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式学习导引下的幼儿记录及其指导

2020-02-16高翠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20年1期
关键词:记录表探究过程

高翠

幼儿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杰斯·布兽纳指出,“儿童都有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他主张让孩子王动地去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体验。幼儿发现式学习是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王张幼儿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发现知识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王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发现式学习:基于儿童立场的探究

(一)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及探索过程

发现式学习是在已知经验和探究新知识相融合的基础上,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各种感官探究与发现,同时幼儿的创造潜能有了得以开发的平台,思维得以拓展,整合能力得到提升。使幼儿的记忆具有丰富的“再生力”。例如在“破冰取物”活动中,幼儿就是将己有经验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从而发现不同器械破冰的力度、时间、难度不同。

(二)保教活动注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儿天生具有探索世界的强烈欲望,她们对周围世界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渴望发现其中的秘密。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时身心会获得极大的愉悦和巨大的成就感。因此,通过幼儿自主发现式学习活动来让幼儿发现规律、建构知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主动性发展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非常有益。幼儿园设计和实施的保教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

(三)提高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学习可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也就是学习要建立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发现式学习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探索过程,是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因而他们的自主性能得到充分体现,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再内化和吸收知识,在自主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探究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认识蚂蚁时,我让孩子们拿着纸去院子里寻找蚂蚁,规察蚂蚁活动,但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把看到的画下来,每天观察一次,连续一周,孩子们会通过自己的记录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通过讨论,孩子们发现了蚂蚁的特点和活动规律等等,在此活动中老师只是作为观察者,适当介入引导或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协助其解决,通过老师的观察记录也会发现孩子在主动探究活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四)自王发现式学习活动并非绝对化

发现式学习虽然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对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情绪情感的获得、对未知新鲜事物的探索与小朋友间的互助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然而它也有其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会受到学习内容及幼儿自身心智的制约;幼儿自主发现并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许多知识和方法还是需要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来协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有些发现不一定有意义;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通过发现式学习方式来完成,不加区分地全盘接受或否定都是错误的,所以需科学合理应用自主发现式探究学习。

二、发现式学习:幼儿表达与建构知识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说明了学习过程和获得经验并将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的重要性。经过不断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到,幼儿在发现式学习过程中,观察记录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观察是重要的环节,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记录是幼儿用笔记录自己观察、探索的过程,或者是运用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以及最后的实验结果。尽管幼儿的记录极为幼稚,且主要用图画、符号作记录,但是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是在幼儿充分探究、操作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活动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和现象或者活动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的用简单图画记录自己所观察和探究的事物,可以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享受探究的乐趣,主动建构知识。因此,观察记录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表格记录法

通过在已有的表格上标记来进行记录的方法。探究活动中孩子们经过提出问题一猜想假设——实验验证——记录描述,获得了新发现,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依据所作的记录,共同讨论。例如:生活区中设计了“温度记录表”,通过找到正确的温度进行涂色来记录,从而找到一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小医院设计了工作记录表和就医记录表,记录扮演的角色、病症以及治疗的方法。

(二)符号记录法

运用各种数字符号或图形符号在表格中进行记录的方法。符号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来选择。如小班幼儿能力较差,可以选择“●”;中大班幼儿则可以选择数字或图形。如“小医院工作记录表”,在担任的角色或完成的任务下面打“√”;科学区的“沙漏实验”用数字进行实验记录等。

(三)图画记录法

通过绘制图画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需要幼儿有一定能力的绘画水平。“值日生记录表”通过图画的方式记录值日内容;“动物、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通过幼儿种植,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照顾方法等;“冬季锻炼记录表”用数字和图画记录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

(四)照片记录法

用照片的形式将事物记录下来。它属于一种工具记录法,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应用普遍。照片记录法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但这种方法需要教师的配合。

(五)图书记录法

如自然角中的“植物成长记录”,可以结合照片记录法、符号记录法、图画记录法、语言记录法等形式,以故事的形式展示在图书上,植物和动物的成长与照顾是一个连续记录的过程,最后装订成一本小书。

三、发现式学习:教师指导幼儿记录的科学依据

(一)培养幼儿记录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产生兴趣就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去实践,去思考。为幼儿创设记录的环境非常重要,在各个活动区域投放观察记录表或观察记录本,如“温度记录表”“植物浇水记录表”“植物生长记录本”“值日生记录表”等;又如科学活动的“沙漏实验”、“我们的朋友——蚂蚁”、“动物的出生方式”等;數学活动的“电话号码设计表”等等。教师还要在可供幼儿进行记录的环境内提供进行记录所需的材料,如记号笔、油画棒、标识牌等等。

(二)培养幼儿随时记录的习惯

幼儿的兴趣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到其它的事物上,因此,培养其随时记录的习惯十分重要。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户外自由活动等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幼儿形成主动记录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幼儿记录的能力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观察对象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对于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可以选择教师引导的符号记录方式;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记录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记录符号并有了一定的绘画能力,可以采用个人绘画记录的方式。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用画、贴的方式进行记录;对于数字符号敏感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用记录数据的方式进行记录;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用创编故事、儿歌的方式进行记录等等。教师的个别指导,可以使幼儿的记录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促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和更深刻地思考。

(四)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

记录的目的不只是留下痕迹,更不能流于形式,做完后就束之高阁,而是要促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和更深刻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只有不断地进行分享交流,进行总结,才能达到记录的最终目的。

(五)记录表的设计层级递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在引导幼儿进行记录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表格的设计从易到难,在指导幼儿以科学的方式记录时,方式的运用也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尽管有些记录以我们成人的视角来评价做得不是很尽如人意,但对于孩子而言那都是他们自己的成果,这都是宝贵的资料。对于孩子在记录中的错误我只做了记录和分析,没对孩子做任何的修正,我希望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观察,期待他们在与同伴间的交流与探讨中自己发现,自己去逐渐的调整和改变,进而掌握记录的方法。

猜你喜欢

记录表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从科学探索坊中的“被记录”现象谈开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