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学基础教学研究
2020-02-18周永生丁志杰陈君华汪徐春
周永生,郭 雨,郭 腾,丁志杰,陈君华,汪徐春,俞 浩
(安徽科技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激励竞争的背景下,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应对危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产业升级对自主创新的经济效应开始显现,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也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产业升级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一过程必然要求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与竞争力,而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实现中国这一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2]。
产业升级不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各层次人才素质的提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应以发展优质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为前提条件[3]。
“应用型”高等教育以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特色的技能型人才为任务,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储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4-5]。为适应产业升级大环境下“应用型”高校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作为建设面向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材料类专业是学校近年来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升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大力发展的新兴工科专业,而材料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内容及其体系设计是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打实学生专业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具有学习专业后续课程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晶体学基础》课程“教学合一”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材料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1 整合教学内容,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使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与专业前言科研热点相结合,激发同学们学好专业基础课的激情和兴趣
《晶体学基础》是一门理论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在材料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是当前材料研究基础的基础。无论是从新能源还是新材料出发,其涉及到的基础性科学核心,都离不开我们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这门课的内容,是材料人的重要基本功。因此,在这门课的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不仅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的内容,使课堂内容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更要将本门课程与当前研究热点话题相结合,让同学们了解这门课程在今后的应用领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晶体学基础》共36学时,晶体学基础理论的教材,共分11章。第1章介绍晶体及其相关概念;第2章介绍晶体的投影和吴氏网;第3-7章系统论述晶体的宏观对称、晶体学符号、理想外形、规则连生以及晶体内部的微观对称和空间群;第8章讨论晶体结构的表达及相变的基本原理;第9-10章介绍晶体化学和晶体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第11章介绍晶体的形成和缺陷。针对以上的内容模块,结合当前研究热点话题,拓宽教材厚度,让书本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丰富、立体。
2 丰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问题式,任务式等方法
《晶体学基础》课程,实施“教学合一”教学模式,以课本内容模块为基础,结合当前科研热点话题,适时开展相关科研课题讲解,以达到基础课程与前沿热点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形成。
3 改革考核方式
如果说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怎么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的问题,那么考核评价方法则主要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传统的笔试,由于试题的题型的限制,只能教出更多的“背多分”,即记忆力好的临时突击也能考出高分,思维灵活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的试题中失分较多。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应当增加过程性考核,增加考核方式,如以几人为一小组,以PPT形式讲解本门课程相关知识在当前科研热点研究中的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晶体学基础教学改革目的是打造适应国家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应用型”特色人才的特色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使得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更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