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mate/友”复合词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

2020-02-18范露萍

戏剧之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概念化

范露萍

【摘 要】本文将试图以英汉复合词“X+mate”、“X+友”为例,研究英汉复合词对称与不对称现象,通过比较得出:“X+mate”与“X+友”存在对称,“X+mate”可构成单词,同时“X+mate”复合词可以翻译成中文以“友”结尾的复合名词;“X+mate”与“X+友”不对称,“X+mate”可构成单词,但无对应的“X+友”汉语词,或“X+mate”无法构成单词,但有对应的汉语“X+友”复合词。最后结合概念化分析不对称原因及如何处理不对称这一问题。

【关键词】“X+mate”;“X+友”;对称性与不对称性;概念化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185-03

一、引言

复合词是英、汉语中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其中复合名词在复合词构词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已有不少学者对英汉复合词进行了相关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有部分学者涉及了英汉语言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如张华从英汉词汇不对称性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得出了汉语对于英语存在的影响。吴影、郑晓凤研究了英汉语言在迁徙时的不对称性及其翻译,举例证明了英汉语言在词汇、句法及语用三种层面上的不对称现象,解释了英汉互译时容易发生错译或误译的原因。综合前人研究所得成果,笔者发现多数学者对名词性复合词的研究为系统性研究,缺乏对其中某个类的深入研究,极少有学者研究某一类特定词汇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汉语中的“友”和英语中“mate”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因此选择一个词素与“友”和“mate”合成的复合词具有代表性。

二、英汉复合词“X+mate”和“X+友”的对称与不对称性表现

在研究前,须首先了解它們的本义。英语词典中对“mate”的解释有:(1)someone you work with, or share something with;(2)a friend;(3)used as a friendly way to address a man;(4)a husband or wife。单独的“友”字在汉语词典中作名词时的意义解释有:(1)朋友,有交情的人,同“friend”;(2)借指“兄弟”,同“brother”;(3)同伴,指经常在一块儿玩的人,同“companion”;(4)同一所教会、学校、班级、职业的成员。比较发现,尽管词典中对两者的解释大致相似,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差异。

通过查阅词典,“X+mate”构成的复合名词有:

soulmate  classmate  teammate  roommate  schoolmate  workmate  deskmate  playmate  shipmate  flatmate  grade mate  running mate  coffee mate  bed mate  cellmate  wardmate  helpmate  messmate  housemate  seatmate  checkmate  stalemate

以“X+友”构成的复合名词有:

驴友 契友 难友 面友 幕友 年友 戚友 棋友 票友 僚友 盟友 狂友 寮友 酒友 婚友 伙友 法友 工友 社友 书友 案友 笔友 璧友 病友 宾友 队友 赌友 店友 党友 道友 禅友 房友 诗友 师友 士友 徒友 网友 溪友 相友 心友 校友 乡友 义友 益友 学友 挚友 执友 至友 战友 诤友 良友 畏友 故友 男友 女友 牌友 饭友 室友 床友 狱友 研友 发烧友 龙须友

对比对称与不对称,具体见表1、表2、表3(*表示不成立,全文同)

通过对以上复合词“X+mate/友”的分析,我们发现英汉语中“X+mate”和“X+友”构词存在语际对称性与不对称性。语际对称性指的是两种语言之间具有对称性,即英语与汉语一一对应,语际不对称指的是两种语言之间存在不对称性。不是所有的“X+mate/友”都可以构成合格的复合名词:

第一,“X+mate”可构成复合词,同时有对应的“X+友”汉语词,如英语中存在“roommate”、“workmate”,汉语中对应的是“室友”和“工友”。

第二,“X+mate”可构成复合词,但无对应的“X+友”汉语词,如英语中存在“classmate”,但是却没有对应的以“友”结尾的复合词“班友”。

第三,“X+友”可构成复合词,但无对应的“X+mate”复合词,如汉语中存在“笔友”、“战友”,但是“笔友”没有对应的以“mate”结尾的复合词“pen mate”和“war mate”。

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构成复合名词时,两者之间存在对称性与不对称性,事实上,汉语中“友”组成的复合词比“mate”的要多,而且不对称形式多于对称形式。

三、英汉复合词“X+mate”和“X+友”对称与不对称性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不同语言体系,因此这两种语言在音系、句法、语义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我们学习第二语言英语时常应用词汇联系法,把英语与母语汉语的词汇联系起来记忆。很多初学者简单地认为,英语和汉语词汇可以一一对应,使用此方法帮助自己理解记忆英文,比如,head—头,people—人,go—走,等等,也比如前文的roommate—室友,其实不然,如“checkmate”和“stalemate”没有对应的意思,而是指“僵局”。很多英语单词本身含有多种意思,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它等同于汉语哪个词。因此,学习英语要记忆一个单词的各种意思,不然会出现看着熟悉却又看不懂的情况,汉语的一个词也同样可能有多种意思,对应英语的多个单词。概念联系法是一种母语与英语之间的词汇体系分离运行,一个概念联系两种语言的词汇的方法。

