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诊断指标体系的建立
2020-02-19邹良栋王秀丽
邹良栋,王秀丽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保障途径[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的具体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的实施方案,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建立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诊断指标体系[2][3],适时判断、寻找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与提高提供依据,为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证[5]。
一、总体思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种实用性的人才培养必须以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以真实的工作或生产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要为上述工作的完成提供途径和方法[4]。因此,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诊断应该从制定依据、就业岗位、课程体系、项目体系和实践体系等方面展开。
二、指标建立(表1)
(一)制定依据
高职教育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了解、掌握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前提,企业调研是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步。社会在进步,行业在发展,既使是同一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企业调研必须常态化定时进行。本项诊断的目的就是确定调研报告是否真实,是否通过实实在在的行业、企业调研掌握了真实的就业岗位及相关要求,这是正确设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选定课程内容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诊断重点是调研报告和方案论证工作。
(二)就业岗位
就业岗位是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岗位需求和要求既是专业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质量的标准。教师和学生首先明确就业岗位及其要求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专业教学能力培训和素质养成,才能保证专业所学和就业需求不偏差,岗位及其需求必须是真实的[4]。本项诊断的目的就是确定培养方案中就业岗位、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相关内容必须与企业调研结论和调研报告中的描述相一致。
(三)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门类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课程设置要以能力或模块课程为主,专业课满足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公共课满足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养成等方面的要求。本项诊断的目的是确定课程门类及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重点是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安排。
(四)项目体系
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掌握必须通过实际动手训练才能实现,真实的项目生产是最有效的载体。以项目生产进程为主线,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融为一体,在项目实施的生产或工作过程中完成课程内容的教与学。这就要求选择的项目能反映本专业的关键技术水平,项目实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项目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可能需要许多项目,由易到难递进式培训。本项诊断的目的是确定项目的真实性和适用性,是否是真实的生产或工作项目,是否是能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项目,重点是项目内容、项目间的递进关系和项目实施的功效。
表1 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诊断指标体系
(五)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指得是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合理运用为目的的企业综合顶岗实训[5],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岗位,遵守企业制度、完成岗位任务、以企业的标准接受评价,在能力上、经验上、工作上和思想上为毕业就业准备条件。本项诊断的目的是确定人才培养是否有企业实战训练的内容和过程,重点是实践岗位与就业岗位、实践内容与岗位需求是否相一致,企业实践与校内教学是否双线并行(同步进行)。
三、结语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需适时满足企业及就业岗位的需求。伴随社会的进步和行业发展,就业岗位和要求在不断改变,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各学校、专业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努力目标,诊断指标体系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查找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