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的药理作用分析
2020-02-19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市464000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市,464000) 张 路 董 雪
1 引言
中医针灸主要包括针法和灸法,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中,后经历代医学家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医学中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方法,被广泛提及和运用,成为具有我国特色的医疗方法,以及我国现代医学中的主要构成。在临床医学的实践过程中,中医针灸本身的文化意义和医学意义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认可。随着医疗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我国患者本身对中医针灸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尤其是中医针灸在治疗过程中体现出的经济快效、副作用少等特点,与患者当前的需求是相适应的。
2 中医针灸的特色
2.1 经济快效
中医针灸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治疗成本比较低,并且对于一些病症来说见效迅速,如对于落枕、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一般针灸实施过程中就能见到明显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接受与认可。中医针灸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经济快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以中医针灸为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能够给患者省却相关药费、住院费用,从而体现出巨大的经济性,同时,在中医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的过程中,尤其是与急症治疗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体现出一定的经济性,降低患者的治疗压力【1】。其次,中医针灸治疗过程中的经济与快效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治疗中的快速显效性,能够作用于治疗中的经济性,而且,中医针灸治疗与西医治疗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治疗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患者进行住院观察,而是辅以必要的中药物进行服用,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成本花费。
2.2 适应范围广,副作用少
中医针灸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治疗适用范围比较广,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少,甚至对患者来说,不会存在有任何副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多数中医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只是将针法与灸法作用于患者的相关穴位上,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而在此过程中,很少需要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即便开具药物,也是以中医药为主,中医药本身就是从草本药材中提取,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和身体健康来说,影响十分微弱,甚至还能够对患者的其他病症起到治疗作用【2】。
另一方面,中医针灸的适应范围比较广,体现在中医针灸无论是对伤寒发热等常见病症,还是对一些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等的疑难杂症和急性病症都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和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原因。首先,中医针灸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随着相关书籍等流传后世,为当前的中医针灸实践有着巨大的引导意义,同时千年的针灸实践中,也有着丰富的治疗案例以及对症的指导,能够广泛适用于患者的病症;其次,中医针灸主要是依据相关的穴位刺激和疏通原理,每种病症都会在人体内不同的穴位上有不同的关联,通过刺激这些穴位,从而起到促进恢复的作用,也因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 中医针灸的药理作用
3.1 调和阴阳原理
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医针灸的原理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因素是相符合的,中医针灸认为,人体患病主要是由于体内阴阳不平衡,而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注重阴阳平衡理念,认为阴阳失衡必然会导致事物发展中问题的产生【3】。
基于这种认知,中医针灸起作用的原理主要在于人体内的阴阳,通过阴阳的平衡,来促进人体内阴阳平衡,从而来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消除与预防。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人体出现牙疼的情况下,多数属于阳火旺盛,导致阴阳失衡,因此在针灸治疗中,采用针刺泻火的方法,对人体进行清泄,从而减轻人体牙疼的症状,通过体内阴阳的协调,促进该症状的消除;又如,寒气在中医针灸中被认为是阴气,在人体出现伤寒症状时,也会导致阴气旺盛,在治疗过程中,也通过针法与灸法结合,即通过针法来泄阴,通过灸法来补阳,从而达到人体内阴阳平衡,促进患者症状的消除。
因此,通过对患者体内阴阳进行调和来促进患者疾病的消除是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原理。通过现代大量的医学实践,也逐渐证明了中医针灸对人体内器官组织的恢复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由于中医针灸中对阴阳的调和的原理,本身就有双向性的意义,因此针灸在对人体进行调节与治疗的过程中,也是具有双向性意义,既能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调节,又能够对相关器官组织起到恢复作用,促进人体机能的良性运转。
