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过程性考核的探索与应用

2020-02-16卢婧洁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期

卢婧洁

摘要:文章以《英美文学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该课程教改中引入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性考核方案,阐述了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英美文学阅读与欣赏》;过程性考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1-0218-02

在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有关英语专业建设的规范(以下简称《2012英专规范》)对新时期高校英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并重新强调了英美文学类课程在英专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新要求催促着英美文学课程改革创新的步伐。在课程中引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性考核,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培养英专人才的新需求,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起到改善作用。

一、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相较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12英专规范》在强调学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传统技能的同时,更强调对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对“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四大“新”能力的培养。从《2012英专规范》中不难看出其对文学类课程的再度重视。但在经历过早先“学以致用”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涌现和“文学无用论”的冲击之后,《英美文学阅读与欣赏》这类传统必修课如何顺应新时期英专人才的培养需求、实现培养目标,是每位文学课教师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程爱民教授在《英美文学教学:调查与思考》中提出英美文学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教学方法及手段陈旧、考核方法单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学气氛沉闷及教学效果不佳。这篇论文虽然写于2002年,但其中大部分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而且今天课堂里坐着的绝大多数都是90后或00后。这些“数码土著”对新型电子设备高度依赖,对新技术适应掌握速度快,认知方式与学习方式也更灵活多样。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终端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何让他们在课程中掌握“厚实”的文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四大“新”能力,这些问题都催促着课程教学革新的步伐。

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最早由Michael Scriven于1967年提出,与“终结性考核”相对应。之后Benjamin Bloom在1971年对这对术语进行了定义。“终结性考核”即国内高校教学中常见的在课程教学任务全部完成后以标准化考试的形式对师生教与学的情况进行考核。这种“一锤定音”式的考核方式往往形式单一,内容死板,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反而使学生养成了“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而“过程性考核”与之相反,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系统性的考核。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检查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做出快速相应的调整,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课程开发者也可在此基础上改革课程设计,使课程日臻完善。过程性考核强调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考核的难度遵循逐步提升的原则,考核也不宜过于频繁,这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传统的过程性考核可能存在占用课时的问题,这会极大影响课时数本身就少的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让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形式丰富的考核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在线完成。正如前文所述,今天的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很快适应并乐于使用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的网络教学平台,而且很多平台也有相应的手机App,使学习任务的完成更为便利。此外,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用于考核,还可作为教学资源分享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一举多得。

三、《英美文学阅读与欣赏》课程过程性考核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英美文学阅读与欣赏》课程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英语专业必修课,针对大三年级开设。本课程改变了原有的终结性考核模式,拟在每学期进行七次过程性考核。考核方法也由单一的线下闭卷考试拟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形式进行考核。

方法一:预习问答(成绩占比:20%)。课前教师在毕博平台上布置预习问答作业。预习问答由两部分组成:(1)由教师针对选读作品内容提问,以检测学生是否在课前完成阅读作品的工作,了解其对作品的理解程度;(2)由学生就阅读中存在的疑问向教师提问,方便教师备课并就这些问题在课上开展讨论。此举可以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节省在课上阅读作品的时间,将有限的课时用于分析讨论作品。同时,师生在课上一起答疑解惑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文学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二:基础知识冲关(成绩占比:20%)。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各安排一次“冲关”,就课程所学客观常识性内容进行考核。为增加考核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使用知识问答游戏网站如“Kahoot!”,建立房间,输入题库,发送邀请码给学生,让他们登录网站进行知识闯关。因为考核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可以多次闯关直至获得通关奖杯。

方法三:学术小论文(成绩占比:30%)。每学期教师就教学重点内容在线布置两篇命题小论文,以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鉴能力及其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科研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提交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意见。教师同时可将优秀作业在平台讨论版内进行分享,供其他同学学习或评点。此外,教师还可在平台上分享相关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也可鼓励学生使用数据资源库搜索相关学术成果并在线分享。

方法四:讀书报告Vlog制作(成绩占比:15%)。由于课时有限,教材中有部分作家的作品未能被纳入教学范围。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余自学,并从中选取一位作家的作品进行读书报告Vlog的制作。Vlog制作以组为单位,组内学生将对作家的文学生涯、主要作品及写作风格进行介绍,对作品选章进行改编演绎,并分享阅读心得。之所以考虑用Vlog方式进行考核,是受到“Crash Course”微课和短视频风潮的影响。很多同学都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用户,也能熟练操作“爱剪辑”等视频剪辑软件。将课程学习和考核与学生们日常使用的网络工具相结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制作完毕的Vlog将上传至毕博平台,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方法五:學术沙龙(成绩占比:15%)。期初,教师会列出课程推荐书单,要求学生从书单中选取一部英文原著在学期内完成阅读,然后就作品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期末,教师将在课上组织一次学术沙龙,学生依次进行研究成果汇报,并接受来自师生的提问。学期中,教师可请英美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或博硕士研究生来课上做学术讲座,或推荐国内外在线学术讲座供学生学习,旨在开拓其学术视野,培养科研兴趣,为期末学术沙龙提供范例。学术沙龙锻炼了学生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检验了其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也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两年的过程性考核示范课程建设在本课程教学中已初见成效。常规预习问答确保学生在课前完成阅读工作,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了其课堂参与度。基础知识冲关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问答中夯实文学基础。读书报告Vlog制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用新颖的Vlog形式展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独立制作脚本、亲身改编演绎文学经典、拍摄、完成剪辑和字幕等后期工作,最终呈现的Vlog成品让教师为学生们的创新才能所折服。学术小论文和学术沙龙报告虽显稚嫩,但已然能预见部分学生将在未来的学术领域大展宏图。教师也在过程性考核的进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意见发现自己的教学“盲点”,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引领学生一起感受文学之美,探知文学面纱后真实的社会与人,净化心灵,丰盈人生。

基于《英美文学阅读与欣赏》课程的教改成效,在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必修课中引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性考核,顺应了时代需求,符合新时期培养英专人才的要求,对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程爱民.英美文学教学:调查与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11-13.

[2]贾敏.“千禧一代”参与网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继续教育,2016,(6):14-16.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ssessmen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Tak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s an Example

LU Jing-jie

(Jinling Colleg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7,China)

Abstract:Articl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he course of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and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eaching literature courses.

Key words:"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formative assessment;instructional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