要关联和方向引导,使知识体系的呈现更加富于秩序和条理化,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受此启发,在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也可以运用这个思路,设计专业 特 色 的 5W[2], 分 别 是 Who, When, Where,What,Which。如Who可指代某种生物,When指代季节或生育期等时间性词汇,Where指代生物的某一特定部位,What指代生物原生或次生的某类特征,Which指代可能的某种原因。运用这5个词把提取出来的关键知识点按照合理的秩序和逻辑重新联结,实际上是对关键性知识进行精炼的一个过程,教学过程全程学生都需参与,知识点是学生运用学习工具自己寻找到的,参与同时也是理解和记忆的过程。用个比喻来说,图式类知识是“矿山”,知识点就是“金矿”,5W关键词法是“铁锹”,5W关键词法的就是运用“铁锹”,把“矿山”里的“金矿”挖出来。
三、图式类表征知识的特点
现代知识观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主要以命题和图式两种形式表征。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昆虫和杂草类的形态特征就是可用图式进行表征的知识,此类知识用图形和照片可以很好地进行记录和表达,但使用语言则难以全面、直观地传达出知识点的特征,初学者通常不容易捕捉到关键信息。这类知识主要有以下特征:见图1。
图1 图式类表征知识的特点
(一)知识点之间无逻辑性关联
知识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性关系,并不是有A才有B,A和B是各自独立的2个表现。例如植物发生病害后,叶片畸形和黄化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不是因为畸形所以黄化,反过来也一样。又例如昆虫的后翅是膜质的,前翅可以是膜质的,也可以是皮革质的鞘翅,因昆虫种类不同而不同,它们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二)知识点的组合具有随机性
知识点不仅数量多,出现也有相当的随机性。可能出现A,也可能出现B,也可能出现A+B,是哪种情况有很大的随机性。例如叶片畸形和黄化,同一病害可能只是畸形,也可能只是黄化,或者畸形和黄化同时出现。对于这类情况,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学生才能掌握。
(三)量变与质变无关
知识点不仅有质的差别,还有量的变化。例如畸形和黄化两种特质,因为严重程度不同,表现出的数量级别差别可以很大,因而在视觉上,导致初学者会认为是不同的情况,因而出现误判。
(四)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并存
图式类知识中,关键的知识点和无效信息通常是同时呈现的,虽然它们之间有关联,这种联系却是松散无序的、没有逻辑关系的。此外,因生物个体天然性的差异化,不仅生物种类多,又因植物组织部位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实际上的情况要比以上的说明更加复杂,常常导致学生无法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知识点上。例如植物发生病害后,除了病害本身引起叶片畸形和黄化外,叶片本身可能就有独特的形状或色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厘清,以免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
四、图式类专业知识的秩序重建
(一)关键词的提炼
首先对图式类知识以关键词的方法进行解构。如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多变,各种表现形式以关键词形式进行提取和归纳总结,不同的词汇代表不同的植物病态表现。据不完全统计,仅植物病害症状部分涉及到的专业关键词汇就有100多个[2]。以下仅为变色部分涉及到的专业关键词汇。见表1。
表1 植物病害常见病状类型(变色部分)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使用专业性较强的关键词来进行图式类知识的教学。要求学生也必须掌握这套词汇表,才能正确理解教师教学语言的含义。
在使用关键词时,主要训练学生提取图像中与课程内容有关联的关键词,并与寄主植物、发病时期和部位等时间和位置信息进行组合,可以快速抓住图式类知识的主要内容,筛除无关或无效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二)专业知识的秩序重建
图2 5W的含义及在植物病害症状诊断时的应用
在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中,5W指代的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见图2。
例如,在植物病害诊断教学中5W指代的是:Who-寄主植物如茄子、辣椒,茄子又可继续细分为紫茄、绿茄;When-季节或生育期如苗期或者成株期,成株期又可继续细分为坐果期、成果期;Where-植物的某个特定部位如叶片或者果实,果实又可细分为果蒂、果肩,叶片又细分为叶尖、叶缘;What-畸形或者腐烂,腐烂又可细分为湿腐、干腐;Which-发病原因如真菌或者病毒,真菌又可继续细分为卵菌、担子菌等;之后将这些关键词与寄主植物种类、生育期、部位及病原物种类按照一定规则和顺序进行联结,就可把图片中传达出的知识用关键词精炼地提取出来,并准确地用语言进行表达。
图3 5W的含义及在害虫为害状识别时的应用
在学习昆虫知识的教学活动中,5W指代的对象则可以进行调整:Who指某种害虫,When指与时间相关的信息如虫态-成虫期或幼虫期,Where指昆虫为害植物的具体部位,What指植物被害后的表现,Which指为害的植物种类。5W并不是总要全部出现,可以根据情况部分使用。见图3。
五、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在掌握专业性比较强的前导性知识后,例如了解关键词与图形表象之间的联系后,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5W关键词法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了。
教师把若干图像交给学生,并设计一个任务,比如抢答、讨论、投票、做表格等混合形式的学习任务[4],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关键词对图像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炼,并根据5W的顺序,把图像中包含的知识点变成一句话来表达,如白菜在成株期,根部长了肿瘤,引起这种病害和症状的原因是根肿菌。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会主动运用解构的方法分析并寻找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对图式类知识的注意力,并延长关注时间,学生在做任务时有统一的方法可以遵循,知识点的排列有清晰的顺序,不易遗漏;任务的难度降低,完成的准确度提高,学习的成就感提升,会对继续深入学习增加信心[5]。
5W关键词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差别。见表2。
表2 传统教学与5W关键词法教学活动特点的比较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继续学习的方法,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专业知识是鱼,5W关键词法则是渔。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熟悉并运用5W关键词法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培养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知识记忆会更为深刻,也就达到了专业教学最终的目的,完成学-会学-学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