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近旨远

2020-02-18齐丽双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名言文言文教材

齐丽双

作为语文教师,我想无论是谁都会了解语文教学中“讀”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以“读”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读”的活动。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语文老师们作了大量的探索,得出不少宝贵的经验。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益于积累的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学生读得多了,自然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中习得语感,内化为能力。多读多背可以习得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就可以内化为能力。

(1)速读速记。开课伊始,出示课文主题相关的名言,以名言速记导入。再进行感情渲染,并开启创造之门,串起名言,引导学生进行“生生接读”,可以如小诗一般娓娓道来。速读速记有利于提高学生记忆的速度、广度。帮助学生积累名言,为后期的语用打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力量,虽不求甚解,但唇齿留香,并通过读,享受经典的朦胧美,也可以作为源头活水,在孩子日后的阅读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填空背诵。背诵是一种读书方法,也是读书的基本功之一。新课程教材多选用名家、名篇,或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改编剪辑,文字或精美、或简洁,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所以新课程标准有着明显的强调读背的意识。教学中,可以用师生对读、生生对读、提示关键词语读等变化方式的多种读后,出示的段落框架,让孩子借助提示背诵整段,润物无声地解决了教学目标。

(3)联带对比读。把不同篇目的相关内容、对应的段落,或类似的语言形式,或不同表达形式的相同内容,进行对比或迁移。如:在教学《搭石》时,指导学生对比《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并自主批注不同之处,带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了解,即开展双篇对比读,积累语言、活跃思想的同时,习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类概括能力、梳理选择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4)拓展补充读。有的教材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或者时代背景去理解,我们只有拓展文本的外延,给学生适当的史料,考察作者和课文中人物所处年代和社会背景、作品背景,才能丰满人物形象,拓宽学生的视野,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思考。增补有度,使局部精雕细琢的效度更鲜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得到提升,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加宽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益于理解的读

新教学改革重视语文的学科性,读作为重要形式之一,要求我坚决抵制“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同时从心理学上看,儿童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而大声的朗读可以使他们精神集中,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参与。

(1)古今对读。在语文教学体系中,古诗、古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文言文的特点,要理解其意思却不宜,甚至很多人都有对文言文的畏惧之情。在教学中用文言文与相应的白话文配对出现,引导男女生对比读。这样就不需要老师的任何解释,学生在对比读中自然而然地明白文言文、古诗词的意思,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避免了对古文的畏惧情绪的产生。

(2)加、减、换词对比读。品读句子,常常是通过品读句子中的某些词,通过理解词义以及词语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对于比较长、难理解或含有妙词的句子,可采用加词、减词、换词,来引导学生比较的方法,学生通过分析体会,找出重音、停顿等区分出不同之处,使学生感悟朗读的技巧,从而把句子读好。在读中解词;读中品句;读中悟请;读中明理。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没有多余的提问,只有学生的朗读体验。

(3)创设情境读。为了促进理解关键词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遐想的情景,回归生活的情景,回忆成长的情景、进入人物角色的情境等,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语言化进学生的身心。

三、益于语用的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他们密切关系,相辅相成。

(1)补白发散读。教材中有很多补白,如果我们巧借教材,创设机会,引导交流,学生的思维、表达欲望就会被激发。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孩子们发散思维,“补白”丰富动作、表情、语言等细节,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后的几个动作,可以孩子们的写作就会更生动,更有真情实感。

(2)联动创作读。课堂上,“读得有法、读得充分”,让学生“读有所得”,对课文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学生对写作手法熟稔于心,并有跃跃欲试、一展身手的架势。此刻便是读写联动的最好时机,让学生“读有所用”,结合所学指导说话就变得水到渠成。长此以往,以教材为契机,以读积淀方法,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进行读写联动教学,扎扎实实地完成语言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语文综合素养都会有大大的提高。

让我们将“读”进行到底,让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美美地、有滋有味地把课文读上几个来回,在读中品文味,在读中悟文法,在读中感文情,在读中积累。以读为本,课堂节奏紧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达到“读”近旨远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名言文言文教材
教材精读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名言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