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火灸结合雀啄回旋灸缓解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疗效分析

2020-02-18周声宇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期

周声宇

【摘 要】 目的:探讨雷火灸治疗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50例阴道分娩经产妇宫缩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产妇于分娩后24h、48h、72h开始接受缩宫素10U肌注治疗,研究组于产后24h、48h、72h接受雷火灸治疗,回顾分析经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观察对象产后 72h疼痛程度显著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治疗后疼痛程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有效率为 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产妇分娩后宫缩痛3d连续接受雷火灸雀啄回旋灸治疗能有效减轻宫缩痛,提高经产妇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雷火灸;雀啄回旋灸;产后宫缩痛经产妇

文章编号:WHR2019042093

产妇新产后(分娩后1~3d)因子宫肌层强直性收缩导致肌肉间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剧烈的下腹疼痛,在西医妇产科学称为产后宫缩痛,中医学称为产后腹痛或儿枕痛,经产妇多于初产妇。产后3d后下腹疼痛感会逐步减轻[1]。产后宫缩痛是产妇产后常见的症状,也是影响大多数产妇生理及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由于经产妇及多产妇子宫肌纤维反复收缩伸拉,子宫肌肉活动呈高张性,因此宫缩痛会更加严重,出现自主神经活动异常,如焦虑、出汗、烦躁,甚至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失眠等,从而影响到产妇的产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雷火灸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阴道分娩后经产妇产后宫缩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27.3±4.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75例,平均年龄(26.8±3.2)岁;研究组 75例,平均年龄(29.1±4.4)岁。两组观察对象在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肌肉注射缩宫素(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11812081,剂量:1mL:5单位)治疗,每天1次,每次10单位。研究组观察对象接受雷火灸手法治疗,具体方法:选神阙、中极、关元、气海、子宫穴,点燃雷火灸条,因雷火灸条火力峻猛,因此距离施灸皮肤2.5~3cm,先予反复左右旋转回旋灸约20余下,直到患者皮肤红热,后施灸者予手放置患者被灸穴位1min,待皮肤稍降温,再予一上一下,其状如鸟啄食雀啄灸,灸至皮肤红热。注意温度,防止发生烫伤。患者于产后第1次发生宫缩痛时开始接受治疗,每日1次,灸至皮肤红热,连续治疗3d。

1.3 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宫缩痛程度国际采用 VAS (疼痛程度口述分级)评分法[2]:用一条垂直线标尺,长10cm,1cm标有1个数字, 0代表无痛,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使用前充分向产妇告知说明,由产妇依据自己对疼痛的感受指出标尺的具体数字,记录分值。痊愈: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显效:评分相比减少>50%,有效:评分对比减少 20%~50%,无效:评分减少 <20%或疼痛症状无改变或疼痛较前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 SPSS 18.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有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观察对象在产后24h疼痛缓解程度,研究组和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的例数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研究组观察对象产后 72h宫缩痛程度显著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两组观察对象在治疗后疼痛程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产后宫缩痛是一种产科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是因为子宫肌肉阵发性收缩,导致子宫肌肉过度痉挛引发的疼痛。这种疼痛是一种内脏疼痛,无明显定位,表现为阵发性的牵拉痛、绞痛。产后宫缩痛与产次、哺乳、宫缩强度均有关。经产妇宫缩痛较初产妇更为剧烈[3]。推测是因为由于肌纤维反复拉伸或损伤,怀孕时子宫较初产妇增大明显,同时子宫肌肉局部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导致子宫收缩频率增多及强度增加,因此疼痛明显。另研究[4]认为,经产妇的体内缩宫素受体增加和缩宫素释放调节脉冲频率增加,因此子宫收缩强度大,疼痛加重。

中医学认为产妇产后具有“多虚多瘀”的特点。这是由于分娩时耗气伤血,导致气血不能运行通畅,瘀血内阻。因此考虑产后宫缩痛的原因:一是由于气血两虚引起的“不荣则痛”,耗气伤津, 血海空虚,不能濡养胞宫经脉;二是血瘀引起的“不通则痛”, 产后易产生瘀血,内阻于胞宫经脉,气血运行受阻,两者均可导致产后宫缩痛。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产后疾病与这些穴位有关:“恶露不行,宜灸中极。恶露不止,宜灸气海,或灸关元”。灸关元、中极、气海、神阙,可以培补人体元气,增强产妇产后的免疫抵抗力。同时这些穴位位置靠近产后增大的子宫,灸体表这些穴位更容易缓解子宫肌肉痉挛。子宫穴为经外奇穴,左右各一,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这个穴位的属性外应胞宫,内应奇恒之府。雷火灸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这一治疗方法能够起到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雷火灸条特点是在普通纯艾条的基础上加入了活血通络,芳香走窜的药材,药力更强。且雷火灸条较粗壮,灸穴位时灸疗面积也比普通艾灸面积宽广,同时雷火灸条燃烧起来的温度更高,具有较强的辐射能谱。回旋灸及雀啄灸属于灸法手法的一种,多用于灸治痛症及急性病。先施展回旋灸将高热量把相应穴位实现面的覆盖,再施行雀啄灸将燃烧的艾绒及药物对相应穴位进行点的刺激。点-面范围的热量刺激,激发人体经络的经气,温养及畅通气血,标本兼治,改善盆腔、子宫部位的血液循环,消除肌肉水肿及肌紧张,减轻子宫收缩的强度,有助于缓解产后宫缩痛症状,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加快机体恢复速度。此外,医护人员给予产妇灸法手法治疗,与产妇进行语言交流,燃烧雷火灸引发的香气,都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焦虑、精神紧张等症状。手法结合雷火灸治疗方法,疗效较为确切。但是这一治疗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一对一进行,人员的配置方案设置要灵活合理。本研究发现,产后连续3d进行回旋雀啄雷火灸治疗过程中,犹如数支灼热细针刺入局部皮肤,从而显著缓解经产妇的宫缩痛。不建议应用剖宫产术后的产妇,考虑术后麻醉药物代谢存在个体差异性,皮肤感觉迟缓导致医源性烫伤,引起医疗纠纷。

临床应用雀啄回旋灸结合雷火灸治疗产后宫缩痛,操作简便,且不经过人体代谢,对母婴无影响。治疗过程中还观察到经产妇应用雷火灸后提高睡眠质量,增加子宫、膀胱平滑肌的收缩,促进小便、恶露的排出。本法治疗产后宫缩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 钟洁,阳秀芳,黄梅花,等.雷火灸治疗产后宫缩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01(38):119-120.

[2] 赵艳梅.耳穴压豆对产后宫缩痛产妇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45(02):158-163.

[3] 徐振东,李伟,沈富毅,等.产后宫缩痛治疗的进展[J].上海医学,2016,08(39):512-514.

[4] 陈肖肖,胡艳玲,陈离瑶.耳穴贴压降低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J].使用妇科内分泌杂志(電子版),2018,03(1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