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画“当代性”的思考
2020-02-18渠国强
在当代社会的背景下,一切艺术形式势必都要面临“当代性”的话题,其中也包括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画。郎绍君先生曾对中国画的“现代性”做出分析,他将现代中国画分为“传统型”“泛传统型”和“非传统型”三类。其中“泛传统型”正是当下中国画创作的“当代性”所在。那么对于“非传统型”,他认为属于中国画的极端变异的形态了,比如抽象水墨、实验水墨等。实验水墨也有“当代艺术”的特质,它是以传统水墨画的媒材,用西方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水墨画创作。在艺术语言上无定法,基本上放弃了中国画的笔墨这一核心价值。它所承载的不同于过去,它的“当代性”已不是时间的当代,而是特指一种艺术观念,或是形式的抽象化,是一种哲学化的关于社会现实的认识与表达。而“泛传统型”除了形式、观念的表达,其实仍旧最注重绘画的内容,更是保留了中国画的笔墨精髓。这正是当今中国画“当代性”的核心所在。以艺术的生命力或是深度来讲,还是“泛传统型”所具备的“当代性”更能代表时下中国画的创作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画家也应该从题材、形式和艺术观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其实,如今中国画创作的“当代性”的特点已经呈现出这三个特征:
一、新的内容题材
古代中国画的题材主要是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用来表达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题材相对比较单一。当代中国画要实现创新,首先必须要在题材的选择上有所突破。如今,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人们的着装、出行、居住等,与古代相比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况且,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之下,当代的中国画创作呈现出了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对于题材内容和艺术语言的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画“当代性”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在近些年的创作中强烈刺激着这一代青年画家们不断地创新,尤其在人物画的创作中成绩更为显著。当代中国画与传统中国画相比,虽然在材质媒介的应用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内容的选择上多了很多当代人的主观改变,题材更为宽泛,而内容题材的创新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对特定内容的选择性描绘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与观念。时代要求作为一名画家必然要通过作品反映崭新的现实社会,而新的题材就要求有新的笔墨语言。清初石涛曾提出过“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方法,画家在新时代应该大胆寻找、表现新的题材和内容,表达当代人的情感,使作品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所以,当代中国画家一定要以当下的生活作为创作源泉,将生活中的各种物象与笔墨语言交织在一起,同时也要反映自己的精神家园和艺术思考。这样就可以赋予作品一定的“当代性”。
二、新的图式语言
随着新时代审美价值的改变,当代中国画与古代中国画在图式语言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究其原因,还是跟当代的文化环境紧密相关。当代中国画必须面对当今时代特有的新现象,如电子图像、广告影像、数字图像、互联网等这个时代的一些新形式。加之西方现代绘画形式的影响,使得今天的中国画家更加关注并追求图式的个性化创新。极力摆脱传统中国画“程式化”图式的影响,并且在保留传统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上广泛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精髓,创作出新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正是郎绍君先生所提出“泛传统型”中国画的典型特征。造型是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图式又是造型中的基础,造型的审美性直接影响到绘画的视觉体验。在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下,中国文人画家也对造型做出了新的尝试,富有当代意义,如李津、刘庆和等人以夸张的造型画出了当代人对社会现实的一系列思考,达到了造型为时代而服务的效果。所以,新时代的中国画家对中国画图式发展的可能性做了长期的探索,并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画的表现张力。当代画家在从事中国画的创作时,尽量不要重复明清和19世纪旧文人的“程式化”造型,但不能排斥使用传统的笔墨技法。对于图式与笔墨的融合一直是当代中国画的创新的难题之一,这应该是我们青年画家时刻要注意到的问题。
三、新的创作理念
进入新时代以来,西方现代美术思潮也随之涌入,这股潮流刺激和改变了几代画家思考和创作的方式。当代画家们在不断地创作中探寻着中国画的发展之路。适当地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观念,以传达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当代人们的时代精神,也是当代中国画创新突破新途径之一。传统中国画是通过笔墨来体现画家的人格,因此笔墨一直是中国画创作的根本问题。而当代中国画在关心笔墨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关心这种艺术语言从样式到内容如何切入当代社会和当代文化的问题。当代中国画要用传统的水墨材料来进行当代意识转换的创作性艺术实验,它的“当代性”虽然没有西方当代艺术来的更加强烈,但是从文化层面来看,当代中国画所做的探索,也为我们传统文化如何转换为当代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再有,当代艺术在中国繁荣后的遇冷也说明一个问题,一味地模仿西方艺术并不是最好的方向。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语境中去探索创新才是中国画家应该坚持的道路。所以,当代中国画承载了传统与当代时代性融汇的使命。
渠国强
1985年生于山西大同。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导师为许俊教授。2017年就讀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卢禹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