兰盖克(Langacker)提出了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定义:意义即是概念化。概念化不是单一的认知加工活动,它是动态的、从一个概念化转换到另一个概念化的心智经验,是包括语言内外部多认知域、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组织行为。概念化内容不仅包括心智体验的各个层面,还包括已有概念、感觉和情感、现实文化环境体验和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即时概念。英汉语言的概念化比较研究,能揭示语言人类认知的特征和规律,对于语法结构形式的语言意义的建构认知基础异同进行研究,对语言教学和翻译实践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认为,概念化对复合名词的产生意义重大。现以复合词“发烧友”为例,对英汉“X+mate/友”复合词进行解读。“发烧友”一词被香港人用来称呼早期音响器材爱好者,后来表示“对某些事物具有特别爱好的人群,某些行业或某些活动与物品的爱好者”。我们知道,“发烧”指的是“因生病而发热,体温升高”。Lakoff认为,人们总是借助一个具体概念去理解认识另一个概念。人们往往通过自己身体较具体的所能感受到的感觉,经过概念去认识另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例如,当时玩音乐的人想用一个词形容功放的胆机发热发烫,联想到自己“发烧”的感受,经过概念化的作用,创造了胆机发烧(其实是电子管发热)这一说法。胆机开机时间越长,机子会因为发热变得越烫,即香港人所说的发烧,所以大多数玩胆机的人一般都会让胆机休息,等胆机冷下来再继续玩,可有些胆机爱好者,玩胆机玩入迷到根本停不下来,胆机发烧了也不顾,继续玩,直到玩到电子管都烧掉。因此玩胆机玩到发烧不停机、还要继续玩的人,渐渐被称为“发烧友”。久而久之,“发烧友”就成了“对某些事物具有特别爱好的人群”的意义。“发烧”在该复合词中原本的含義是胆机发热,发展为后来的“温度高”、“因受到刺激或情感冲动而产生的灼热感觉”、“热衷、着迷”等含义。

汉语词汇的含义通常不固定,应用范围比英语更广,英语词汇的含义则相对比较固定,用法相对比较稳定。很多时候,不是单词无法对应,而是概念无法对应。对于一个汉语词汇对应多个英语词汇的现象,因为汉语中的“友”应用范围广,使得学习者希望英语中也可用这样一个词替代其他的多个词表达其意思,因此有时候造成“过度使用”的现象。在翻译“网友”时,有对应词“net mate”、“net friend”、“net fellow”等,但只有“net friend”是最合适的,其他“mate”和“fellow”虽然也有同样的概念,但是英语中却不这样表达。还有,像“战友—comrade-in-arms”,英语中没有使用“mate”“friend”等来表达,而是用了另一个词“comrade”。而像“发烧友”这个词,英语中并没有这一概念,因此没有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些英语中表达“友”的词都有各自相应的应用范围,有着一些差别,然而学者经常会频繁使用其中一个对应词汇以避免出现其他词汇使用不当,而忽略其各自的用法和意义,从而出现错误。所以英语学习者在记忆和使用单词时需同时注意其内涵和外延的含义以及其应用语境,不能简单将其对应,随意使用。

四、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在构成复合名词“X+mate”和“X+友”时,两者之间存在对称性与不对称性,而且不对称形式多于对称形式。不是所有的“X+mate/友”都可以构成合格的复合词,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X+mate”可构成单词,同时“X+mate”复合词可以翻译成中文以“友”结尾的复合名词;第二,“X+mate”可构成单词,但无对应的“X+友”汉语词;第三,“X+mate”无法构成单词,但有对应的汉语“X+友”复合词。概念化对复合名词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学习英语时要注意英汉不对称现象,不能简单地将英语与汉语一一对应,随意使用。

参考文献:

[1]Croft,William&D. Alan 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Langacker,R.W.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3]Langacker, 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 I/II) [M]. Stanford Ca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991.

[4]胡爱萍,吴静.英汉语中N+N复合名词的图式解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66-72.

[5]罗凌云.“头/head+N1”类名名复合词认知语义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72-74.

[6]牛保义.英汉语概念化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1,32(5):1-7.

[7]朴春燕.英汉名名复合词的认知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18.

[8]王晨佳.基于概念化理论的外语词汇意义产出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5):171-173.

[9]吴影,郑晓凤.英汉语言的不对称性及其翻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3):90-92.

[10]张华.语言迁移现象中的英汉词汇信息不对称性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6,(3):303-306.

猜你喜欢

概念化
语言、意义与概念化
汉韩空间关系表达式差别的概念化原因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由“棒棒糖树”想到
行政法的概念化——法律保护还是规制进路
高考改革方案的“概念化”误读
语言概念化和时间图景的历史性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