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对策
2020-02-16薛筱舟
薛筱舟
【摘要】阅读是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方式之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教學中融入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熏陶他们的品格和情操,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独立个性,让学生在更好的氛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拥有感知生活美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阅读教学融入美的策略,旨在为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素养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JKS1407)。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性课程,能够通过文字影响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对学生思考问题和感悟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阅读审美素养的积淀,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语文课文中的美,从而达到以美育德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性
1.适应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受新课程改革措施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也充分结合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教学模式优化,并在课程中增添凸显语文学科特征的内容,为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提供了机会和渠道。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体验,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思想品德,从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之情。此外,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可利用所掌握的阅读技巧来品鉴和欣赏课外阅读作品,从而不断地熏陶自身的品行和性格,帮助自身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独特的个性,让自身在美好的文学氛围中感受生活,使学生拥有感知生活和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是阅读教学意义的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接触文学的直接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能够使学生发现文字之美、感受文字之美,进而形成欣赏事物和鉴赏事物的观念。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事物的看法存在模糊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情操,使学生具备独特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感受文字的魅力,更好地领会阅读作品中的美感,促进学生健康品格和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几句诗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浓厚的母爱、母亲的伟大,从而使学生懂得尊重父母和感恩父母,理解父母对孩子所付出的情感。再如,《观潮》中所描绘的钱塘江潮起潮落的壮阔,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自然风光的秀美和壮丽。这些阅读资料所展现的文字魅力,能够不断地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阅读课程学习之中,并使其审美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升华。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素养的路径
1.构建合理的阅读教学体系
阅读作品中的文字之美,依赖于语文教师的用心营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文章中的审美要素、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审美体系,进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领会文章的美。因此,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进展,为学生设计基础性阅读、文章情境设计、有感情地朗读、精美教学语言、教学板书、拓展阅读等环节,并在实施过程中着重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开展阅读课外活动,将课堂上和课程外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渗透审美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拓展思维和视野,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陈词准备,并与同学开展激烈的交流;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寻找解决和完善办法,进而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2.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应以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为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选取阅读素材方面,教师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审美标准,选取具有语言美感的文章和素材,并将其融入教材之中,提升语文阅读教材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在选文方面,要保留文字优美和教育意义较高的传统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全新的内容;要秉承精品意识选择文学特征较强、语言精美的全新内容,满足新时期学生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在内容选择上,要选择文笔优美、内容经得起推敲的文章,选文内容要健康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名篇,可特别选取与小学生兴趣相符的作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文学之美在学生心中发芽,从内容中产生对阅读的热爱,从而更好地体会阅读魅力和文字美感。
3.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审美素养和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和相处中,能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文学水平。因此,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审美能力,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对优美文字的积累,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关于美学的书籍和材料,掌握审美理论和阅读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达到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提升教师的审美能力除需教师的自身努力外,还需学校为教师提供提升审美素养的机会。首先,为保障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能够承担起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责任,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和考查,如通过定期考试、听课、教师自我审查等方式来检验教师的审美能力。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全面掌握教师的审美水平,还能够让教师认识到审美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其次,学校要组织审美能力较弱的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障教师能够在专业学习之中提升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为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在阅读教学实施中,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精美,又要保障阅读知识的传递,还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格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完善学生的审美人格,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萍. 简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8(03):48.
[2] 杨锦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刍议[J]. 内蒙古教育,2017(16):76-77.
[3] 邢钱. 小学生审美教育探索[J]. 名师在线,2018(0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