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元素与化合物”教学研究

2020-02-16葛建勇

教育界·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核心素养

葛建勇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之后,核心素养教学要融入初中教学中。核心素养会给教学带来积极影响,因此成为教师广泛追求的目标。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建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能够使学生在建立良好的核心素养基础上提升化学成绩。本文将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元素与化合物”的教学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元素与化合物;教学研究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书育人的主要方向,如何利用较短的时间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领悟化学知识成为目前初中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要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就要注重课堂教学,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多角度改革,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元素与化合物”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元素与化合物”主题体现了化学学科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价值,它与核心素养这一观念息息相关。

初中课程中“元素与化合物”的内容分散于各章节,涉及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铁、常见的酸、碱、盐等物质,许多物质信息、物质转化关系、物质变化现象等都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后续学习及认知发展的工具,然后进行高度的总结概括,形成结论。在生产生活中使用这些物质时,很可能形成对人体、环境等有害的物质,因此,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认识常见的化合物时,要考虑到产生的新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如在模拟工业炼铁实验原理的实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就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因为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可得,“元素与化合物”和化学学科素养之间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元素与化合物”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元素与化合物”学习研究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达成教学目标。

1.建立学科视角

初中的化学课程比较简单,主要是研究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物质变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情境中物质和物质变化的敏感性,这是学生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步。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课本第七章《常见的酸碱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酸和碱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想要达到全面了解的程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比如酸、碱、盐的性质、分类、用途等等。对这类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化学物质,化学教师可以将它们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并通过简单的实验学习其化学性质。如不加任何试剂如何区别白醋、稀盐酸和稀硫酸,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区别:通过闻气味鉴别出醋酸,将另外两种液体分别滴在白纸上并吹干,使白纸显淡黄色的液体是稀硫酸。在物质鉴别中,会用到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溶液的浓缩等,稀硫酸中的水蒸发后变成浓硫酸腐蚀性增强,注意小心使用,这也体现出物质变化观念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空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对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作用,以及空气中所包含的其他物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对空气的构成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空气中的组成部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而后教师播放有关空气的研究或者相关实验视频,让学生记录视频中关于空气各种性质以及组成部分的介绍,以增加学生对空气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就自己对空气的认识进行分享、交流,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形成学科思维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要从物质性质和转化的本质上进行研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将化学反应产生的结果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宏微观结合的化学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将化学方程式写错,没有配平,这并不是学生记忆力有问题,而是因为学生未理解方程式为什么要这样书写,也可以说他们并没有通过化学反应的现象了解到化学反应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微观性的理解问题。因此,化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微观性理解的发展。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二氧化碳所具有的“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石灰水变浑浊”“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等性质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了解。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原理,教师可播放二氧化碳产生原理的视频。内容如下: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视频能够清楚地看到,碳原子形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分子的过程,进而能很快书写出碳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的微观性理解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其他方面问题的研究,这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3.梳理思路方法

学好化学的关键在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探究性的学科,很多知识不仅仅是通过老师讲解获得,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梳理,再得出结论。化学探究学习步骤一般是先确定研究的对象,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信息预测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再设计相关的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一学习思路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使他们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上海教育出版社课本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实验室中运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原理制出二氧化碳,而后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向正在燃烧的火柴,学生可以观察到火柴迅速熄灭。做完实验后,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燃燒着的火柴会熄灭?”“哪种灭火器的原理与本实验相同?”学生在学校都经历过消防演练和学习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但并不知道真正的原理,通过实验,提高了自身对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消防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几个小实验,充分验证二氧化碳的灭火性,最后通过课本知识的讲解,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不活跃性。

化学是一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学科,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它能够使学生深刻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懂得要谨慎地使用这些物质,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减少实验失误。

注:本文系“福建省初中化学罗月旺名师工作”研修成果。

【参考文献】

[1] 肖秀琴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亚太教育,2019(07):126.

[2] 赵静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和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82.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