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之父”
2020-02-17张米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0年1期
张米
徐光宪,我国稀土化学开创者之一,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他编著了《物质结构》《萃取化学原理》等重要教材。
1951年,徐光宪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徐光宪提出了配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60年代,他改进和提出了几种测量萃取常数的方法;70年代,提出最优化串级萃取设计方案,建立了新的串级萃取理论;80年代,提出原子价的新定义及其量子化学定义,并首次合成了一系列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四核双氧基稀土配合物。他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提出了适于稀土溶剂萃取分离的串级萃取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引导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促进了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向高纯稀土生产大国的飞跃。
桃李满天下,师德传四方。徐光宪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执着热爱,对于学生更是倾囊相授。他认为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将来献身祖国科技事业打下坚实基础。他注重让青年教师、研究生及时掌握学科最新成就,站到学科发展最前沿。“他们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工作能力和成就大大超过我了。这是我最大的安慰和自豪。”淡如菊,温如玉。谦谦君子,良师益友,当如徐光宪。
一清如许,静水深流。徐光宪的高尚情操和可贵品质,必将激励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奋发向上,不断前行。
(張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