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综合题解题技巧
2020-02-16施玉娟
施玉娟
【摘要】初中物理的知识点在综合应用后,学生在审题、分析和解题时常存在困难,解题时常将知识点孤立,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或者只能解其中的一小部分问题就没了头绪。针对学生解综合题难的现象,本文对综合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题训练。
【关键词】初中物理;解题技巧;综合题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觉得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尤其是综合复习后,对题意的理解总不是很透彻,稍有难度的题目就容易出错。为什么难学易错呢?原因在于学生要选择有限的规律去解决无限的问题。看似简单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公式,在应用时容易考虑不够全面,显得特别难。所以,教師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综合题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综合题考查学生整体知识水平
在初中阶段,物理的大部分知识点比较零碎,综合题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计算题中的综合问题
计算题中力学部分和能量部分相结合,将物体的运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综合起来考查或在机械中进行受力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电学部分考查了电路的分析、简单电路的计算,更重要的是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动态应用,甚至与电磁继电器相联系进行条件分析。
2.填空、选择题中图像综合问题
图像中有多条图线,不同图线所代表的意义不同,例如电学部分 U-I 图像中,过原点的直斜线与曲线的区别,及从图像中获取的不同数据,能把电学部分导体的性质、半导体、串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等综合起来。
3.实验综合题
实验题也不再是单一的实验。例如,2014年江苏省南通市物理中考题: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刻度,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___mm。(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_________。
A.是虚像B.和物体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______________。
这道题,看似是对“光的折射”探究实验的考查,其实综合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刻度尺的读数、利用描点作图,并通过对图像的观察,运用数学知识,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涉及面较广。
这些综合题要求学生在复习时知识无遗漏,要有解题的综合能力,平时在课堂上就要对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才能提升他们解综合题的能力。训练的目的固然是能应付考试,更重要的目的是不能让学生仅着眼于课本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二、以“标”治“本”,紧扣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概括和审题能力
1.将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抓住不同点
例如,电学部分的“测未知电阻的电阻值”“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实验的电路是类似的,这部分进行综合考查的题较多,在进行解题时要能辨识概括出这三者之间的共性与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电路元件基本相同,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与作用是相同的,但实验目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实验结论、图像等却大相径庭。将上述实验进行对比,区别三者的不同,进行变式练习后,学生自然能找到解这些实验题的方法。又如,对电磁联系中的三种现象,“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作用”的原理图进行比较,围绕知识点,找出各种现象形成的条件和结果,就比较容易区别三种现象。
2.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
围绕“新课程标准”,研读“考试指南要求”,找出关系较近的知识点,合理设计综合题。综合题涉及的面广,但不一定难度系数大,在解题时应拆解知识点,将综合题变为简单题。上述2014年南通市中考中的光学综合题,拆解出刻度尺的读数、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光的折射的光路分析以及图像的绘制和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在新课标中的要求都不难,但最终的得分却低于预期值。因此,在平时训练时,教师可让学生尝试找出知识点间的联系,并自行出2~3个知识点的综合题并进行组内交换将知识点拆解,以降低解综合题的难度。
三、从“生”到“透”,把脉知识链接,提高学生的调动和迁移知识能力
积极养成解题正确的思维,消除消极、错误的思维习惯。在解答综合题时,根据知识点、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解答问题时要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对复杂的综合问题,应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审题时可利用分段法和缩句法,圈出关键字,先从局部弄清题意,再运用演绎、逆推等方法寻找知识点间的链接点,从整体上纵横分析,便于从一个知识点迁移至另一个知识点。比如,浮力部分的计算,有浮力的计算、物体的浮沉等知识点,解题时与“力与运动”解题思维整合,先分析物体的浮沉状态,再进行受力分析,结合重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可以解决物体或液体的密度大小等问题。
四、由“定”到“变”,紧扣现象实质,发展学生的应变和思维发散能力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千变万化,但其本质不离其宗。在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综合性问题时,学生要注意生活中的事物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多方面关系的总和,思考问题不能仅局限于一个方面。例如,在求浮力的问题时,当所给条件不能满足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应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思索,让思维有一个转换和跨越。在复习时,教师除了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性习题,也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如结合生活中的不同家电和新科技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还可以将综合性题型设置成开放性问题,从各种不同角度设计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学生才能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边学边思、边思边学,适时点拨、解疑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当然,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但只要抓住综合题的特点,围绕知识点和考点有理有据解题,再加上养成的良好的学以致用的习惯,学生的能力必定会大幅度提高。
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能提高课堂效率,解题过程中能及时反馈,对研究方法进行调整;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和方法,让学生不再畏惧综合题。
【参考文献】
[1] 张忠义. 浅议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J]. 学周刊,2016(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