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的“初心”
2020-02-16陈威潘聪平杜津威
陈威 潘聪平 杜津威
摘 要:高校管理干部的“初心”,既要铭刻中央对合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要呼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可以分解成忠心、雄心、恒心、真心、诚心五种成分理解。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初心
高校的管理既要符合党的建设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也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科学研究规律。这就决定高校党员干部的“初心”既要符合中央关于新时代干部的要求,又要体现高校工作的特质。
忠心
忠诚的首要要求是“講政治”。高校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地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必须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高校党员干部要在自身的岗位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从方方面面把青年人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高校是探索未知、创造新知、追求真理的地方。高校党员干部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处理好政治和学术的关系,确保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
高校不是封闭的孤岛,社会地位高、政治分量重、国际影响大、师生思想活跃,是意识形态激烈争夺的前沿阵地。党员干部必须从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认清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重大意义,时刻保持斗争精神和政治敏锐性,担负起政治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雄心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即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诞生之初,就怀有“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的胸怀和理想。此后,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校始终延续这份雄心。1918年,北京大学建校20周年之际,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提出,中国的大学要奋起直追,要与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德国柏林大学、莱比锡大学“平行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1986年,北京大学再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相继启动 “211工程”“985工程”,迈开世界一流大学创建的新步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的推出,更是发起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一轮冲锋。
高校党员干部必须珍惜这个时代,传承这份雄心,以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强化看齐意识,坚守岗位,精研深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敢与过去比、敢与他人比、敢与世界一流比。在争一流的同时,必须要强调自信。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党员干部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恒心
我国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的道路上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大发展,一些高校和学科已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但总体上看,与美国等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相比,还有差距。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规律决定,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一方面,人才培养需要恒心。大学的教育必须着眼长远、摈弃功利、以人为本,绝不能急功近利。另一方面,科学研究也需要恒心。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积累、坚持不懈,要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
高校党员干部必须要抱定一颗“恒心”,摆脱“速度情结”。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尊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尊重基础研究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的基础上,营造宁静、宽松、和谐、向上的学术氛围,鼓励学术领域的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要让学生始终葆有创新的好奇心和探索激情,让基础科学领域科研人员敢于触碰有原创性、前瞻性和引导性的课题。
高校党员干部要立足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保持价值定力、自信定力、持久定力。要紧紧围绕“为谁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要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在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
真心
新时代、新任务、新使命,对高校党员干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多、更广 、更高,如果不能“持续升级、不断扩容”,就会“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
高校党员干部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特别是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打牢全面、系统、专业的知识根底,做本领高强的“带头人”。要深入研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趋势,研究学校的历史、传统、现状、问题。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要钻研有关业务领域,成为行家里手。要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能够一分为二看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充分优化知识结构,稳步提升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本领,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结合工作实际反思自身不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高校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诚心
高校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工,充分尊重他们、信赖他们、紧紧依靠他们。只有平时真正把师生的一桩桩“小事”做好,做到与师生心连心,关键时刻才能“一呼百应”。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怕琐细、日积月累,要抓住全校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师生转、依靠师生干、成效由师生来评判,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工作,深深扎根于师生之中,使党员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心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各个教职工群体的服务工作,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教师们安心治学、学生们静心求学,让全校师生更健康、更幸福、更快乐。要当好学校与师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推动不同学科、不同院系、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把广大师生紧紧团结在一起,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广大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