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2020-02-16曾庆媚
曾庆媚
【摘要】本文围绕《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这一课题教案而展开,立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思维扩散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写作能力。最后通过写作赏析和小结延伸,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参与性、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从而较好地提升了其写作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写作;教学指导;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写一个身边熟悉的人,尝试写出他(她)的特点;(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段话;(3)加一个精彩的题目。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课文相关的已知段落、相关描写人物的词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词语组合成句成段延伸,要求字里行间透露情感交流的真实性,表达内容的创新性,具体内容的新颖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爱观察、多角度看待事情的思维,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情感与认知,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初步得到提升,进一步端正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
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一段话,并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
【课前准备】
相关的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把词语按要求分类。(描写人物的词语)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跟你们聊聊有关“人”的话题。(板书:人,并PPT出示:司马光等人物以及相对应的品质)这些人我们都是在书本上认识的,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好多的人,比如家里有……在学校里有和我们一起学习的……有教给我们知识的……(板书:亲人、同学、老师)这些人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出发去找一找身边人的特点吧,请一起来读课题“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二、学习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围绕人物特点写中心句
师:大家看课本82页(屏幕同步出示大气球词语),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生:齐读……
师:你们发现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特点,谁来说说哪个词语让你想到了谁?(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生:……(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思维发散图板书)
师:你还想到了哪些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形容谁?
(请个别学生说说,课堂交流。开心果、快嘴儿、喜剧演员、小辣椒、铁面无私、胖嘟嘟、圆滚滚……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思维发散图板书)
师:把你认为最能概括他特点的词语补充在书本的大气球上。你们认真想一想,谁的什么特点最让你印象深刻?拿出稿纸,空出一行,在第二行空两格,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宋庆龄是个守信的人。”
三、指导说话,围绕中心句把人物特点说具体
(1)引导回顾,课文引路,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
(2)小结:在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这些描写方法,才能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语言才会生动。
(3)引导学生围绕那个人的特点说具体。(屏幕出示提示语:仔细想想,再说说,当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当时谁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哪一句话、哪一个动作最能表现这个人的特点?)
(4)小组交流,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评一评。
四、指导习作
(1)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把那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2)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的特点给作文加个题目。
(3)教师巡视辅导,完善习作。
五、赏析习作
(1)教师在巡视辅导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学生听后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
①是否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②选材是否恰当,对人物的描写是否生动细致,事情是否写清楚了。
③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順畅。
六、小结延伸
教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将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我们把描写那个人的特点读给他听,让他提出修改意见。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并加以抒发对人物的感情,就是一篇写人的精彩之作了。”
七、对《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一课的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本堂课满意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以本为本,将习作课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深挖教材;另外,又不拘泥于教材,进行相关的创新,创造性地对教材相关的对应亮点进行深入式挖掘。以教材为基点撬动学生的真实活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第二,宽松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挖掘学生最基本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够感悟到“接地气”、真实化的课堂。教师在其中充当积极的引导者,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迁移与拓展,让学生在思维发掘中感受到行文的魅力,感受到思想的伟大,进而调动学生“我想写、我喜欢写”的学习的主动性。第三,注重反思和总结。本课并非一次性完结,还注重回头看。笔者在二次审视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回头审视,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参与性、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较好地提升了其写作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本堂课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如笔者自身对小学作文起点性的教学认识与经验性还需进一步培养,对教学的探索课堂活性的提升还需进一步深入;课堂讨论环节冗长,导致了难以真正贯彻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之间的平衡点需要进一步把握。基于此,笔者觉得下一步的习作教学应该基于以下四个基本点,力争把写作课上得更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更大的突破。
(1)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注重读写结合。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各方面的能力还亟待加强。所以,教师要以语文课堂为基础,帮助学生首先打好字词关。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好句好段进行积累,透过教材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观察相应的生活,夯本固基,如此方能为学生的下阶段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好随文练笔,重视仿写与创新。教师要把语文课堂变成随时的写作练兵场。在进行好词好段相关的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课文及相关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提炼相应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一次次真实的演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3)教会学生修改办法,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哪里对哪里不对,学生的判断未必准确,但教师要严把审核关。通过习作指导课和讲评课,学生在原有习作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修改,同桌或者无序性互评,最后把修改好的内容誊写到作文本上,实现在教师改前已经进行了三次修改的优化。而在修改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语境的正确用法,对文章的词语和思想导向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4)扩大习作发表园地,树立习作信心。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在作文评语上应该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其次,教师要扩大习作发表的场地,让学生的好作品可以在同龄人之间传送。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代沟更小,相互学习性更强。
【参考文献】
[1] 李亚飞.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