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功能训练对斜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

2020-02-18赵莹

医疗装备 2020年24期
关键词:弱视眼部灵敏度

赵莹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 (辽宁盘锦 124000)

斜弱视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指在斜视基础上出现弱视的情况。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发于儿童,特别是早产儿。相关研究显示,早产儿的斜弱视发生率可达5.6%,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3]。儿童在发生斜弱视后,必须及早进行干预,最佳时期是4~7岁,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不利于其日常学习和生活,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对斜弱视儿童进行干预非常必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视觉功能训练对斜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斜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10岁,平均(6.25±2.14)岁;斜弱视程度,轻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8例。试验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6.23±2.12)岁;斜弱视程度,轻度23例,中度15例,重度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斜弱视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患儿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眼部存在器质性病变;既往有眼部手术史;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案,包括健康教育、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指导饮食、配戴眼镜、应用仪器(1次/d)进行治疗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视觉功能训练,具体如下。(1)视觉刺激训练:该种训练方式适用于视力<0.4的斜弱视患儿,由护理人员引导患儿紧闭双眼,指导其摩擦双手直至生热,将双手放于双眼上,适当按压;此外,由护理人员指导患儿于每日午后面对天空,30 s/次,5 min/d。(2)融合功能训练:该种训练方式适用于视力≥0.4的斜弱视患儿,护理人员首先与患儿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儿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心理调节,使其保持轻松的心态;然后,将两支铅笔树立于患儿双眼前45 cm处,让患儿直视铅笔,时间为3 min,再让患儿将目光越过铅笔往后方更远处的物体眺望,15min/次,3次/d。(3)调节功能训练:让患儿进行斜弱视精细训练,包括穿小珠子、插孔、穿针和描图等内容;应用红光闪烁仪(生产厂家:西安爱乐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型号:HS-Ⅱ),使用时用眼罩遮住患儿的一侧眼睛,配镜患儿在应用红光闪烁仪进行治疗时需佩戴眼镜,中度、重度斜弱视患儿需选择单频挡,而轻度斜弱视患儿选择调频挡,1次/d,10 min/次。(4)双眼视觉短塑性训练:应用双眼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对斜弱视患儿进行双眼短期视觉可塑性训练,依据患儿的不同视力情况为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案,2次/d,30 min/次。

1.3 临床评价

(1)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由患儿家属进行填写,全卷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6个选项,分值依次为0~5分,总分50分,评分>39分为非常满意,25~39分为基本满意,<25分为不满意,家属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2)疗效:治愈,干预后,患儿视力恢复正常;显效,干预后,患儿视力提高,且≥0.9;有效,干预后,患儿视力提高,但<0.9;无效,干预后,患儿视力并未提高,甚至降低;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调节功能:双眼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和调节幅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家属非常满意19名,基本满意16名,不满意9名,满意度为79.5%;试验组家属非常满意28名,基本满意15名,不满意1名,满意度为97.7%;试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3%;试验组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调节功能比较

对照组双眼调节灵敏度为(12.43±2.27)cpm,调节幅度为(7.16±1.56)D;试验组双眼调节灵敏度为(17.17±2.88)cpm,调节幅度为(10.25±2.18)D;试验组双眼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为(0.34±0.08)D,试验组调节滞后量为(0.33±0.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斜弱视多发于儿童,患儿常不存在眼部器质性病变,但由于异常的视觉体验使得视力下降,加之长期伴有畏光和视觉疲劳症状,导致对患儿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干预[4-5]。人类的视觉系统较复杂,部分视觉问题可通过佩戴眼镜进行治疗,但另外一部分则需要进行视觉治疗。斜弱视的干预措施较多,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肌肉等尚未发育完全,可塑性较强,因此,常采取视觉功能训练以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6-8]。

低龄儿童的视觉可塑性强,在6岁之后逐步减弱。临床上在治疗大龄儿童斜弱视中多以健眼遮盖方式、配镜和视觉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从而改善患儿的视力情况。视觉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是视觉功能训练,包括视觉刺激训练、融合功能训练、调节功能训练和双眼视觉短塑性训练等内容,可帮助患儿建立有效的视觉功能。除以上视觉功能训练项目外,部分患儿可应用镜片排序训练,其可提升患儿的双眼调节幅度。双面镜训练可提升患儿的双眼调节灵敏度,进而纠正其屈光不正的弱视情况,提高患儿的视网膜清晰程度。

调节功能是指通过对眼成像的屈光状态进行调整,对不同距离物体进行清晰成像的能力,该种功能主要受自主神经的控制,由睫状肌和晶状体完成,受支配于交感神经[9]。调节灵敏度、幅度等参数均可有效反映调节功能。其中,调节灵敏度是指眼部对不同水平刺激作出调节反应的具体速度,不仅是调节功能的一项重要反映指标,还有助于评价双眼准确控制的改变量;调节幅度是指眼部由静止状态到最大的调节度时,眼部屈光力所上升的度数,斜弱视患儿的病情越严重,调节幅度越小。斜弱视患儿无论是单眼异常,还是双眼异常,均能够有效反映调节动态的异常情况,色弱患儿的病因是视网膜成像的清晰度较低,进而影响患儿眼部的协调能力,最终导致眼部的调节灵敏度降低。视觉功能训练可有效协调斜弱视患儿的眼部视功能,从而改善患儿应用眼部观察不同距离物体的视能力[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家属满意度、总有效率及双眼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较于常规干预,视觉功能训练更能满足患儿对视力提升的需求,从而获得更高的满意度;视觉功能训练可改善斜弱视患儿的视力,进而提升其生命质量。其原因在于,视觉功能训练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高和效果显著等特点,可满足斜弱视患儿对视力改善的需求,家属配合度高,通过应用各种视觉功能训练方法,不仅可提升患儿视力,还能够提高患儿的双眼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11-12]。

综上所述,采取视觉功能训练干预斜弱视儿童的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儿视力。

猜你喜欢

弱视眼部灵敏度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
如何消除用电脑后的眼部疲劳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