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用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2-18刘尚辉

智慧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呼吸机通气综合征

刘尚辉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辽宁 北票 122100)

0 引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呼吸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以及低氧血症等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ICU患者通常情况下因病情危重而需卧床接受治疗,增加了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性[2]。当ICU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要立即给予患者呼吸机通气治疗,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降低并发其他不良事件的概率[3]。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5例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例,采用不同的通气治疗方案,分析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疾病患者的治疗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5例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5例),本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且65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50岁,平均(35.36±3.24)岁;病程1~3周,平均(1.58±0.36)周。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0~50岁,平均(35.28±3.45)岁;病程1~3周,平均(1.64±0.3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做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吸氧、抗炎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基础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则行早期呼吸机(商家:飞利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伟康M560)治疗,将呼吸机的模式调整为呼气末正压+压力支持通气+同步间隙指令通气模式,设置呼吸机参数,潮气量为6~8 mL/kg,吸入氧浓度为35%~100%,通气频率为10~20次/min,呼吸比为1:2.0。参数设置完成后将其连接在气管上,并打开呼吸机。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直到患者可正常呼吸。脱机时需注意观察患者的体征,脱机完成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以免出现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标准[4]:患者呼吸急促等临床表现消失,未发生不良事件则说明治愈;患者呼吸急促等临床表现好转,出现较少不良事件则表示显效;经治疗后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2)统计并发症情况,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多器官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低于观察组94.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0.00%高于观察组14.29%(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由严重创伤以及休克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的危重症,患者若是未及时接受治疗,不仅会损害患者的呼吸系统,诱发机械通气困难脱机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肾、胃肠等器官功能衰竭[5]。ICU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是由肺损伤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以及脸色青紫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6]。因此,在临床上加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通气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次研究主要探讨了呼吸机用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及早确诊并且进行有效的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控制患者病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7]。同时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延长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早期呼吸机通气治疗主要是借助外界机械产生的压力,强行交换受损肺泡与氧气之间的位置,提升患者的受氧能力,从而保证患者的生理功能能够正常运转[8]。此外,ICU急性呼吸患者极有可能并发严重感染等,因此,需要严格检测患者的体征以及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通气治疗[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这与陈琰等[10]研究报道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呼吸机在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早期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急促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机通气综合征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
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