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文道规划设计
——以太原府城历史文道示范段为例
2020-02-19杜瑢
杜瑢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2)
1 规划背景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史,始建于宋而扩建于明的著名府城(“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无论规格还是规模都曾是举国一流之城。
宋城和晋王府奠定了当前太原府城的基本格局,经过迭代累进而呈现出复杂而特殊的“层叠”结构——既有历史遗存相对丰富的历史地段、井字形通道和丁字路,承载着太原古城的历史文化与特色价值,又混建有不同年代、不同格局的住区宅院,集聚了大量人口和公共服务设施;串联其间的钟楼街、帽儿巷、桥头街等商业街自宋代起便是繁华闹市,今天依然是全国闻名的老商业区,加之学校、寺庙和公园绿地,共同构成了太原府城居住生活、商业服务、市民休闲、文化教育、宗教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核心片区。
2 选线的原则与规划目标
2.1 选线的原则
2.1.1 最大限度串联历史地段和历史遗存
太原府城范围内拥有2处历史文化街区、8处历史文化风貌区、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文物单位、21处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34处历史建筑。历史资源丰富,此次文道的选线要最大限度的串联这些历史资源,反映府城悠久的城市历史。
2.1.2利用现有历史街巷的步行道或步行条件较好路段
太原府城至今仍保留明清时期的街巷骨架,且街名沿用至今,本次历史文道选线应以历史街巷为基底,选用步行条件较好的路段。
2.1.3 与现有绿地空间有机结合,丰富步行体验,并形成网络化体系
与太原府城内现状的绿地和开敞空间有机结合,展示府城多样性的城市生活和独特的城市风貌,同时丰富步行体验,形成网络化体系。
2.2 规划目标
太原府城文道建设展现太原城市新形象、讲好太原故事,彰显最太原文化魅力的国内外著名的历史文化线路。是延续城市历史记忆的历史人文廊道;彰显文化底蕴,特色浓郁的文化魅力廊道;感受幸福生活,游憩休闲的生活休闲廊道。
3 现状存在问题
3.1 历史感不强,特色不显
太原府城除了帽儿巷为传统石材铺面,其余街巷均为水泥路面,历史意向不强,府城特色不显,体验感较差。
3.2 空间格局失范,建筑风貌杂乱
近几十年太原城市形态的演变,整体失序、风貌破碎、老旧居住社区环境日趋恶劣,建筑风貌杂乱无章。
3.3 公共设施缺乏,风貌不协调
公共设施缺乏统一的规划标识,无法体现府城文化特色,且休憩设施不足,游人没有良好的休闲观景的平台。
3.4 街道景观品质不高,绿化环境较差
府城内沿街的景观序列不强,节点空间较少,缺乏多样性的绿化种植,观景效果较差。
4 示范段设计原则与思路
4.1 增加历史文道宽度、明确道路路权
适当拓宽道路现有人行道并利用现有行道树树坑内铺树坑格栅铺设作为历史文道;文道路面采用统一、连续的彩色面砖铺装或涂色指引路径,明确文道与机动车道的路权。
4.2 维持现状交通组织,减少交通影响
基本维持现有的交通组织方式,加强管理,杜绝乱停车与拥堵的现象。
4.3 整治文道沿街界面,增强文化体验
整治府城文道两侧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立面,彰显府城文化特色;同时增加多种体验方式:步行、观光自行车、旅游巴士。
4.4 统一设计文道标识,彰显文化特色
在文道重要或主要节点增设历史遗存标志牌、历史文化解说牌、雕塑和景观小品;开发府城文化地图APP,文道路侧增设位置指引牌。太原府城文化地图电子导览牌等可采用立杆式、立牌式、依附式等多种形式。
5 设计策略
(1)将“街巷空间环境+沿街建筑风貌”两个维度作为文道分类优化的首要标准,具体改造措施则通过多元菜单组合的弹性模式,指导不同类型的文道改造设计。
①街巷空间环境整治。
街道空间环境由建筑前区、步行通行区、设施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六部分组成,具体设计应针对街巷空间环境现状的各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结合环境提升和塑造的目标提出相应的措施。
建筑前区和步行通行区重点应通过拆除违章搭建、临建拓宽步行空间,并结合建筑功能业态设置活力空间,步行空间铺装应结合府城文化特色、功能流量和便于游览导引要求进行统筹考虑,不同空间尺度的步行道铺装可以有所差异,如靴巷尺度窄可以直接铺装传统青石板或青砖路面,上官巷作为城市道路可以考虑铺装耐磨的花岗岩、小料石等材质,但导览标识应统一协调。
设施带应尽量将各类设施集成化设置,规整好各类小品的位置,架空电力线等应结合道路改造入地敷设。各类景观小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以整体提升街道空间环境质量。
②断面形式。
街道两侧建筑界面是展示街道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历史遗存和历史地段风貌保护的要求,对建筑风格、色彩、材质进行整治和协调。
(2)文道标识设计指引。
历史文道沿线的重要历史节点设计定位类标识,雕刻太原历史文道标志、节点名称和主要文物建筑或历史建筑的抽象浮雕,并使用含有名称、方向指引及路线图的引导类标识。在每处历史节点的外墙上设置解说和照明设施,记录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或需要展示的重要内容,形成太原府城故事长廊。
沿街艺术围栏、文化景墙、口袋公园入口处、文化雕塑等要雕刻历史文道标志,不同位置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
街巷入口、重要历史节点等位置要增加导览标识,指示游览路线、所处位置等情况。
(3)文道节点活化利用指引。
历史文道串联的节点的功能活化至关重要,关系文化线路的活力和吸引力,但是历史文道规划串联的历史节点的情况下不容乐观。应结合历史遗存的历史特点及现状情况采取不同的活化方式。
6 实施措施
6.1 制定近远期目标,分期实施历史文道
历史文道建设分为示范段、近期线与远期线。示范段在迎泽区与杏花岭区各选取一段,均为1.4km;近期线以示范段为基础,形成资源型文道的主干骨架;远期线主要完成连接型文道的建设,最后在府城内形成24.5km的历史文道。
6.2 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确保历史文道的资金投入
为了加强资金保障和政策配套,历史文道建设应以政府投资为主,由市政府统一财政拨款,由城建局与各城区负责开展历史文道建筑项目的具体工作,保障历史文道建设有序推进与顺利实施。
6.3 创新政策机制,多渠道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开展活化利用
建议市区两级政府根据历史文道的线路主题展示要求,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进行历史节点的活化利用,针对如太原工程队旧址等重要历史节点进行项目、业态、文化展示等专题策划,开展高品质、高水准的活化利用展示,提高太原府城历史文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建议政府在产权划分、功能活化、利用收益、资金使用、权责规定等层面创新政策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针对历史节点特定活化功能进行招商,引进高水平策划和管理团队,尽可能提高活化利用工作的成效。
6.4 加强文道建设与保护的宣传工作,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在全市开展对府城历史文道保护与建设的宣传,提高民众对太原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名城地位的认同感,培养全社会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宣传,如设置宣传栏,举办有关府城历史文化的展览,发放宣传材料等,信息发布应直观且通俗易懂,提倡采用文字、图片和影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
鼓励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府城文道保护事业,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居民和社会各方力量都能客观公正地与行政组织和规划部门对话,为城市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