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鼢鼠在肃南林牧区对天然草灌木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2020-02-16吴菊花
摘要:介绍中华鼢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祁连山林区的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祁连山林牧区中华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鼢鼠;危害情況;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23
收稿日期:2019-11-21
作者简介:吴菊花(1972-),女,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育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中华鼢鼠 (Myospalax fontanieri) 俗名瞎老、瞎瞎、瞎老鼠,属啮齿目仓鼠科,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草原和灌木林地,和其它动物所生存的环境不同,常年在地下土壤中隐蔽活动,取食草、灌木根、茎。适应改变生活条件,在地下取得了生存优势。目前中华鼢鼠己成为祁连山林牧区的一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林业、牧业的发展、更新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已成为林牧业生态建设和牧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长期以来,因地形地势复杂,对这种鼠害还无法完全控制,已形成不能彻底改变危害的恶性循环。本文针对肃南县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的危害情况和防治对策做了初步的探讨。
1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山林区自然概况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山林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位于张掖市西南部,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是张掖市生态安全屏障,对水源涵养和当地环境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肃南县内有6个国有林场,海拔最低1400m,最高4600m,年平均气温3.9℃,最高气温27.6℃,最低气温-24.3℃。植被随地势和海拔高度的变化呈地域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地形起伏变化大,区内冰川、高寒荒漠、草原、森林、农田、温带荒漠、水域等多种生态系统镶嵌分布,相互交错,森林呈不连续的带状、块状分布,阴坡森林、阳坡草原的景观十分明显,群落群种单一,结构简单,主要群种阴坡为青海云杉,阳坡为祁连圆柏,灌木林夹杂在草场之中,农田侵入林内,是中华鼢鼠良好的栖息地,又因其繁殖快,所以危害严重。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大部分山体坡度大,防治困难,加上气候严寒干旱,林草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殆尽,恢复极为困难。
对于我国的生态,祁连山有着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三低一大”。低是指成活率、保存率、综合效益3方面;大是指实际面积。目前,保护区内的郁闭度较高,林内的枯枝落叶较多,使得幼苗的根系与土壤之间的接触被有效地隔断,导致幼苗大量死亡的现象出现,进而出现林内缺乏幼树的现象。将林地周围的树种当成主要树种来进行造林,利用乔木和灌木对河谷地带来进行造林,将抗旱性较强的树种应用于条件较差的阳坡。要加大对森林动植物的检验检疫,及时发现可能潜在的病虫害隐患等问题,有效治理病虫害。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的天然降水以及冰川较多,水资源、野生动物、植物种类丰富,当地政府应该重视管理与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森林系统的人为破坏。
2中华鼢鼠特性及危害状况
2.1中华鼢鼠的特性
中华鼢鼠鼠体长18~30cm,体短粗,略呈圆筒状,背面稍平,头宽而扁,鼻部圆钝粉色无毛,门齿粗大,耳壳退化。眼睛特别小,听力灵敏,四肢粗短,前肢爪发达,外翻,呈镰刀状,适于掘土打洞。体毛光滑柔软、灰褐色,不粘土。每年生殖2次,3—5月1次,7—9月1次,每胎产1~8仔。
2.2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
中华鼢鼠生活在土壤湿润、土质松软的土壤中,喜黑暗,胆小,怕风、怕光、怕水,有推土封洞的习性,防治时可根据此习性确定其藏身地。抗病能力强,不冬眼,昼夜和阴天活动量大,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林区海拔2400~3000m之间的有林地、宜林地及灌木林地,有适应气侯而搬迁的能力,这也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中华鼢鼠食性广而杂,主要以植物的根、茎、果为食,喜欢在地下挖掘长而复杂的隧洞,在洞里居住,其掘洞速度很快,善于用强大的前脚挖土,有时用宽阔平扁的头将土压紧或将挖下的泥土推出洞外,在地面上形成多个直径30cm、高15~16cm的小土丘,这也是中华鼢鼠居住地的1种标志。和其它鼠类动物不一样,因其不停挖土打洞磨牙,即使不饥,不需要取食,也要不停地啃咬树根、草根和其它植物根系,给灌木及草原造成极大破坏,所以对草灌木的危害是毁灭性的。
2.3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
2.3.1发生规律
中华鼢鼠在祁连山林区危害期主要为每年的4—10月份,有2个危害期。4—6月的繁殖期,采食由冬季储藏品向植物活体转移,加上繁殖产子,为自身储备一定的营养,取食量大,取食活动频繁; 9—10月的秋季,因其为过冬贮藏营养,危害影响了天然林、牧草的正常更新,草场出现退化,植物总盖度下降。因其繁殖能力强,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种群一直处于稳定的上升、扩散趋势。
2.3.2危害程度
肃南地区由于中华鼢鼠广泛分布于林区草灌木及牧草地,数量较多,取食量大,在林地、灌木林地开穴挖洞,啃食林木根系,使幼树枯萎死亡,在牧草地挖洞,影响牧草生长及草场质量,造成严重危害。草灌木由于鼠害的采食,大多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而每年挖出的土丘随风吹散加上牛羊等牲畜踩蹋,土丘覆盖面积扩大,植物总盖度下降,所以对草灌木的危害是毁灭性的。
3防治技术
祁连山区以天然林和天然草场为主,山大沟深,地形复杂,防治主要以生物防治和化学药物防治为主。
3.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鼠类天敌抑制鼢鼠种群密度的方法。鼠类天敌包括鹰、猫头鹰、雕、狐狸、黄鼬、蛇等,它们对控制鼢鼠种群数量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林区山顶和草原开阔地修建落鹰塔,给鹰、雕等鸟类捕鼠者创造条件;实行封山育林、禁捕、禁猎天敌等保护措施,保护鼠类天敌的生活条件。
3.2化学药剂防治
3.2.1防治时间
毒杀鼢鼠的时间,最好在早春和10月中旬进行分别投药。早春鼢鼠经过一冬,急需补充营养,取食频繁,易于防治。10月中旬,鼢鼠开始准备越冬食物,危害加重,此时防治可减少来年鼠害。
3.2.2防治方法
第2代抗凝血剂鼢鼠灵等溴敌隆类药物对非靶动物安全,二次中毒现象较少,投放技术是在鼢鼠挖掘的洞口,用长柄铲把毒饵投放到洞道深处,然后将洞口用草皮或鼢鼠挖掘出的土严密封住。适用于鼢鼠种群密度较大、已造成一定危害的林地、草地。
参考文献
[1] 汪志潮.中华鼢鼠危害调查与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2005(9):87.
[2]谭薇.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3]张运华. 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管理制度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责任编辑常阳阳)