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花园街历史街区建筑与文化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2020-02-18林伯玮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6期
关键词:历史建筑文化

林伯玮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

0 引言

在全球化驱动下,我国市场化、商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推进,“文化”的内涵与范畴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拓展。就城市建设而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该城市内居民对城市发展过程的群体记忆[1];然而随着我国各城市大规模持续更新,日益暴露出功能紊乱、结构破碎等难题,特别是对于诸如历史文化街区等特殊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点关注[2-4]。近年来,相关管理决策部门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与创新复兴等事宜,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纲领,以大力弘扬文化复兴为核心环节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

1 花园街历史街区更新现状

1.1 案例地概况

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处于哈尔滨市的地理中心,总占地面积为10.3万平方米,位于大直街的南侧,东北邻近哈尔滨市三大商圈之一的南岗秋林商圈,南紧邻国内著名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5]。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花园街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区域作为1898年哈尔滨新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存唯一保持哈尔滨开埠时期新城住宅区基本原貌的地区,具有典型俄罗斯风格式住宅。目前街区内有2栋历史建筑和65栋特色风貌建筑街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与此同时区内有植被保存较好,有260棵树木,其中100余棵百年榆树是哈尔滨作为“榆都”的重要标志。另外,街区也是当地红色文化的重要展示地,曾经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所在地,陈云、彭真、李立三等曾在此居住[6]。

1.2 花园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主要问题

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哈尔滨市的地理中心,交通便利,商贸活动非常繁荣。近年来,由于区内人口杂乱,社区管理不够到位,保护意识薄弱,个别居民私建、违建等现象严重,原来历史建筑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目前区内由于社会发展变迁,其经济属性已基本丧失,导致区域内缺乏整体性规划管理,个别店面破败不堪。另外,虽然街坊的现有居住人口不少,但是由于当初建设时,设计密度相对偏低,导致目前街区内人流量偏低。

2 花园街保护更新策略

2.1 重点落实建筑保护

建筑保护是花园街历史街区活化的重点和难点,百年“黄房子”是花园街的特色,俄式传统民居样式是花园街历史的见证。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对建筑的风格、特点、价值和破损程度进行系统调研,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于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保存其历史风貌。对于结构完整部分破损的建筑,在保证建筑安全性和街区整体性与适用性的前提下,对建筑、室内装饰艺术和景观进行简单的改造,保留原有历史元素、延续历史记忆,展现建筑的文化底蕴,同时,力求创新和美观,提高空间人文品味。对于破损严重的危房,可进行局部拆除,但要做好资料收集和建材装饰的回收再利用。对于加建扩建的违章建筑,不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是对花园街整体风貌的破坏,应予以拆除。总之,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理念精神的支撑,建筑以其独特的样式和风格承载花园街的百年历史,更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2.2 加快完善区域规划

花园街紧邻哈尔滨南岗商业中心,交通位置便利,周边地区涵盖政治、文教、服务、娱乐、商业等多种功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然而花园街缺乏整体性规划,保护措施不明显,街区道路被私自占用且缺乏维修和管理破败不堪,各种私家牌匾格外突兀刺激眼球,严重影响城市面貌。街区内部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空间缺失等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加快完善区域规划,遵循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进行花园街区域空间打造,整饬规范沿街立面,加速推进花园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花园街整体建筑密度较低,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对私建和违章占用公共空间的建筑应予以拆除,并对街区内的古树进行统计和保护规划公共绿地,通过合理的规划改善内部环境。同时进行花园街未来发展规划和区域定位,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加强花园街内部与外部的联系,规划区域道路,设置路标和提示牌加强人流引导提高可达性。总之,对于花园街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最终目的是要使其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对于花园街区域整体规划便显得尤为重要。

2.3 深度挖掘文化价值

传统街区想要以文化复兴为中心,实现自身发展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就是摸清其历史文化状况,捋清其历史文化脉络,了解历史文化特性与优势,从而找准文化建设与培育的突破点,打造文化核心,形成文化辐射效应。因此,在以花园街历史街区为典型案例的更新过程中应以其文化属性、符号以及人文价值等为核心素材与内容构建文化中心集群,以文化复兴的视角打造多个核心文化区域,以此为契机加强舆论引导,积极鼓励民间力量与资本投入,彰显其典型的文化符号,最终带动城市的更新升级。在保护与更新实施过程中,运用行政、市场与资本投入等多渠道,铲除目前街区对其历史文物具有损坏的人为活动干扰,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名录,确定街区更新红线及其市场准入清单,以确保街区文化保护落到实处。

2.4 优化现代宜居功能

城市内部所有社区、街坊的居住属性是基础属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因此,花园街传统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首要之处便是要突出其现代实用性与宜居性。城市特色文化区域是一座鲜活的城市历史博物馆,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家园,生活于此的人们的生活幸福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才是城市文化建设所应重点考量的方向。因此,关于花园街文化街区的更新过程中应注重其现代化生活、生产程度,提高其宜居功能性;在此基础上,逐渐向生态环境优化方向发展,以实现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生态宜居的综合效应,并在生态宜居品牌中反过来坚持保护其独特的文化属性,突出文化历史街区的核心价值导向,通过上述整个层面的兼顾发展,统筹管理,那么这座城市的传统街区更新就能兼顾文化、生活、生态、经济等多个方面,从而真正实现带动整个城市的综合性更新升级的艰巨任务。

2.5 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传统老街区本由于其自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保护理应成为其发展的重心所在。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变迁,其区内经济属性已基本丧失,逐渐沦为城市变迁的边缘角色。然而,要实现文化街区的全面复兴,经济发展是其所面临的重要层面,提高街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新,使其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也解决其居民经济问题。首要重中之重就是实现文化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明确其资源价值,从而具体定位区域更新方向,形成适宜的产业生态系统,例如开展文创工作室、文创公园等文化服务产业,提高街区经济能力;其次,针对其建筑资产、文化资产进行评估,将多种类型的资产加以有效管理,就可以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和开发,例如从物质资产入手,对街区的建筑遗存进行分类,将需要保护的历史资源进行标记,而其余建筑逐渐与产业相融合,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此实现科学发展;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其主要途径就是市场化。文化保护与更新想要在当今时代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必须参与当地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对城市的独特文化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与研发,结合场地遗留物质与文化底蕴等非物质元素创造文化衍生产物,放大区域的文化价值,迎合花园街文化传承理念。同时挖掘花园街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越等条件,进行区域综合型功能规划,促进区域多元化发展,创造经济收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以哈尔滨市具有代表性的花园街文化街区为例,针对其保护与更新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管理方案,深度挖掘其文化价值,建立完整的保护规划政策、手段、资金投入、文化推广等一系列制度性保障,优化现代宜居功能,打造街区内集商业、文化、居住、旅游等一体的特色文化体验建筑群;于此同时,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加强社会引导与公众参与,使文化街区保持强烈的时代生机。

猜你喜欢

历史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谁远谁近?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