3.2 疏通经络原理
中医针灸另外一个治疗原理就是疏通经络的原理,这不仅在中医针灸中有所体现,在西方医学治疗过程中,也承认通过对患者经络的疏通,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尤其是对一些血管闭塞、扭伤等的患者来说【4】。
中医针灸对患者经络疏通的过程中,一方面是通过针法进行疏通与止痛,另一方面通过灸法对患者气血进行调理,两相结合之下,促进患者的恢复,当然,这也是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些特殊的治疗过程中,会有所变动。通过对患者经络警醒疏通,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机能运行通畅,从而保证气血运行的正常,促进患者身体疾病的恢复与解决。我国中医中有着这样一种理念,即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由此可见经络对人体发展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人体经络受阻会出现出身体局部疼痛、肿胀、麻木等现象,而通过针刺等针灸方法,能够有效缓解人体因经络受阻出现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
3.3 补虚泄实原理
中医针灸在临床治疗中的另一原理是补虚泄实原理,本质上,补虚泄实是针灸祛邪扶正效用的体现,也是中医针灸双向性作用的体现,既能够补虚又能够泄实,从而促进人体平衡,作用于患者身体的恢复【5】。在中医针灸的治疗过程中,补虚的作用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扶正”,而泄实的主要作用是对患者进行“祛邪”,两者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一套科学的治疗体系,并为当前的医学实践所检验证明。此外,中医针灸中的补虚泄实原理,还能够促进人体机能和免疫能力的增强,既能够促进人体疾病的治愈,也能够促进人体对疾病抵抗能力的提升。
就当前中医针灸的发展来说,在进行补虚泄实的治疗中,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刺灸法、针刺法以及腧穴针灸法,这三种方法不仅能够对人体进行补虚,也能够对人体进行泄实,促进人体阴阳平衡,虚实平衡,如在刺灸法中,艾灸法用于补虚,刺血法用于泄实。同时,在当前的中医针灸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的开始探索与中医针灸“量”的控制,防止过度而引起的质变,即对补虚泄实过程中,过度的补虚与过度的泄实都是对人体不利的,因而需要去把握其中的度。以中医针灸应用于炎症的治疗过程中,过度的补虚和泄实都会引起人体机能的自动防卫,因而需要在补和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值,促进人体更好地恢复。
4 中医针灸的意义
4.1 预防与治疗急症
所谓急症,主要是指发生比较突然且带有治疗急需性的病症,急症的发生往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即身体机能长期处于亚健康的过程中,逐渐的突破质的结点,从而导致急症的出现。在对急症的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因为,中医针灸在对急症的治疗过程中,受条件限制比较弱,能够随时随地的展开治疗,并且起到快速的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有着明显的效果。就当前来说,中医对急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急症的控制与预防【6】。
对急症的控制来说,在一些病症上,中医针灸的效用要比西医的效用更加明显,尤其是对止疼、疟疾等的效用上,中医针灸往往能够起到“立针见影”的作用,在配合阴阳调和、疏通经络以及补虚泄实等原理,通过相关针灸手法的应用,对患者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随着中医针灸在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实践,其在对急症的预防上也有着明显的效果。当前医学实践表明,通过对幼儿进行中医针灸,能够有效预防幼儿的记性脊髓灰质炎、增强幼儿细胞免疫力等,对幼儿的急症起到很大的预防作用。在对成人急症的预防上,当前也在探索阶段,同样也根据相关原理,得出一些具体的成果,如对风湿等的预防上。
4.2 辅助中医和西医治疗
就中医针灸的医学应用来说,不仅其本身有着极强的治疗效果,在于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结合中,也能够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7】。
在中医针灸与中医治疗的结合上,中医针灸本身就归属于中医的本体中,中医针灸作为中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成果,其与中医的结合也是我国前年的中医针灸应用中进行不断探索的,主要是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等检查方法相结合、与中医药相结合以及与中医的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从而起到对患者更好地治疗效用。
中医针灸与西医的结合上,也是现代医学不断探索的,其在结合过程中,主要是中医和西医的结合,中医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在探索的序列中。在当前的探索中,中医针灸与西医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中医针灸对西医的辅助治疗上,如通过中医针灸对患者的的调节,为西医的治疗提供基础帮助,或者在西医治疗过程中,通过中医针灸的实施,促进药效更好地发挥。本质上,无论中医针灸与中医还是西医进行结合,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促进患者的更快康复。
5 结论
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中医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在医学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在疾病的治疗上起着关键作用,也在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中医针灸和中医的背后蕴藏着更多的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就当前来看,我国对中医针灸和中医的认识仍有不足,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发掘,并将这些成果与认识作用在医学领域和文化领域中,从而促进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医学方面的助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