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中切牙牙龈生物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0-12-12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山西运城市044000王何超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山西运城市,044000) 王何超
用作植入物治疗的美学风险评估因素会影响移植计划,如牙龈生物型上颌前牙区域形态因素、牙冠唇面形态因素、牙槽骨厚度等形态因素。为了准确的确定治疗的预后,要熟练的掌握牙冠、牙槽骨和牙龈生物型的形态以及解剖学和形态学的关系特征等。一些探究分析觉得目前,牙槽骨厚度、性别、冠状和年龄等原因都和牙龈生物型有关,但一些统计结果也不统一,如方式的研究和收集的数据,关于这些的相关研究表明国人的研究只有两篇,且研究方法不一样以及样本量小。本文研究调查了性别、冠状、年龄和形状之间牙龈生物型的相关性,提供了上中切牙的牙龈生物型为临床研究牙槽骨理论基础,评议估计目的是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 年3 月至2016 年12 月,在本次实验的探究开始之前,已经得到了生物医学委员会的同意,以及实验者都签署了实验同意书,对入院的部分实验者需要进行CBCT测试筛查看是否符合实验标准,以排除标准和纳入。18 岁以上的男性有45位和72 位女性,年龄之间平均为34.9 岁。根尖病变、上颌中切牙的龋齿坏和根部骨折根据影像学检查后定位排除标准,以及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3 个月内服用者,吸烟历史以及呼吸中的睡眠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孕妇、左右中切牙均缺失均、全身疾病患者为排除标准。出血指数≤2,牙周袋PD≤3mm的上颌中切牙牙周组织健康为纳入标准,根部覆盖、冠冠延伸或软组织移植手术为纳入标准,未拥挤、异位或缺失的上颌中切牙且牙齿位置正确为纳入标准。
1.2 研究方法
影像学测量,病人坐下并固定好头颅进行CBCT,眶耳平面应与齿尖应错开、地面平行以及头部和舌头应保持不动为拍摄要求。锥形束CT装置NewTom VG 是本次研究的拍摄装备。360度旋转一次扫描、19 秒为单次时间是本次研究的扫描方式。曝光场为高分辨率模式、0.2mm 体素尺寸、5.56mA、110kV为本次研究的扫描条件。
参数由经验丰富的牙科医生在机器上为所有实验者进行CBCT扫描,以3D格式重建以DICOM格式获取的图像文件,进行测量使用InVivo 5 软件,0.1mm 是设置的层厚度。左上中切牙的图像以3D格式进行调整,如矢状面(1C)、冠状平面(1A)和水平面(1B),获取上颌中切牙在矢状面(1C)中的最大直径部分是成像所需的部分。(图1所示)
图1 在各平面调整,获得所需的测量截面
釉质骨边界(橙色线)是调整测试牙齿与其水平面平行,是在确定的测量区域(1C)中。3mm、5mm 和7mm 水平线(橙色线)是从根部开始的牙釉质骨边界,与牙釉质骨边界(橙色线)平行。腭侧骨板、上中切牙唇和牙齿根部与右上(左)相交四个点。右上(左)上切牙的不同水平位置处的唇(腭)骨板的厚度是每条参考线的唇侧两点之间的距离。LL3(距牙釉质牙根3mm 的腭侧骨板厚度)、LL5,LL7、BL3(距牙釉质牙根3mm 的唇侧骨板厚度)、BL5、BL7 等记录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录。最终测试从唇槽牙嵴顶到右上(左)上中切牙釉质牙骨质(橙色线)的距离。平均准确到0.01mm,参数共有7个。上述成像参数是在一台计算机上由经验丰富的牙科医师测量,影像医生在完成后的一周内,将在计算机上重复该测试,统计分析的平均值将这两个结果纳入,如图2所示。
表1 牙龈生物型分类、性别、年龄、中切牙唇面形态情况
1.3 测试结果
影像医生测试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61(P<0.0001),表示该测量方式有很强的高度可重复性,这些数据可从重复性测试的角度来看。平均κ系数分别为0.846 和0.847 是医生对牙龈生物型以及中切牙唇形态的临床参数的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了一致性良好。118 例牙龈生物型患者中,有67 例(58.6%)中度浓厚患者均已年龄、性别和上中切牙唇面的整体形态为牙龈生物型的分类。牙龈生物型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增加了可能性(P=0.03),如表1所示。
(2.63±0.98)mm 是牙齿生物类型的分类唇侧牙槽嵴顶到上颌中切牙釉牙质骨之间的距离,(2.57±0.70)mm 为唇侧牙槽嵴顶到釉牙质骨边界的牙龈生物型较厚的患者的距离。(2.68±1.14)为唇侧牙槽嵴顶到釉牙质骨界的距离是牙龈生物型较薄的患者。
2 结论
从文章的论述与分析中,可以获悉,在我国领域的研究中,对比大多数牙龈生物型有关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在未来我国还需继续对不同的牙龈生物类型进行分析,加大研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