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管理实现猪群主要传染病的控制与净化

2020-02-17

养殖与饲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粪污病原猪群

吴 斌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武汉430070

对非洲猪瘟等猪传染病的防控,必须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什么是猪场生物安全?为什么有些猪场自认为生物安全管理做到极致,还是出现疫情?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或漏洞?应如何强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1 生物安全简介

生物安全与生物入侵密切相关。生物物种都存在扩大自己物种的生存空间,增强繁衍其后代的能力。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可能是一种细菌或病毒、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这就是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物种常吞噬着人类巨大的经济成果,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一些致病微生物带来的疾病流行直接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安全、威胁着一个民族的生存甚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繁荣。生物安全管理是为了防范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FAO 对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定义是:为降低病原体传入和散布风险而实施的措施,它要求人们采取一整套的态度和行为以降低涉及家养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所有活动的风险。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即是完善的猪场疫病防控体系;是兽医专家与猪场管理者在几十年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探索的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优化的、全面的用于生猪生产和疫病防控的系统工程;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饲养方式和管理在内的预防猪疫病发生的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①用来避免(防止)病原体进入猪群或猪场的外部生物安全;②当病原体已存在时防止疫病在猪群内或猪场内向未感染猪散布或向其他猪场散布的内部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管理在3 个不同层面上展开,即隔离、传播控制和卫生条件管理。

猪场的外部生物安全管理主要是围绕进和出2个方面展开——如何避免或防止病原体进入猪场,现在有许多文献介绍了这方面的工作,各猪场也较为重视。针对所要防控的疫病,应按照其病原传播特点进行传入风险分析,清单式管理,切实查找所有相关漏洞,阻断其传入,实现其外部生物安全。

但百密总有一疏,如果病原已经存在或进入猪场就需要依赖猪场的内部生物安全管理。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管理主要是防止疾病在群内、场内传播或向外传播,包括猪场布局和生产流程管理、猪群流动管理、人员的内部流动管理、内部物品和投入品流动管理、消毒与场内环境管理、媒介生物控制、病死动物和粪污及废弃物的处理与排放管理、疫情控制等。惟有建设和完善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方能及时发现疫病,实现早期传播控制,尽可能减少交叉污染,有利于“早、快、严、小”地控制和清除传染病。

2 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管理

1)猪场合理布局和流程管理:猪场按其功能应分隔为生活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生活区可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生产区包括各养猪生产线、兽医室、隔离舍、通道及出猪台等;废弃物处理区包括解剖室、尸体处理间、粪便污水处理区等;各区之间应有屏障系统来实现分隔。流程管理中应强化净区和污区观念与意识,生产区内要划分净区与污区、净道与污道,在生产中应按要求执行净污分流。净和污是一对相对概念,存在病原污染风险或污染风险较大的区域为污区,病原污染较少或已被清洁的区域为净区,人员及物品在跨区流动时特别是从污区到净区应经过清洁和消毒,实现携带病原的清除,阻断病原扩散;净道与污道交叉时,应注意加强消毒管理,确保净道的完整性和无污染。猪场生产流程安排应尽可能减少交叉,实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养猪生产线应实施区域化或单元化生产管理系统,对跨区或跨单元的一切活动应进行传播风险评估,确保做到病原传播阻断。

2)猪群流动管理:在现代化的养猪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往往会针对不同猪群养殖特点与需求,配套不同猪舍及专用设施,故而使猪群在不同阶段按需要进行流动。猪群内部生物安全管理就是在猪群流动交叉与病原传播阻断之间实现一种平衡,既有效保障猪群的生产和流动,又能切断病原传播。为此,人们摸索出了许多不同的养殖模式或方式去实现其流动和生物安全,如为了阻断公猪与母猪疾病传播,采用人工授精、社会化专门公猪站供精系统;为了阻断母猪病原向仔猪传播,实施早期断奶与分段式饲养;为彻底切断病原传播,实施分区甚至分点饲养;为阻断后备与经产母猪、不同类猪群疫病传播,采用母猪分胎次饲养,种猪分类别饲养,商品猪多点式生产等。在这些饲养模式或方式中,当猪群流动时如果实现不了彻底消毒,做不到病原传播的切断,这些为了阻止疫病传播而采取的饲养模式,就会变成病原传播的通道,使其传播得更快、更广、更远。面对这种情况,要中止这些饲养模式回到从前吗?当然,实现不了切断时,暂时停止这些饲养模式是必要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应该迅速改善相关措施,评估其风险,并配合猪群移动后的相应隔离与观察评估措施,实现猪群正常流动同时确保生物安全。针对可能携带疫病的传播特点,要审视和评估猪群流动时的各个细节,使之能完全阻断病原传播。

