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0-02-18王都留张少飞杨建东
王都留,燕 翔,张少飞,杨建东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农林技术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基础化学》课程是我校农业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等高职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学校现行的统一考核办法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这种评价结构忽视了平时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期末笔试的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导致许多学生卷面成绩不及格,补考的学生过多,有的班级不及格率达到60%;同时也不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所以很有必要对《基础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合理的改革。
1 目前《基础化学》成绩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考核方式单一
我们现在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全校统一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这种计分方式形式单一,不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不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不重视学生的进步程度,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主要依据评定总成绩。
1.2 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的考核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平时不学习,只在考试前突击一下也能考及格。这使得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抄袭他人作业的现象普遍。
2 《基础化学》课程成绩考核的新办法
戴静波、梁丹等将文科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 ,期末考核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学习、出勤、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小组研究性学习、网上讨论等[1-2]。王春华等人改革有机化学课程考试方式,将闭卷考试内容分成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其中客观性试题占闭卷考试成绩的40%,主观性试题占闭卷考试成绩的60%[3]。梅霞、柏林洋等人对《基础化学》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60% 、期末考试成绩占40%的比例进行考核,平时成绩中又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堂参与、作业质量、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内容[4-6]。
我校高职专业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学习《基础化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基础理论、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会用化学的观点理解专业学习中的问题。根据我校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借鉴他人经验[7-9],我校《基础化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提高总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比例,降低理论笔试成绩的比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实验动手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即以平时成绩60%和期末考试成绩40%,综合评定《基础化学》课程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按照出勤占10%、实验占10%、报告占10%、归置占10%,作业占10%、提问占10%的比例分项考查记录成绩。
2.1 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权重。
《基础化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增加实验教学时数,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实验、报告、归置、作业、提问等6个项目,比例占总成绩的60%。
2.1.1 出勤
每节课上课前先点名,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将考勤结果记入出勤项目中,期末统计后计分,占总成绩的10%。例如,全学期上课36课时,点名18次,某学生出勤17次,则出勤成绩为=17/18×100×10%=9.44分。
2.1.2 实验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要增加实验课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10-11]。我们以学校化学实验室的现有条件为基础,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业基础、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每学期安排12个基础化学的学生实验。实验分组进行,即将全班分成两大组,每一组又分成10~12个小组,力争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以保证实验效果。
实验预习体现着学生的科学态度,也影响着实验的效果,所以成绩中必须予以体现。实验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预习环节,主要是阅读实验指导材料,写出详细的预习报告,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记录疑难问题,合理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设计图等。教师在做实验之前,要检查预习报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预习效果。
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得出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过程是否安全有序等,是决定实验能否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实验指导教师在每一次实验中,对每位学生的情况都予以过程性评价,就学生实验的预习、态度、灵活性、创造性等予以评定,一个实验评定一次成绩,全学期12个实验评定12次成绩,最后以12次实验的平均成绩乘以10%得出实验成绩。
2.1.3 报告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必须及时、独立、认真地完成实验报告,交任课教师批阅。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的记录、总结和概括,考核学生正确使用实验数据,处理数据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每次实验完毕,都要求学生把该次实验的数据或结果当场交给任课老师,由老师检查签字后带回去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考核标准应侧重于考察学生数据处理过程是否正确,原理的叙述是否简明扼要,报告撰写是否字迹工整,实验误差的分析是否清楚。实验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
2.1.4 归置
这部分成绩分为准备实验和实验用品归置两部分。
准备实验的成绩。在授课班级中选拔基础较好、对化学兴趣浓厚、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教师的助手,与任课老师一起参与课前的准备实验工作,一般是提前一周准备。每个班选拔12人为固定的成员,每组4人分成3组,轮流准备实验。既能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又强化训练了基础较好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验动手机会。按照学生准备实验的次数、质量、态度等给出准备实验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
实验用品归置的成绩。每次实验结束后,所有的实验仪器要清洗干净,各类试剂和药品要归置到位,实验台面要擦干净,废液要统一处理等等。这些工作反映了学生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是高职院校学生特别需要培养的素质,也是学生实验技能高低的一个缩影。这些工作要安排班级所有学生排出值日表,每次实验结束,让学生轮流进行,教师检查和考核,及时评定成绩,详实记录在成绩表中。此项成绩占总成绩的5%。
2.1.5 作业
每节课布置1到2道作业题,限期完成。作业写在活页纸上,写清学号、姓名、班级、章节等信息,每周交一次,教师每周批改一次。要求学生按时提交作业,不按时交的扣分。每一次作业批改中要给出具体分数,并记录在原始成绩表中,以便于汇总后计算作业成绩。周课时4节的《基础化学》课程,一学期教师批改作业的次数不少于12次。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
2.1.6 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堂提问的内容要在教学设计中计划好,一般选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题目要进行凝练。提问学生的面要宽,每个学生给予同样的机会。一学期每个学生至少提问两次。课堂上提问学生,按照回答问题的次数和正确率赋分、记录,期末汇总后按照10%的比例记入总成绩。即课堂提问成绩=提问总成绩的平均分数×10%。
2.2 降低期末考试的难度和分值
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期末考试题的难度要以中等程度学生的水平为标准命题,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考及格。考试题中减少记忆性的知识点和计算题比例,增加简答题和化学原理应用题的分量。期末考试成绩仅占总成绩的40%。
3 实施效果及分析
在开课之初,公布课程学习的要求以及成绩考核的项目及比例,使学生尽早了解该课程考核办法,一开始就注重平时的学习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在第一节课上,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和测查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业水平,统计分析问卷后确定教学的起点。课程教学中途,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征求学生对课程学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课程结束时,进行第三次学习效果的调查问卷,总结经验,为下一轮进一步改进教学积淀基础。
经过2年的实践,《基础化学》课程按照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7-2018第一学期,按照学校教务处规定计算,《基础化学》按照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的比例计算,2017级园林技术1班 49人,及格43人,及格率88%,不及格6人,占12%;2017级园林技术2班,48人,及格42人,及格率83%,不及格8人,占17%。不及格人数较多。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基础化学》课程按照平时60%、期末考试占40%的比例计算成绩,2018级农业生物技术班的《基础化学》49人,全部及格,及格率100%,其中80分以上16人,占到32%,没有不及格学生。实践证明,改变成绩核算比例后,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们对2018级农业生物技术班《基础化学》课程学习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对课程比较满意的学生占90.9%,同意《基础化学》课程的成绩按照平时60%、期末考试40%计算的学生占93.2%,同意平时成绩中出勤、实验、报告、归置、作业、提问各占10%的学生,占86.4% ;他们还希望《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老师上课时多提问,多做实验。
4 利弊分析及后续工作设想
这种考核方式,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较多,出勤、实验、报告、归置、作业、提问等都需要大量的考查数据和平时记录,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不但没有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反而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克服困难,坚持按照各项考核项目的要求考查学生成绩,详细评价,准确记录。
以后,我们将对《基础化学》课程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与评分标准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与信息技术专业老师合作,参考他人已有经验[12],开发设计一套基于Excel程序,将各项考核成绩设计在一个系统中,既便于老师记录平时成绩,又能自动计算课程总成绩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