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020-02-18慕嘉雯

戏剧之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博尔赫斯迷宫

【摘 要】《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篇较能反映博尔赫斯创作特点的短篇小说,博尔赫斯在这篇小说中集中运用了“迷宫叙事”的手段,从《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本小说集开始,博尔赫斯就广泛使用了这种手段,尤其是《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小径分岔的花园》《通天塔图书馆》等几篇小说,奠定了博尔赫斯迷宫写作的基础,也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而《小径分岔的花园》较于其他的“迷宫叙事”小说更为不同,因为在这篇小说中博尔赫斯使用了“双重迷宫”,因此这篇小说更具丰富的意蕴。

【关键词】迷宫;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212-02

所谓“双重迷宫,”就是博尔赫斯在两个维度上运用了“迷宫”模式,第一个维度是小说中的“迷宫”意象,在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作者设置了一个寻找迷宫、破解迷宫的过程。第二个维度是小说的“迷宫”叙述模式,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使这篇小说的“迷宫”式创作特色更为突出,迷宫叙事带有一种神秘气氛,常常给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造成一种云雾缭绕的幻象,而在结尾往往又能使人豁然开朗。博尔赫斯的小说篇幅短小精悍,但又往往扣人心弦,本文从特殊意象、叙事风格、叙述视角、主题意义四个方面来论述《小径分岔的花园》的“迷宫”式写作模式,进而发掘博尔赫斯小说的独特魅力。

博尔赫斯在小说中描写博学的“云南总督”崔彭为建造小径分叉的花园,要去写一部书和盖一座迷宫。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书和迷宫是一件东西。也就是说,崔彭要写的小说是一部迷宫小说,他要盖的迷宫是一种小说形式的迷宫。”①读者也弄不明白小说讲述的间谍故事与小径分岔的花园究竟是什么关系。就像谜语一样,谜底似乎不是故事本身。用汉学家阿尔伯特的话来说,作品“本身就是一局巨大的棋,或者说是寓言,它的主题是时间”②。由此道明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是自己关于时间的认知。作者借汉学家阿尔伯特之口告诉人们,小说中所构建的迷宫,实际就是“走了邪路的崔彭在他孜孜不倦写成的小说里,逢到每一个曲折之处所爱用的迁回方式”③。在作者看来,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迷宫,人们在迷宫里生活,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更没有出路可言。博尔赫斯本人就“迷失在形而上学迷宫”之中。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无限、永恒、无穷无尽、若有若无、似是而非、亦真亦幻等构成了小说情节的主要因素。在细节的描写上,许多地方明显超乎常理,但作者以假乱真,把幻想和现实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讽刺揶揄的气氛与效果。

博尔赫斯被誉为“图书馆式作家”,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纯文学,更能看到科学、哲学的光辉闪耀其中。他擅长将哲学、科学、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用科学为哲学作注,用哲学丰富文学的内涵。“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对博尔赫斯来说,其创作源泉往往不是来源于现实,而是来源于其所读的书籍,博尔赫斯的创作完成的是从书本到书本的过程,人们评价博尔赫斯,说其是“作家们的作家”。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他用“平行时空”理论撑起整篇文章,作为一个文章中心外核,小说中艾伯特曾这样解释道:“您的祖先和牛顿、叔本华不同的地方是他认为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在文学的语言中加入科学的语言,会使读者有一种陌生感,读者若想要把握这篇小说,就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去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而科学的语言放在文学情境中就会造成一种反差,这种差异使读者耳目一新,并且产生兴趣,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博尔赫斯善于采用“置换身份、层层嵌套”的方式来展开叙述,这种手法在他的多篇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小径分岔的花园》最开始是以外聚焦叙述开篇的,是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翻开《欧洲战争史》,阅读小说的中心人物余淮的一段证言,继而顺理成章地通过证言把叙述者变成了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主人公余淮,这时余淮既是一个叙述者,又参与了事件过程,他的叙述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自然没有义务向读者介绍同时间出现的其他人物,所以对于事件整体把握的缺失造成读者阅读的困难,受限的视角会影响读者把握事件,因为我们的思维始终跟着主人公。而随着故事的推进,当艾伯特带余淮来到他的书房,并向他破解崔彭的迷宫之谜时,余淮由叙述者转变为受述者,读者的观点也跟随其视角暂时停留在艾伯特的解说中。接着,余淮和艾伯特开始了对话,这个时候读者处于一种更加受限的视角,我们仿佛就坐在他们对面的沙发上,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余淮开枪击毙了艾伯特。最后,小说的叙述视角又转回到余淮的证言,主人公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真相的大门。博尔赫斯正是通过叙述的中斷、叙述者的转移等方式隐晦地为读者留下线索又留下空白。每一个视角都开启了一种理解小说的可能,当读者的视点停留在某一具体阅读时刻时,他所聚焦的内容便形成一个主题,并为接下来的理解提供一个参照的视野。而作者的意图便隐藏其中,具体表现在文本中,如在次叙述层中艾伯特这样解读崔彭的作品:“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庞大的谜语,或者是寓言故事,谜底是时间;这一隐秘的原因不允许手稿中出现‘时间这个词。自始至终删掉一个词,采用笨拙的隐喻、明显的迂回,也许是挑明谜语的最好办法。”④

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博尔赫斯大量使用东方的意象,“我认出几卷用黄绢装订的手抄本,那是从未付印的明朝第三个皇帝下诏编纂的《永乐大典》的逸卷。留声机上的唱片还在旋转,旁边有一只青铜凤凰。我记得有一只红瓷花瓶,还有一只早几百年的蓝瓷,那是我们的工匠模仿波斯陶器工人的作品……”这些意象为整篇小说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东方世界在西方人的眼中是遥远的、神秘的,所以在对中国没有了解的读者眼中,这篇小说越发显得扑朔迷离。更重要的是,东方意象具有象征性的特点。东方的象征性思维正是在诗的语言中得到高度体现的,所以象征性思维又被称为“诗性思维”。“诗的语言”因其具体形象性、多义丰富性、非逻辑连贯性等特点,能营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博尔赫斯在使用中国元素建构小说的时候,会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对中国意象所传达的内涵进行思考,东方意象的背后往往有更加丰富的意蕴,更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这种与现实生活有距离的形象增加了小说的神秘色彩。

注释:

①唐建清.国外后现代文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134+72.

②③徐曙玉,边国恩等.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317-318.

④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小径分岔的花园[M].王永年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132.

参考文献:

[1]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小径分岔的花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2]李丽. 条条小路通虚无——《小径分岔的花园》对理性的颠覆[J]. 林区教学,2007,(5):29-30.

[3]朱雪峰.流沙上的花园--从《小径分岔的花园》索解博尔赫斯的迷宫[J]. 外国语文,2002,18(4):50-52.

[4]沈利娜.后现代主义的解读——试论《小径分岔的花园》和《微暗的火》[J].语文学刊,2012,(1):66-68.

作者简介:慕嘉雯,香港理工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指导教师:余岱宗

猜你喜欢

博尔赫斯迷宫
对话
进入时间的神秘
——读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乌尔比纳的一名士兵》
进入时间的神秘
走迷宫
大迷宫
迷宫
迷宫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
作家们的作家
——读《博尔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