3)人员的流动管理:猪场人员的管理往往是养猪业主们感觉最为棘手的事情,因为这中间存在太多的矛盾。如何在高效率运营与管理、保障员工享受美好工作与生活,自由与情感交流的同时,实现内部生物安全管理呢?这是对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与管理艺术的大考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人性化方面,从限制与自由2 个方面考虑。应加强员工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让员工从意识上、业务能力上将生物安全行为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在工作中能形成良好的防范交叉感染(污染)的行为习惯。要规范员工的工作流程、各个事项的操作规程,减少工作交叉;培训员工对净与污这个相对概念的理解,对消毒工作的重视与理解。核心是要确保生产区不被污染,不出现不同区域或单元的病原交叉传播;污染物在第一现场能被处理,减少人员流动导致的二次污染。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帽、鞋的消毒与更换,各项操作前后手部的消毒、污染物处理、洗澡更衣等相关事项必需有严格规定和良好的执行,同时还应有相应的监督与评估。

4)物品与投入品的管理:正常情况下物品和投入品是安全的。但当外界环境污染后,物品也存在被轻度污染而导致的病原传入风险,这种情况下物品进场时应当考虑如何消除风险:如去掉外包装物,条件允许时在室温条件下(25℃左右)存放一定的时间再进生产区使用等。而出现较为严重污染如饲料原料被污染、物品和投入品生产过程、运输或交易时被严重污染时,应当考虑如何有效地去除污染源,同时又保障物品和投入品的使用性能不受影响。

5)交通工具及用具流动管理:车辆及其他交通工具以及一些专用工具或用具,因其在不同的养殖区域或场间流动,是病原的重要传播媒介,特别是一些与猪直接接触的工具或用具,对于疫病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高度重视。要对病原污染的风险以及消毒后病原残留的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完善相应的管理,评估消毒方法,做到病原能被彻底清除或杀灭,不会导致感染。

6)媒介生物控制:一些动物包括犬、猫、鼠、鸟、蚊蝇、蜱螨等寄生虫可能成为病原的传播媒介,猪场内应严禁饲养除猪以外的其它动物,对猪场可能存在的犬、猫、鼠、鸟等应当进行防控,严禁其进入猪舍或接触到猪饲料等投入品,可设置防鼠档板、碎石带、防鸟网等防护装置,定期检查通道;对于蚊蝇、蜱螨等寄生虫应定期驱除和杀灭,有条件猪场应做到猪舍全封闭式管理,舍内无蚊蝇等。

7)病死动物管理:发病动物因其体内病原大量繁殖并不断地通过分泌物或排泄物向体外排出,是最主要的和最危险的传染源,因此对病猪包括其污染的场所及时进行有效消毒、隔离或处置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措施。病死猪处置时首先要尽量减少二次污染,对污染的通道、运送工具、处理人员等要及时进行有效消毒,尸体处理过程也要做到无害化;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对病猪迅速处理,首先应做好隔离工作,要力争做到将发病猪与未感染猪间的传播切断,潜伏感染猪与健康猪不形成交叉感染,相关人员、工具与用具不携带、传播病原,饲料、饮水、排污通道等不形成交叉污染和病原传播通道,媒介生物也应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形成传播,同时,病猪所处的环境能实现严格隔离和消毒,不会通过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病原散布。

8)粪污等废弃物处理与排放管理:病原是通过其宿主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的,因此,猪场的粪污等废弃物常携带有大量的病原,故粪污的排放通道常常是猪场疫病传播的主要风险点。猪场的粪污分为处理前和处理后的粪污,从猪舍排出的粪污及其通道,是除病猪以外的主要污染源,应尽可能减少其交叉和暴露;有条件的猪舍要实现猪粪分离,半漏缝猪舍要实现自动清粪,避免人工清粪的交叉污染;单元间或栋舍间的排污通道与主排污系统有分隔或具备单向流动,不存在逆向流动并能实现气体、昆虫逆向流动阻断等;猪场主要排污通道系统应能实现完全封闭,途中不存在泄露和二次污染;雨污分流,减少交叉同时也降低粪污处理量;粪污处理场所应当与猪舍间能有效隔离,避免病原在处理过程中的散布,对处理前粪污通道、收集池、干湿分离设施或设备等应尽可能做到封闭或单向流动,避免空气、蚊、蝇、鼠、猫等传播病原。粪污处理方法应当能有效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时有利于环保、节能和后期利用等。粪污转运车辆或工具要能实现无泄露、易清洁和消毒,并有专用通道和消毒设施或设备,相关人员也应与其他人员分隔,同时避免交叉污染或不形成二次污染。

