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2020-02-18廖小红丘丽华
廖小红 丘丽华
【摘 要】 目的: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间本院产科接收的分娩后母婴同室产妇300例,用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策略,研究组则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母乳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母乳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层级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进行护理,可增加母乳喂养成功几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 母婴同室;层级护理;母乳喂养;成功率
文章编号:WHR2019051025
母婴同室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实施,可对新生儿的成长发育有效促进,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烫伤、窒息等安全事故,甚至会威胁到产妇、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必须在此期间实施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避免、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母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1]。层级护理指的是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选取,组建护理小组后对组织内容、结构进行设计,各护理人员任务、职责分工明确的一种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护理中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本次研究选取了在本院分娩的母婴同室产妇,实施层级护理,探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出于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段,本院产科接收的300例分娩后母婴同室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成两组,每组均为150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4~38岁,平均(31.05±2.38)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7±0.56)周,初产妇97例、经产妇53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62例、剖宫产分娩88例;在对照组中,产妇年龄为25~39岁,平均(32.04±2.36)岁,孕周38~42周,平均(40.56±0.74)周,初产妇98例、经产妇52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61例、剖宫产分娩89例。对比产妇的临床基本信息资料,发现数据间并没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对母婴同室产妇予以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应按时对产妇的房间进行打扫,确保房间的舒适安静、干净整洁,使产妇有温馨、放松的感觉,房间内可适当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适当实施心理护理,以缓解产妇心理压力、放松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多食用可溶性纤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的食物,确保每日热量摄入充足,遵医嘱对产妇实施用药指导,降低感染发生率,给予正确母乳喂养指导等。
研究组:在行常规护理模式同时实施层级护理干预:
1)层级护理小组建立:组建层级护理管理小组,成员主要由医生、专科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组成,根据床护比标准(1∶0.4)对护理人员进行配备,护理人员选择以学历、护理经验、职称为根据,共划分成三个层次(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
2)职责划分:小组组长由高级责任护士担任,在接受护士长指导后,会对母婴整体护理措施全面负责,定期护理质量检查,组织专科知识培训、考核,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初级责任护士需对临床基础护理工作加以负责,做好新生儿筛查、抚触、游泳、沐浴等工作,对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活动指导、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加强母婴房间巡视工作,并对助理护士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助理护士则实施病房清洁打扫、饮食指导等的生活护理,以及部分基础护理工作。
3)具体护理:分娩前,护理人员对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成长发育的益处,增加产妇母乳喂养的决心;分娩后,责任护士帮助母婴接触,尽早协助新生儿乳头吸吮,有利于促进产妇初乳分泌,为之后的母乳喂养奠定了基础。另外,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实施产妇喂养体位、新生儿含接姿势指导,针对性乳腺炎、乳头扁平(或凹陷)、乳胀等情况对应处理。
1.3 觀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软件统计、整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P<0.05时,说明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母乳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产妇母乳成功率为96.67%(145例),对照组为82.67%(124例),研究组明显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χ2=15.865)。
2.2 护理质量评价对比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专业技术能力、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评分更高(P<0.05)。见表1。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中有148例产妇对护理满意,满意度为98.67%;对照组中则有138例对护理表示满意,其满意度为9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χ2=7.493)。
3 讨论
母婴同室在临床上指的是产妇、新生儿24h始终在一起,产妇会对新生儿尿布更换、哺乳、身体擦洗等事项亲自负责[2],护理人员鼓励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不但能够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促进宫缩、帮助产妇快速产妇恢复。但是,多数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抚育相关知识,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临床上必须对相应的护理措施更为重视[3]。在常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便是实施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完成各项医生嘱咐事项,不同能力与学历护理人员间缺乏合理调配,其护理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针对性差,难以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出来。层级护理为临床一种较新型护理模式,相比常规其应用优势更加明显,产科实施层级护理模式,能够将护理经验、护理能力以及学历不同的护理人员合理分配护理工作任务,促进护理工作效率、护理质量的提高。实施层级护理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间的责任更加明确,使上述问题得到全面、有效解决,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增加产妇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改善[4]。
综上所述,对母婴同室产妇实施层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几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改善了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蕾,杨帆,潘闯.微信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婴同室产妇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7,39(05):735-737.
[2] 丁小花,魏琴.床边分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护理中对护理质量、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2):111-113.
[3] 高云燕.优质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6,(21).
[4] 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