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白细胞假性计数的研究进展
2020-02-18张希康晨
张希,康晨
天津市黄河医院检验科 (天津 30011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主要通过流式与电阻抗技术对细胞进行计数,再使用过氧化物酶、高频电磁、低频电磁、激光散射、直流电等方法将白细胞分为多种类型,一般通过散点图表示[1]。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白细胞分类与计数不准确,进而导致假性白细胞分类不准确与假性增高,此时散点图可提示为检测结果异常,因此,操作人员需充分了解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散点图,以便准确分析原因[2]。本研究主要就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白细胞假性计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
1.1 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聚集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标本中所含有的EDTA抗凝剂可导致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聚集,进而导致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此种情况虽然较少发生,但仍不可忽视[3]。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聚集无明显性别差异,医学界目前尚未明确此种聚集的发生机制。此外,该种情况还可发生于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的血液标本中。相关报道显示,白细胞聚集与特定疾病或者病理之间无明确关联性[4]。白细胞分类散点图能够提示异常情况,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仪器忽略最大聚集物的情况,并对小聚集物发出报警。在电阻抗类血细胞分析仪中,当白细胞分类图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聚集区域出现未成熟粒白细胞时,仪器会发出报警信号。这种发生于EDTA抗凝血肿的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聚集物可直接影响白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出现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与错误分类情况,进而引发淋巴细胞增多症与假性粒细胞缺乏症,需引起重视。
1.2 淋巴细胞聚集
淋巴细胞聚集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出现假性降低情况。据相关报道显示,对烧伤、尿路感染、严重单核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等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后,可发现淋巴细胞聚集情况[5]。此外,相关报道显示,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也存在淋巴细胞聚集情况,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进行检测时,会导致较大的聚集细胞被忽略,进一步导致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同时,小聚集物可干扰白细胞分类情况,导致仪器出现错误[6]。
2 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
2.1 血小板聚集与巨型血小板
通常,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主要由体积相近的血小板聚集物所致。目前常用的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准确检测出此种异常情况,并直接反映于散点图上。血小板聚集物能够以点的形式组成火箭状,主要位于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左下方,可形成淋巴细胞报警信号[7]。若患者患有骨髓增生性疾病与骨髓发育异常疾病,则血液中会出现一些体积巨大的血小板,由于这些血小板会达到白细胞大小而被当成白细胞计数,当仪器检测到此种巨型血小板时会发出报警信号,报告为血小板聚集或者巨血小板。
2.2 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可存在于正常血液或病理血液中,数量有时可多于白细胞,且可与溶血剂直接反应,使细胞膜溶解,进而释放出细胞核,也是临床上导致白细胞异常增高的重要原因[8]。当有红细胞处于游离状态时,其体积低于50 fl,可与巨大血小板或血小板聚集物表面相重叠,进而共同影响白细胞计数,使仪器发出相同报警信号。
2.3 抗溶性红细胞
在部分情况下,红细胞不会受到溶血剂的破坏,当患者患有肝脏疾病、尿毒症及行化疗后,可导致其体内抗溶性红细胞被误认为白细胞,进而导致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9]。白细胞分类散点图中可发现大量小点处于淋巴细胞区域,使其无法与淋巴细胞区分,进而发出报警信号。但通常情况下,可根据散点图密度分析出有核红细胞的存在,该情况可见于含血红蛋白C的红细胞患者血液标本内。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能够通过产生红细胞的方式抵抗溶血剂信息,使血细胞与溶血剂接触时间延长,进而达到消除红细胞抵抗的目的。对于存在专用白细胞核计数通道的血细胞计数仪,可通过破膜试剂将细胞膜溶解,以达到精确计数细胞核的目的,确保准确区分有核红细胞与白细胞。
2.4 冷球蛋白类
冷球蛋白对白细胞计数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能够导致其假性增高,还可进一步影响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计数。据相关报道显示,这种影响与冷球蛋白量无明显关联性,可能与其自身特性相关,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检测结果,则可考虑冷球蛋白,有助于冷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诊断[10]。当处于室温下,通过显微镜对患者染色的血涂片进行观察,可发现明显冷沉淀物,当处于低温环境下,该情况更加明显。冷球蛋白本质上属于一种免疫球蛋白,当处于37 ℃以下的环境时,可形成冷沉淀物,因此,在检测时需适当对试剂加温,以减少该情况的发生,但仍无法完全避免,有时仍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的情况。这种冷沉淀物的体积接近血小板,在临床检测时可对血小板计数产生直接影响,导致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增高的情况,进而导致血小板体积直方图发出报警信号。当冷球蛋白出现聚集或者体型巨大时,可接近白细胞,使白细胞计数出现假性增高情况。对白细胞散点图进行观察后,可发现冷球蛋白呈云雾状小点分布,主要位于血小板阈值处或者淋巴细胞上,有时也可出现于多形核白细胞散点顶端,若观察到上述情况,则说明可能存在冷凝蛋白质[11]。此外,当冷球蛋白呈胶冻状时,可堵塞血细胞计数仪的吸样针,进而影响最终分析结果,因此,需引起重视。
2.5 纤维蛋白原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纤维蛋白与冷纤维蛋白原可直接影响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使其出现明显假性增高的情况,有时可使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16倍[12]。通过电子显微镜对血涂片进行观察后,可发现其与纤维丝相关,这种纤维丝与纤维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存在密切的关联。在临床检测时,将采集到的新鲜血液使用EDTA抗凝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说明当标本与EDTA尚未接触前可引发纤维蛋白聚集,进而导致白细胞计数出现假性增高的情况[13]。
2.6 标本量过度
在临床检测中,真空管内血液标本过多可导致血小板假性计数,进而导致血液标本受到影响,使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因此,在检测时需控制标本的质量,以确保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
总之,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白细胞假性计数,其中原因较为复杂,难以及时发现与鉴别,因此,要求操作者高度重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显示的报警信号,通过血涂片方式进行观察,以减少或者避免白细胞假性计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