9)疫情控制:因疫病防控中常存在漏洞,猪群中有可能在某阶段或某单元突发动物疫病的疫情,这时疫情控制就需要依赖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相关措施进行处置,阻止其在猪场内部的扩散,要形成疫病防控阻断的防御纵深,而不仅仅是一道防线。在外部生物安全管理时,常用安全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三区管理,当发现猪场内部安全区中某点成为污染区,如何迅速建立新的安全区、缓冲区和污染区,切断污染源的传播呢?首先,猪场内部应该规范其工作流程,采取防止或减少内部交叉的有关措施,以避免发现时交叉感染区域过大,不利于小范围疫情控制,也就是说猪场内部各单元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安全区变成为污染区时,各单元间是否有区域可以缓冲,以避免均成为污染区;同时猪场还应具备对疫病进行快速准确诊断与处置的能力,包括饲养人员发现与迅速反馈,一线技术人员初步判断及快速采样送检能力,技术场长疫情处置应急预案与常规处置能力。其次,猪场应能迅速判定疫情可能交叉感染的范围,并快速确诊疾病,这点对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至关重要;立即进行主要通道的卫生消毒工作,暂停一切可造成新的交叉感染的操作;根据病原特点,针对性地进行病猪与未感染猪的隔离,必要时可对病猪及同群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再次,要对受威胁猪群和可疑感染猪群进行密切观察,强化卫生管理,进行传播阻断,同时提高猪群抗病能力,有疫苗时应进行疫苗紧急防疫注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传染源和传播方式,以防再次感染的发生。在控制时,应对每一例新发病例的传播途径进行调查和分析,切断其传播路径,才能将疫情控制住。

3 猪场主要疫病的有效控制与净化根除

疫病净化指有计划地在特定区域对特定动物传染病,通过免疫、监测、淘汰、销毁及生物安全处理等措施,最终清除掉该范围内动物群体中动物疫病病原的过程。疫病净化是疫病控制到疫病消灭的中间阶段,是疫病消灭的必经过程,也就是说,净化的前提是疫病控制,疫病未实现有效控制是难以开展净化的,必须通过强化免疫与综合防控措施,建立起该疫病有效控制系统才能开展净化工作;当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就需要开展净化工作,使病原得到彻底的清除,否则已经得到控制的疫病也难以长时间地维持控制的局面,因为病原作为一个生命体,虽然短时间内被控制住,但病原随时间推移总会获得突破口,实现其增殖能力的提升和生存空间的扩大。

1)非洲猪瘟的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主要依赖于猪场外部生物安全与内部生物安全管理。猪场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猪群、人员、饲料、物品、交通工具及用具进出猪场的消毒流程,对各种媒介生物采取管控措施,建立起能有效阻断微量病原传入猪场的铁桶样的外部生物安全体系,将非洲猪瘟病原御敌于猪场之外。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生物安全体系,形成一定的防御纵深,一旦非洲猪瘟病原突破了外部防线进入场内,能在更早时间发现。若猪场事先具有良好的内部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则在发现疫情时污染面会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应制定详细的防控预案并演练过,能按照预案实现定点清除感染猪,避免出现应急时的忙乱。处置疫情时要高度重视人员在该病传播中的作用,避免人员交叉传播,同时控制鼠蚊蝇等生物媒介流动,则可有效阻断猪群间的水平传播;将现场病毒污染面及污染量最小化后,通过强化消毒措施将其彻底清除;在病原清除及病猪无害化过程中,也要避免二次污染。

2)猪瘟的净化:我国猪瘟防控通过多年的强化免疫,猪瘟控制在绝大多数猪场和地区是比较理想的,多年未监测到发病感染,甚至许多猪场可能已经实现了净化。净化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净化的评估或对极其微量的猪瘟病原携带者的剔除,通过猪瘟套式PCR 或荧光定量PCR 对猪扁桃体样品检测可以检出隐性带毒猪,实现猪瘟的净化;当前随着猪瘟病毒E2 蛋白疫苗和鉴别诊断试剂等新成果的推广,猪瘟净化工作将更加快捷和准确。

3)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猪伪狂犬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净化最多的疫病,但由于该病毒可多种动物感染带毒,猪也可长时间潜伏带毒和排毒,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免疫无疫控制措施,首先通过优秀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强化免疫以及生物安全措施,控制和阻断猪群内病毒的循环传播,实现猪场不出现新的感染,阳性带毒猪处于潜伏状态而不排毒,阴性猪不会发生阳转,实现伪狂犬病的有效控制;在控制的基础上再通过淘汰断奶阳性母猪,补充后备猪,逐步降低阳性猪只比例,最后对猪群全面检测,淘汰所有阳性猪只,从而实现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与净化:根据该病的特点,结合猪场感染情况,可以通过强化免疫、封群管理、生物安全措施,切断感染猪或带毒猪向易感猪传播,将其由病毒活跃场变成稳定场,实现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净化:停止种猪免疫,半年内停止种群补充,时刻监控种猪群中的感染者,对疑似感染病例及时隔离清除和消毒,断奶仔猪独立饲养并远离种猪群,猪场周边环境安全无排毒猪群,半年后,后备种猪群进群前应封闭饲养3 个月以上,经病原学检测评估不带毒方可混群,同时配合严格的人车管理、全进全出、空栏消毒等措施,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测评估,实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净化。

猜你喜欢

粪污病原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