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与创新模式
2020-02-18董超
董超
(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四川成都 610031)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基层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也已经开展了数年,而且大部分地区根据社会的变革确实也做出相应的转变,但是如今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依然很明显。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建筑行业对于各方面条件的要求更高,在施工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对于大型工程来说,施工项目种类复杂繁多,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专业覆盖面广,每个环节都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和危险源,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相对应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却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无法与项目进行适配。现代化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所需要的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大型的建筑工程往往需要许多不同的施工单位共同完成,人员流动性较大,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增加了施工的风险系数,这对于建筑监督站的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非常让人困扰的难题。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来说,安全监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监督站的管理者必须要求施工人员遵守管理条例,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操作规范要严格把关。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安全问题,要及时向监督站相关人员进行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把损失降到最小。对于安全监督管理要进行创新性改革,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致力于打造一个符合建筑行业市场发展变化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1 安全监督管理需要改进的问题
1.1 统筹管理的问题
建筑工程会涉及许多不同方面的项目,一般来说,每个项目都由不同的施工团队负责,工作分配的同时要进行相关的安全责任划分,但是很多情况下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明确责任划分的界限。出现意外事故时,很难马上追究责任,容易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久而久之就形成责任模糊的不良风气。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就失去其实际意义,监管表面形式化,并没有把施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建筑工程专业的复杂性导致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很难做到安全防护措施的统筹管理。而且各个施工队伍之间缺乏工作中的沟通与交流,无法做到施工合作上的协商,导致施工各方面进度不协调,效率低下;缺少信息交流会导致双方之间出现很多矛盾,遇到施工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无法营造和谐友好的施工氛围。在每个施工团队中,大部分都是基层的施工人员,基层施工人员负责提供劳动力,对技术要求并不高,门槛也比较低,这就导致人员素质平均水平不高,整体上工作经验不足,增加安全管理的不可控性,而且也无法充分保证这些基层的施工人员能够遵守相应的安全制度和设备操作规范,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此外目前市场上的建筑材料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对于施工材料的选取,很可能出现材料采购时质量检测不过关,以次充好的情况,而且施工时的偷工减料也很常见,短期来看,确实获得了一些利益,但是到了后期验收,还是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返工重建,实在是得不偿失。
1.2 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十分激烈,很多建筑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一味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工作,没有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负起责任,加上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提起足够的安全意识,不同团队之间交叉作业频繁,施工人员过于疲劳,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施工工期致使压力过大,导致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一些防护设备的质量也不过关,例如在施工时,很多基础施工人员的防护帽质量不过关,根本无法对头部进行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无法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对于自身岗位职责的认识不到位,因此,是根本不可能胜任管理监督工作的,在实际管理监督工作中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建筑企业缺乏对监管人员的定期培训,思想教育不足,认识不够深刻,不能理解自身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很多监管人员工作态度消极,在工作时间偷懒,无法真正参与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没有起到实际的监督作用,导致许多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施工某一阶段完毕时,缺乏对验收工作的监督,评估手段落后,质量不达标。建筑工程属于大型项目,对于设备操作的要求极高,根据以往的施工安全监督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基层施工人员根本无法很好地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建筑混凝土墙保护层等作业的安全质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也增加了操作时的危险性,因此,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改革方向必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到位,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3 传统安全监督制度的不足之处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还需要安全监督人员在旁边进行监督,只有这样的双重保险,才能保证设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建筑工程中相关的新型技术也需要进行升级和革新,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那么必定会拉低整个施工过程的效率,工期的延长往往会产生各种不利影响,为了合理控制资金成本,建筑监督站的管理人员必须把握好施工的时效性。传统的安全管理体系中信息的传播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要求了,如今我国已经步入物联网时代,5G技术在我国已经成熟,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安全管理过程中信息传播的高效化,是创新改革的一个关键点。
2 安全监督管理创新改革
2.1 创新性思维模式
首先,要从思想层面进行改革,只有以良好积极的思想为指导,才能对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进。思想改革主要包含思维创新和认知两大层面,要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过去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着眼于当下的发展现状,思维不能僵化,在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时要学会举一反三,注重培养发散性思维。思维的培养是为了能让创新的理念融入安全管理体制中所做的准备,而且能够使新的管理模式更加人性化,监管的效率也跟高,逐步渗透到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对于过去传统的安全监管体制的不足之处,要有清晰的认识,有针对性地纠正和优化,而且在革新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保证创新安全监管制度能够很好地落实,不能只是流于表面,不论是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还是监管人员,都是有非常大的益处。安全监督管理者从思想上要进行根本的转变,要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对监管工作的热情,以极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安全监管中去,营造出敬业的氛围,充分带动起整个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因此必须注重思维模式的创新。建筑企业要加大对监管人员思想的培训力度,考核标准也要进行完善,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而且要将监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与绩效联系起来,制定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从客观上为创新制度的实施进行保障。
2.2 网络社区监管方案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创新不仅要从思想层面入手,还要考虑管理方案的革新。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然不能满足现在的经济需求,因此,安全监管方案的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对市场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考察,致力于实现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要严格要求施工现场各项技术标准,责任划分要清晰明了,追究责任要快速高效。同时对于施工档案的管理也要谨慎对待,对于施工过程中包括材料采购等流水支出要实时做好记录,保证资金成本的合理分配,因为资金安全也是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资金流水出现问题,将会损耗大量不必要的资源。对于施工档案可以采用数据化线上存储的方式,对于一些市场的数据分析,由计算机来完成,准确度更高,而且也非常方便,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对于施工过程监管的差异性也能进行量化,以便为安全监管方案的设计者提供可靠的参考。构建局域网社区化的线上安全监管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的采样和监控,这样一旦设备运行状态异常,可以马上报警,在社区化平台上进行公告,并通过网络及时的通知监管人员,监管人员也可以利用线上社区平台快速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多方的信息通道保证,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已经详细论述了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应该进行改革的方向,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创新的措施,兼顾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发展,提高施工现场的监管效率,充分体现成立监督站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