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蓝工程”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2020-02-16李河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0年1期
关键词:青蓝幼师青年教师

李河江

近年来,南阳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南阳幼师)按照“四有”好教师的标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要求”,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校党委始终坚持教师成长优先发展战略,在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分配上优先满足,“青蓝工程”工作卓有成效:一大批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尤其是自2011年以来,青年教师参加全省幼师院校教师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和个人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学校已连续数年取得全省毕业生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青年教师培养中积极实施师徒合作、和谐发展的“青蓝工程”息息相关。

一、“青蓝工程 ”“三带动两提升”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三带动”即青蓝结对带动,师德引领带动,活动开展带动

一是青蓝结对带动,把对子结起来。南阳幼师多年来坚持“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在教育教学上坚持“姓幼姓师”的理念不动摇,秉承师范教育传统,强化幼师教育特色,在技能课、专业课和公共课开设上,尤其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青蓝结对过程中,学校尤其注重对“蓝”的选拔。我们将幼儿园(早教机构)一线优秀专家聘为指导教师。同时,拓展青年教师的“师傅团队”,除“一对一”师徒结对外,实行“二挂一”“同档互助”等形式,也就是说一位青年教师有几位老教师(师傅师叔,包括退休教师)共同“帮扶”,同一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同门师兄妹)相互结对,同级相沟通。

二是师德引领带动,使能量传起来。在“青蓝工程”开展过程中,青年教师作为“蓝方帮扶”的“收益池”,“蓄水”的目的是要“浇灌禾苗”。因此,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不仅重业务技能,更注重提升品格修养,积极实施“师德引领带动”,为青年教师“扣好入职的第一粒扣子”。例如,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开展“师德师风”系列主题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强化“师傅”正能量的热传效应,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升综合修养。

三是活动开展带动,让技能强起来。学校在每学期初集中召开青年教师会议,宣读青年教師工作计划,总结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布置本学期和下学期学习内容。制定“青蓝工程”行政日历,每月组织一次系统的青年教师专业理论学习,开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练兵活动;每季度邀请相关专家或“青蓝导师”开展具有实战价值的专题讲座,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展示活动;每学期结合学校教学计划安排青年教师上诊断课、汇报课、优质课,开展教案、板书、说课、课件、教学能手评比等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有计划地派出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微助教、微课录制等培训活动;学期末组织一次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教学工作研讨会。

(二)“两提升”即岗位练兵提升,考核验收提升

“岗位练兵提升”即根据“青蓝工程”实施计划,导师要根据青年教师的知识背景、特长、职业期望及担任的教学任务等因素,每月组织一到两次的“公开课”听讲,其中不排除“师傅抽检”,开展青年教师推门听评课活动。同时,在“岗位练兵”中,徒弟“讲”和师傅“听”是主要环节,但最为有用的是全员“评课”环节。这里的全员不仅是结对师徒,还有本教研室、相近专业教研室(处室)的中高级教师及校级领导共同参与的评课团队,依据国赛、省赛标准对公开课进行开诚布公的评价,并记录存档作为青年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考核验收提升”,也叫压力传导提升,重在通过制度考核、技能考核、综合量化考核等倒逼青年教师自我加压、自我审视、自我诊断、自我提高。例如,通过领导审查、导师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分、师德测试等方面来评价青年教师师德情况。教学工作方面,由教科室组成检查小组对青年教师的达标课、听课笔记、教案、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活动课开展情况、课件制作等进行评价。根据青年教师的考核结果,按参评人数的10%、15%、20%的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获奖教师及导师进行表彰奖励。在阶段性目标考核方面,成立一把手挂帅的“青蓝工程”领导小组,设立青年教师教科研及师资培训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南阳幼师坚持建立校企(园)合作、培训专项资金列支制度,近3年学校每年投入50多万元,利用寒暑假选派青年教师到北师大、华师大等高校学习培训、到幼儿园所换岗任教,取得了极好的成效。再者,出台工作业绩评价、激励体系和约束机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综合量化评价,并作为绩效工资、目标考核奖、文明奖发放的重要依据,并专设青年教师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名额,评议结果依据名次直接纳入评优名单。

二、“青蓝工程”实施的成效

南阳幼师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尤其是高度重视“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大赛,在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等方面切实达到了“四个提高”,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近5年来,青年教师参加全省教师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23个,二等奖36个;青年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全省幼师类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58个,二等奖25个,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一是青年教师教学观念和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南阳幼师学前教育学任课教师闫冰是南阳幼师2003级毕业生,她当年通过幼师类对口升学考进河南大学,毕业后回校任教。“青蓝工程”实施以来,她积极转变观念, 注重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在课程创新上厚植“广联动、强融合”的育人理念,积极实施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的课程探索。在教学实践上,主动对接幼儿园等幼教机构,深入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授课所用的课件图片及视频均来自幼儿园实际场景,凸显了专业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亮点。

二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得到了提高。2014年学校参加全省优质课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语文、物理学科均荣获全省第一名,美术、舞蹈、音乐、教心等学科均取得了一等奖。

三是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座谈会上强调:“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里说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应该就是指“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知识水平”。教师的核心素养与专业知识水平息息相关,教师专业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所谓的“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即是这个道理。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都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广度,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延展自己执教艺术的维度,以自己的温情、知识浸润学生,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我校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选手李展十分重视执教艺术,在2016年赛讲《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实施情景教学、音律欣赏品读等形式,并能以质取胜,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赞扬。

四是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得到了提高。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南阳幼师特别重视青年班主任成长工作,全校辅导员、班主任岗位青年教师占90%以上,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绝对主力。多年来,学校以省市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为抓手,狠抓班主任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2018年,张静、曹刘芳代表南阳市参加河南省中职班主任素质能力大赛,首战告捷,结束了南阳市此项省赛无一等奖的历史。

三、“青蓝工程”实施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实施“青蓝工程”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导师指导不够全面和持久,青年教师工作量大以致于可支配空间不足,校企合作培养力度不够,青年教师职业融入性和专业延续性较差等问题,这些不但是现今青年教师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青藍工程”带给一线教学亟待改革的启示。“青蓝工程”为引领,改革永远在路上。结合我校实践与探索,特提出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建议。

一是注重完善“青蓝工程”建设的内容,实施可操作性更强的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分管校级领导、教务处、教学系、教研室的职责,形成分级考核负责的机制。强化教研室主任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的责任,做到政治上引领、纪律上要求、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进一步落实专业负责人制度,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做好“传帮带”引领,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搭建不同类型的教学竞赛平台,多角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二是注重结合学校师资水平的实际,统筹青年教师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扩大导师帮带青年教师的数量,避免组建单一化。注重不同年龄教师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情况,在压担子的同时还要多关心、多照顾,适当控制新入职教师的任课量,特别是第一学期的任课量,最好每周不超过8节,留出更多时间让他们学习、观摩、思考、总结,学校也要为新入职青年教师创造外出学习交流、网络学习、行业实践的机会。

三是要注重校企合作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积极参与。降低企业行业(学校)一线专家入“校”学历标准,加大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力度。注重引导青年教师到一线去锻炼实践,使青年教师“走出去、开眼界、长见识”,从而快速成长。

(责编  王鹏飞)

猜你喜欢

青蓝幼师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青蓝结对 互助互进
《钧窑铜系青蓝釉》一书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男幼师荒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提高高职院校“青蓝工程”结对实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