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物理实验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0-02-16顾照强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核心素养学生

顾照强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引发了教育行为的转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开展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初中物理教师需根据教学现状设计实验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深刻认知理论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物理实验;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核心素养则是一个新事物,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样有所差异,其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借助教授内容的知识特点实施实验教学,借助实验教学的各个流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度重视演示实验,提升学生感性认知

核心素养属于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有机融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高度重视实验演示环节,结合知识特点营造学习情境,在丰富的具象环境中展开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知,使其获得更多的感性体验,使他们的能力和智力得到发展,获取一定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演示实验:取两枚一元硬币,分别放在有水与无水的玻璃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他们发现在没有水的杯中只能够看到一枚硬币,而在有水的杯中则可以看到两枚硬币,分析其中的原因,让学生其思考、讨论光线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途径。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操作实验:拿出一个盛水的半圆形玻璃缸,用激光灯射一束光到水中,让他们先观察,再画出相应的光路图,使其发现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从而初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原理。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实验继续研究光的折射,引导他们类比光的反射规律,猜测、概括光的折射规律,使其在类比中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依据事先准备好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其在直观情境下认识折射现象,在实验驱动下主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知和观察能力。

二、借助物理实验优势,活跃学生科学思维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习应大力倡导开放性教学的实施,学生应该在没有明确约束和硬性要求下进行物理探究,进而活跃他们的科学思维。因此,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提供一个开阔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引领学生多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和动脑思考,使其自由探索和发现,让他们通过自主操作、分析和观察汲取物理知识,进而使其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在“力 弹力”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谈话导入法: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力是由肌肉紧张引起的,在物理学中力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用推、拉、举等动作尝试改变课桌上物品的位置,使他们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图片:人推车、拉弹簧、狗拉雪橇、磁铁吸引铁钉等,组织学生讨论,力是什么?产生力时会有几个物体?这些物体是否一定要相互接触?并提示他们结合实验归纳力的概念,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两个物体产生力时并非一定接触。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运用橡皮筋、弹簧和气球操作实验,想办法改变它们的形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并思考: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使其结合实验现象概括形变的概念,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发生形变的物体能产生力。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借助物理实验的优势营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亲身动手操作中感受力,加深他们对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形变时”的理解,从而活跃其科学思维。

三、实验内容关联生活,培养学生物理观念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典型的生活性,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离不开生活资源的辅助,所以实验内容要同生活有所关联,体现出物理学科的价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初中物理教师应设计部分生活化物理实验,引领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使其运用掌握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分析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借此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在开展“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操作几个生活化实验:双手用力互搓、拧瓶盖、把手按到桌面上往前搓,让他们说出各自的感受,发现手感觉到吃力,使其亲身体会摩擦力的存在,对摩擦力产生初步认识。接着,教师可带领学生操作实验:把一个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且保持木块不动;然后弹簧测力计拉起木块缓慢移动;在木块下放几根圆珠笔芯,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研究其中的规律和原因,使其猜想到物体在运动时会受到阻碍,这个阻碍就是摩擦力。随后,教师可告知学生摩擦力有三种,分别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并组织他们结合生活常识讨论摩擦力,分析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如此,教师引入生活化内容设计物理实验,引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摩擦力,使其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让他们借助生活资源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增强物理应用意识与能力。

四、精心设计物理实验,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情境简洁、结构严谨,探究性与验证性显著,既属于物理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有效的物理实验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应该精心设计一系列新颖或趣味性实验,吸引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最终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以“浮力”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进行新课导入:先拿出一个玻璃瓶,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子底部,要求學生想方设法把乒乓球取出来,前提是不能把玻璃瓶倒过来,他们可能会想到用镊子夹、往量筒中倒水等方法。接着,教师继续操作实验:往量筒中倒水使乒乓球浮起来,并把一个硬币投入到盛水的玻璃瓶中,并询问: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那沉入水底的硬币受到浮力吗?然后提供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杯水和钩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本组成员的猜想,使其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再把钩码放入水中,注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他们可以看到示数减小,结合示数差知道水对重物有浮力,总结: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同样受到浮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精心设计物理实验,引领学生逐步探索、深入探究浮力的奥秘,让他们在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并改善学习效果。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的地位毋庸置疑,教师应灵活制定实验教学方案,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计划,提升物理课堂的精彩程度,借助高质量、高效率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在学习中收获乐趣,这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谭旭珍. 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核心素养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