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语文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2020-02-18陈玉龙
陈玉龙
我校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本人自毕业后一直在这所学校任教。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每个轮回都重复着一样的规律: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上课时发言的学生与日俱减!尤其到了九年级,发言者简直寥若星辰。有些课堂,老师自编自演自导,犹如一个没有笑点的独口相声,你在卖力的讲解,学生冷漠地观望!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学的课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人人参与课堂。这也意味着师生之间要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试想一个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言,那么这样的课堂只会是一潭死水,新课程的改革也就毫无意义了。作为一个老教师,对于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语文课发言的积极性,内心还是充满焦虑的,也一直在努力地试图改变一些现状,现将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总结出一下几点,抛砖引玉,敬请专家不吝赐教。
首先我校老师对课堂发言的认识不够。人尽皆知,语文课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想必大家也很清楚,我国学生英语考试的能力简直是举世无双,但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考了那么高的分数,几乎都不能用英语简单地对话。可见“说”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其它课程中同样也是短板。尽管英语考试增加了听力部分,还是收效甚微,或许英语考试总有一天会增加“说”这一环节,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显著的提高。语文教学会重蹈英语的覆辙吗?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所以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说”上下功夫,不至于农村学生一到社会就被淘汰,成为社会的底层。
我们农村薄弱学校在起跑线上已未跑先输,以我校为例,因地处城乡集合部,能在我校上学的大多是经济拮据困难家庭,父母长期在外的留守家庭,甚至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很不到位,更有甚者是不闻不问。这样的学生精力往往花在睡觉和游戏上,你和他沟通他们也不轻易地打开心扉。所以像我校这样的学生,让他们课上能说,课后多说,已是迫在眉睫了。
其次,要想农村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很有必要的。提问在教学中占相当重要的一环,只有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味的问题,学生才会喜闻乐答。不仅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情感性的课堂提问,更需要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趣味性的问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将会更活跃。比如我在教九年级议论文单元时,需要学生理清论点、论证和论据之间的联系。一般会这样提问这三者的关系,正常回答论点是论述的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论据是论证观点的依据,是论点的支撑;论证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纽带。如在这样讲解,总觉有些空洞,有些乏味,学生不感兴趣,自然难以理解。我就是这样提问的: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你家造新房有类似之处吗?因为我们是农村中学,学生们对建房子很熟悉,就有学生回答:论点就是我家要造的房子,是中心;论据就是砖瓦水泥等建材;论证就是用建材造房子的过程。这样一来,既方便了学生的理解,有增添了上课时的趣味,学生们乐于开口,从而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另外想让学生多说,还可以设计一些思辨性的课堂提问,本人在上课时,经常组织学生辩论,激发学生辩论的热情,既活跃了思想,有锻炼了“说”的能力,一举两得。
第三,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我认为这是重中之重。前文我也分析过,我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里上有自卑,自闭等倾向。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有颗平等之心,关爱之心,宽容之心,欣赏之心。我印象最深的是09级,当时我班有个学生叫孙涛,小学五年级是父母离异,后一直沉默寡言,上课也从不回答问题。到初中时我任他的班主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几乎每周都有一个晚上到他家去家访。(当时我住学校,离他家也不远)一个学期下来,终于有一次我和他达成协议,第二天上课时背诵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小诗。我还清晰地记得他颤抖着,用尽平生之力背完的情景。后来,几乎每节课我都会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他都能神色平静地回答,再后来他已经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毕业后,他上了技校,学了汽车修理专业,现在在起亚4s店工作,已经是个小班长,我每次车子保养时还给我特别的优惠呢!我们老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要素,课堂上学生才会敞開心扉,主动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师生交流的必要条件,它能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中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从而敢“说”,进而大胆发言。所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个和蔼,善良,公正,幽默之人。唯有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以知识和人格的魅力引导他们,感化他们。至于学生发言时,老师该怎么做,我也顺便谈一谈。我听过许多课,可能大多是公开课额缘故吧,做作的成分较多,虽然对学生的回答有肯定,鼓励和赞赏,但更多有演戏的成分。本人认为,学生答题后,做老师的要有出自内心的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这就足够了。据我的经验,越往高年级,学生越不喜欢大肆地表扬,赞美的词语越多,效果越差,甚至能导致这个学生以后不愿回答。所以现在的教师,不仅课堂上是学生的良师,课后更应是学生的益友!如此,你的课堂才不会死板,你的学生才会永远记得你,永远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